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男女在年龄上应以男大女小为宜。否则,不但婚姻当事人觉得别扭,街坊邻居也将指三道四,议论纷纷。有很多相亲相爱的男女,就是因为女大男小而被这传统陋习所拆散。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在向更高层次嬗变。在人们的婚恋生活中,各种反人性的传统观念正被抛弃和否定,感情的自足性。已成为人们追求婚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下,在都市,女不能比男大的婚姻陋习,已被有情的青年男女们打破。 据某市妇联近期对100名35岁以下男士的女友  相似文献   

2.
舞蹈《他们,她们》以新颖的军旅生活内容,创新性动作与氛围的塑造,以及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段,赢得了专家与教授的广泛赞许。编导者在舞蹈中成功地进行了新的美学观念的探索,完美地阐释了现代青年男女士兵的精神追求——真诚友谊,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给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就青年的婚姻道德观来说,也出现了更新的趋势。第一、婚姻目的,由“传宗接代”型、“养儿防老”型向“爱情型”转化。在我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婚姻目的一直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婚姻“将会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改革,观念更新,青年的婚姻目的正在向“爱情型”转化。据抽样调查统计,青年以爱情为目的建立的婚姻关系,一般说在城市占30%左右,在农村占15%左右,并在日益增多。就是原先经济发展比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社会上仍然有一些荒唐愚昧的人把人成名成家立业的希望寄托在“大仙”身上,特别是婚姻上按属相“生辰八字”合婚,使许多青年男女的合理婚姻受到不应有的干预,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悲剧,在我市某一村就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刘英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41-141
《结婚证书》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经历爱情长跑后,决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女主人公塞迪梦想在家族教堂举办婚礼,但需要通过婚姻准备课程,这家教堂的弗兰克牧师才肯给他们正式举行婚礼。于是这对恋人不得不忍受一系列难以忍受的课堂教学。在参加课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最后二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和解,成功地走人婚姻的殿堂。这部影片引发我们思考,给处于恋爱时期的人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爱情与婚姻是青年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爱情与婚姻心理是否健康,对于青年恋爱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事业的成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少人既有热恋的甜蜜,又有失恋的痛苦。失恋是青年心灵上的伤口、有时也是难以愈合的。但如何在失恋后尽快保持心理的平衡,使生活不偏离正常轨道,应当是青年人生活中正视的问题。一、倾吐人在失恋时最容易感到心理  相似文献   

7.
陈阿江 《学海》2001,(2):60-63
三门峡库区受淹没影响,资源匮乏、社会网络破损,移民患上了"贫困综合症".十年后期扶持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生产扶持部分的投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受多个要素影响的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靠单独某个要素的增长就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地的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归结为水资源的约束,而技术进步与组织创新可以突破水资源的约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情形: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邂逅相遇,一方即爱上了对方或彼此爱慕,海誓山盟,终身相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见钟情”。 一见钟情的青年男女一般比较容易发展成婚姻配偶,但其后来的婚姻结局往往不是太美好的,甚至是苦涩的。为了弄清这种闪电式爱情的心理机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女性人格意识自我觉醒的高潮,开启了女性人格意识觉醒从朦胧走向理性、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新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婚姻领域,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在教育领域,争取大学开放女禁,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涌现;在社会领域,争取男女社交公开,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经济领域,谋求男女职业平等,呼吁女子财产继承权;在政治领域,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发起女子参政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是空前的,虽然有局限性,但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突破,并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性解放和人格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昆明市顺城街清真寺于1986年元月成立第一个回民婚姻介绍所。该所的成立给春城广大回民青年男女带来了福音,解决了回族青年难以相聚、结合的问题,冲破了父母包办婚姻的枷锁。 红娘由几位已退休的老工人承担。她们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从农村到城市出现了经济改革的大好形势。经济改革的进展为思想理论界也包括伦理学界,提出了不少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迫切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由于我们长期在“左”倾思想影响下,有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从道德进步的角度非议经济改革。我们这些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同志,有责任、有义务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对此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扫除思想障碍,为经济改革鸣锣开道,以促进和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在这里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有三:一是把经济改革同道德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可逆转的潮流。经济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改善,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同时引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新思考。社会的改革和社会的进步,从价值观念上看,最终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经济体制的改革亦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广大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改善,为我国人民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3.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总的来说,婚姻关系由相对宽松和自由逐步过渡到严格和规范,婚姻观念亦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男女之别"渐次过渡到婚姻及家庭生活领域内的"从一而终",并最终使"夫为妻纲"的观念初步形成.婚姻道德的提出本身是对于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这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女性的片面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的时代日新月异,社会的进步让物质生活变得极为丰富,但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也引人深思。"消费主义"引起的物欲膨胀,"快文化"导致的精神匮乏,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等,使得整个社会蔓延着一种不良的情绪。面对这种种的失衡与非理性,人们有必要放慢脚步停下来思考生活的意义,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快节奏中,我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否也被不自觉影响了?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于1950年5月頒布了婚姻法。婚姻法总的精神贯串着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經过几年来的宣传貫彻和几年来国家各項社会改革及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經过全民整风,去年以来全面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的胜利,全国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空前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婚姻家庭生活上,也出现了許多令人欣喜的新的气象。婚姻自主普遍实現,以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为条件的真正有爱情的婚姻正在增长;家庭关系也普遍得到改善,民主和睦、团結友爱、平等互助、美滿幸福的新家庭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婚姻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指示和判断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是非的准则和规范,是现实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对婚姻道德的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受现阶段社会生活条件制约的婚姻基础构成,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实际。同时,其建设也不能忽视民族心理的影响以及与现阶段精神文明水平相联系的群众可接受性程度。婚姻道德的探讨,首先需要弄清的是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有关论述。在本书中,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  相似文献   

17.
近日,听了一位象棋师给二十几对即将喜结连理的青年男女上婚姻课,这位颇有知名度的象棋师将婚姻生活趣喻之“八棋”,着实令我耳目一新,得益不浅。  相似文献   

18.
崇文区回民婚姻介绍所是由下堂子胡同居委会两位回族妇女干部马淑兰、赵玉秀同志办起来的,办公室就在下堂子胡同36号居委会内,因陋就简,混合办公。男女青年申请登记表格是打字油印的。通讯联系大都采用信函,有时还要步行通知。收费标准男女各二元,如第一  相似文献   

19.
近日,听了一位象棋师给二十几对即将喜结连理的青年男女上婚姻课,这位颇有知名度的象棋师将婚姻生活趣喻之"八棋",着实令我耳目一新,得益不浅。将:夫妻俩都要有大将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现代都市出现了一种新的怪现象: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栖息在同一个屋檐下,除了不领结婚证外,同吃同住、同进同出、同玩同乐,这就是试婚现象。他们视试婚为新潮,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从而演绎出一个个灰色的童话故事。 陈女士生长在西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就看惯了父母的恶言相向。步入社会,又见到一些失败的婚姻,从而使她对婚姻缺少应有的信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