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评韩庆祥的人学研究赵玉瑾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争论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复杂问题。近几年来,韩庆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韩庆祥从1989年以来,先后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有关人学论文20多篇(约15万字),出版有关专著三本(约45万字)。其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一书,立足于当代,对长期以来国内外人学争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人的“价值因素”和“科学因素”及其辩证关系为主要线索,对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做了较深入而系统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开拓性价值。韩庆祥关于人学研究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一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更重要的是他从哲学高度,为澄清人学问题中的各种模糊观念,为建立一门马克思主义人学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一)人的三种存在形态及其区别和联系。人是指什么?是个人,还是群体、人类?过去人学研究对这个问题缺乏具体分析,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长期争论不休,很难取得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把人的存在分为个人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大学出版社近期出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名家文库",韩庆祥教授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入选其中。这是他近年的一部代表作。作者学术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围绕"中国问题"("一轴"),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能力问题和政治哲学四  相似文献   

3.
当前,人学研究已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引人注目的基本问题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排斥人学,但绝不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人学。事实上,承认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绝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人学遗产像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人学的理论体系,是普适一切的人学公式,恰恰相反,它是研究在现实历史活动中的人的人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才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遗产。因此,认真梳理马克思主义人学方法的形成逻辑及其最终形态的确立,对于上述问题的科学解决以及理解…  相似文献   

4.
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等著评介韩庆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一○○○九一(一)近年我国兴起的人学研究思潮,其主旨在于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并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核心的哲学理念。为此,我国许多学者开始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完成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西方民本观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学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是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关于人的研究是推进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必要前提。而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的生存、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一般科学理论。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省察经济伦理学,既有助于深化其研究,又能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韩庆祥(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我国哲学界对人的研究在走过人道主义研究——人的现代化研究——人的主体性研究之后,近年又向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从实践方面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人的问题,把“人”拉到现实中来;二是从理论...  相似文献   

8.
唐正东同志《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徐亦让同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两篇文章,从不同视角阐述了张奎良同志《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误解。张奎良同志又以《唯物史观的人学意蕴》作了针锋相对的驳辩,形成了去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讨论的一个小小的高潮,颇为引人注目。笔者认为,康正东指出张奎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期”和“晚期”的区分,误导读者以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而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是正确的。但是,唐文以“面向现实”、“面向理想…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作为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不仅仅因为伊斯兰教信众的存在而广为流传,也因为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千百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人学思想作为最能体现人类理性和智慧之光的思维产物,是人类探讨的一个永恒话题。《古兰经》中同样蕴含着极为丰富而深刻的人学思想,启迪着人们的思维,引导着人们对此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古兰经》 ?人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和品级,这是《古兰经》人学思想的最基本内容   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上来看,人的地位是突出的,是优于世间万物的。“众人啊 !你们的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社会交往的作用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人的本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交往。一、社会交往是人的类本质形成的前提。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重要论断,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提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  相似文献   

11.
<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理解,哲学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诸如"实践唯物主义"、"人学"、"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生存论"、"生活哲学",等等。笔者认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揭示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真实关  相似文献   

12.
<正>《陶富源文集》(十卷本,共390余万字)于2016年5月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各卷的书名分别是《形上智慧论》、《实践主导论》、《终极关怀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唯物辩证论与实践智慧》、《唯物史观在当代》、《政治文明的哲学观照》、《精神家园的哲学守望》、《学术论文写作通鉴》。该文集汇集了陶富源先生的重要著述,分别以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人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辩证论、历  相似文献   

13.
人学唯物主义是由当代日本哲学家船山信一提出来的。船山信一(1907—)1930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哲学科,青年时代曾参加无产阶级文化活动,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潜心于黑格尔研究,并翻译了费尔巴哈全集;在过了漫长的哲学生涯之后,晚年把自己的哲学立场规定为人学唯物主义,先后出版了《人学唯物主义的立场和体系》(未来社,1971)和《费尔巴哈、马克思以及黑格尔——为了人学唯物主义》(1984),从而使自己的哲学思想理论化和体系化。  相似文献   

14.
拙文《试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哲学发展轨迹》(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2期)有幸得到了唐正东和徐亦让同志的专文教正(见《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以人为本》,分别载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8、9期。以下简称唐文和徐文)。感谢之余,不能不遗憾地指出,这两篇文章的观点相近,都对马克思哲学作了思辨的抽象化的理解,否定了唯物史观的深刻的人学内涵及其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抹煞了马克思一生特别是中期和晚期的巨大的哲学贡献。徐文和唐文还涉及到某些引文和具体细节的理解问题,由于无关宏旨,恕不…  相似文献   

15.
郑东 《管子学刊》2003,(4):15-21
《管子》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蕴涵着丰富人学思想的不可多得的资料库。《管子》在人欲横流、思想动荡的大变革浪潮中完成了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挖掘。《管子》的人学意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人的地位和尊严,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发掘人的独立性价值;二是“人与天调”思想,提倡人的和与合,从人与自然(人与天)的关系中发掘人的完美性价值;三是“长年、长心、长德”思想,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养生,从人自身的发展中发掘人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锡金 《学海》2003,(6):187-189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是在争鸣中曲折发展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讳言“人”的现象迅速改观 ,“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重新提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生的那场争论 ,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展开的。争论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引起 ,进而引发出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异化问题等 ,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放后 ,中国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曾作了艰苦的探索 ,涌现出一些成果。但是 ,由于左倾错误强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一面 ,因而人的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7.
叶红云 《哲学动态》2012,(11):28-32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20多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进行了审慎的总结和清理,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视角和新路径,以期直面我国人学研究范式转换带来的巨大挑战。既有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主要是从意识哲学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梳理和阐发,而要全面、  相似文献   

18.
人学研究面对现实的可喜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研讨会纪略力新1994年3月14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出版社联合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学术研讨会,黄楠森、王锐生、靳辉明、陈先达等从事人学研究的在京专家学者共20余人...  相似文献   

19.
走向现代伦理──访万俊人教授本刊记者万俊人,男,1958年生于湖南省岳阳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萨特伦理思想研究》、《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等,参与编著《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人学词典》等著作。译著有《自为的人》、《主体的黄昏...  相似文献   

20.
《传统人与现代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主编的一套最新的人学丛书。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丛书从哲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引申到现实社会问题,对于处在传统与现代转化中的人们的诸多困惑,作出了新的回答。由张立文撰写的《新人学导论——中国传统人学的省察》一书,系统地评议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卡西尔、从孔孟至王夫之关于人的规定,作出了“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动物”的新结论,并全面论述了人学结构,说明了人面临着第三次发现。在社会大变革中,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走上成功之路?这是当今一些青年面临的困惑。韩钟文撰写的《人生成功的道路——中国现代启蒙思想家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一书围绕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