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道教》2002,(3):35-35
5月 1 2日 ,天师府组织全府道职员工收看了当晚的《焦点访谈》节目 ,对小女孩戴楠之死极为震惊 ,对“法轮功”邪教祸国殃民、残害生灵的恶行极为愤慨 ,对于其无耻剽窃宗教中的一些教义和说法进行招摇撞骗的丑行极为鄙屑。戴楠之死是“法轮功”邪教无视人权、践踏生命的又一凿凿罪证 ,充分证明了“法轮功”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本质。“法轮功”邪教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不仅在于其违背了人类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和法律制度 ,它也对宗教信仰造成重大危害。“法轮功”危害社会的过程中也严重损害了正常宗教的合法权益 ,伤害宗教情感、…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8,(2)
正邪教是社会的毒瘤。长期以来,各种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的邪教层出不穷。它们神化"教主",控制信徒,聚敛钱财,建立非法组织,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歪曲、盗用正信宗教教理教义,损害正信宗教声誉形象,严重扰乱正常宗教活动秩序;损害"信徒"身心健康,破坏道德底线,践踏国家法律,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宗教反对邪教。弘扬正信,坚持正行,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渗透、侵蚀,协助党和政府依法治理邪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世界,由宗教引发的民族和文化冲突不断,宗教极端势力和邪教泛滥成灾,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宗教应当尊重、保护,但对于邪教则应当予以取缔、打击,这在各国都是天经地义,似乎不应成为问题。然而问题远非如此简单。首先,将宗教与邪教绝然区分开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其次,如何保护和依法管理宗教,如何防范和处理邪教,更是一个政策性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反邪教形势依旧十分严峻,这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也需要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个宗教共同努力。一、正教与邪教泾渭分明,匡正祛邪邪教与宗教无关,邪教不是宗教。在当今世界,邪教已经超出了宗教领域的教派问题,演变为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的从  相似文献   

5.
法律原则能否作为判决的依据取决于个案中法律行为所体现出的道德强度的程度,表现为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向下看",准确判断在具体的个案中,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程度;二是"向上看",全面考察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法律规则对道德规则转化的法律原则是如何回应的。埃尔默"谋杀被继承人"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是严重的,也是为整个法律体系所不容的,该案适用法律原则具有有效性;相比较而言,泸州"婚外同居"继承案,如果适用法律规则,对道德的违背要轻微些,也为整个法律体系所容忍,该案适用法律规则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何充分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到道德领域,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宗教伦理思想体系、宗教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须讳言,当代人类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宗教之间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隔阂、疏离、对立、冲突甚至战争,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地 步。贫困、疾病、饥荒、灾难、 掠夺、战争、流血一直伴随着 …  相似文献   

7.
邪教与宗教确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明晰地将邪教与宗教、特别是将邪教与非法宗教活动加以界定和区分,既是现实理论问题,也是困扰基层办案单位正确执法的症结问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各地宗教工作的实际,以及在打击邪教、制止非法宗教活动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厘清宗教与邪教;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特别是邪教与非法宗教活动关系的若干关键性要素,并就进一步保护和管理正常的宗教活动、引导和深化宗教领域反邪教工作、防范和处理邪教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集体主义道德需要在当代语境中予以诠释。这一诠释的立意在于强调集体主义道德话语需要凸显其对成员个体的尊严、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关怀与保障, 并在提供这种关怀与保障的基础上对集体主义之“整体利益”的道德合法性提供论证。不仅如此, 集体主义话语还必须对当代伦理学前沿话语作出回应。这一切正是集体主义道德的传统所未予言说的东西, 也是其在当代社会中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一、传统集体主义话语解读传统集体主义道德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传统制度语境中的显性话语。不可否认, 随着市场经济所衍生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国家公权力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而法律又是现代法治中国国家公权力唯一合法来源。因此,让具有中国特色法律伦理的现代"到场",用以构建当代中国法律的现代伦理品格,这应属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核心命题。而要完成当代中国法律伦理现代品格的塑造,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道德以及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无疑,在法律是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今天,只有以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方式实现对"国家公权力"的完全驾驭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现代伦理品格。同时需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法律应具有的现代伦理品格,不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或平等,而是实现制度意义上的、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兼顾起点与结果平等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背景和现实国情的差异,中美两国学者对邪教的理解不尽相同。中国学者在论及邪教的识别与防治时,往往更强调邪教冒用传统宗教名义的欺骗性及其对社会和国家的危害;美国学者则较少关注邪教同传统宗教的关系,往往更强调邪教形式的多样性及其在心理生理上对信徒个人和家庭的侵害。然而,两国学者对于邪教的破坏性、封闭性、教主崇拜、强制性劝诱和精神控制等特征的相似论述,不仅为双方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对话中介,而且为扩大两国在邪教问题上的共识和实现打击邪教犯罪的跨国合作提供了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一种意见认为,如果信了“正教”,就能够避免邪教。我认为,作为宗教布道者,有理由说这样的话。但是,如果一个学者也这样说,就是错误的,是错判了形势,错判了时代。如果让青少年把拒绝邪教变成信仰宗教,就更加错误。 我们主张用科学拒绝邪教,用科学精神、科学无神论拒绝邪教。 那么,怎么拒绝呢?在当前,我以为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2.
人类道德危机与宗教伦理关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诚 《法音》2005,(1):14-20
如何准确把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如何充分挖掘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具体到道德领域,如何积极主动地运用宗教伦理思想体系、宗教道德规范中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成分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新世纪宗教工作的重大课题。认真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陷入日益严重、不断蔓延的道德危机的世界人类来说,又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这一重大课题需要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本文试作粗浅探讨。一、当代人类陷入严重而又紧迫…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对“现代性”道德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解决生态危机的伦理探究中,生态伦理要么镶嵌在人类中心主义框架内成为个体主义环境伦理,遇到一些违背常识的困难;要么成为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被指责为个体牺牲自己的"环境法西斯主义".生态伦理只有超越"现代性"道德,才能使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互为补充,获得自身的历史合法性及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4.
巫术与邪教关系的宗教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现代宗教社会学理论,分析了高级宗教与巫术的严格区别,点明了中国传统宗教已属于高级宗教,但其中含有的巫术影响尚未祛尽的实际情形,强调主要是巫术及与之相联的民俗传统信仰对现代化建设有重大阻碍,呼吁应十分重视化传统的阻力为动力。进而,分析了中国式邪教与巫术的内在联系,指出由巫题活动向会道门组织及邪教蜕化的具体途径,并从中概括出巫术与邪教的共同特征。最后,根据其中的主要特征,根据当代被邪教迷惑者的主观原因与邪教所采用的手法分析,强调只有理性才是破邪的利器,只有明确区分巫术与经验技术、高级宗教与巫术、个人体验和普遍经验等,才能切实提高对邪教的辨识能力,从根本上破邪。  相似文献   

15.
传统宗教·新兴宗教·邪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个月来,随着揭批“法轮大法”、“法轮功”政治斗争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一非法组织的邪恶本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由于报刊上不断出现与宗教知识相关的内容,而国人一般对宗教所知甚少,因而也时常有人向我们这些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讨教”,希望澄清一些认识。人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法轮功”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按我的理解,这个问题关涉到两方面的思考:如果认定“法轮功”的“邪教”本性,则不宜将它与正当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与我国的“五大宗教”联系起来,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无本质联系;而认定“法轮功”是邪教同时又在逻辑概念…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邪教在农村不少地区禁而不止并呈曼延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1、中国传统的多神信仰民俗,为异端邪说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土壤;2、中国传统的灾难信仰制度与灾难信仰心态,使邪教的"劫变"观大行其道,并极大限度地增加了邪教的煽动性和扩张力;3、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基层政权控制能力的疲软、文化娱乐生活的匮乏、价值信仰的失范,都给了邪教以可乘之机;4、农民物质生活的相对贫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欠缺,是邪教在广大农村扎根与发展不可忽视的物质因素.对农村邪教问题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主要包括:1、加强相关的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2、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斗争机制;3、加强宗教理论研究,普及宗教知识;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发展经济,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普世伦理吁求具有深刻的宗教背景和宗教基础;普世伦理并非宗教伦理,而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共识和普遍的道德诉求;宗教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种现实,必须在多元宗教对话中寻求普世伦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云:“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教做你们的宗教。” (5: 3)。   “法轮功”是一个邪教组织,“法轮功”的所作所为不但扰乱了社会,也扰乱了宗教领域。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真理、提倡科学、追求道德的宗教,作为穆斯林应该明辨是非,防止邪教蛊惑,抵制歪理邪说的侵袭。   一、坚持伊斯兰教信仰,抵御邪教侵袭。 伊斯兰教的信仰内容富有活力、有利于人们的理性生活,因为他是反对偶像崇拜而信奉真主独一的宗教,其信仰超越了物质崇拜,进入了哲学范畴,正如《古兰经》云…  相似文献   

19.
论一线伦理与二线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果用“冲突、商谈、共识”这一模式来界定应用伦理学的基本性质或本质特征,并且这种界定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话,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应对一种有关道德相对主义的诘难。人们会说,既然应用伦理学的目标在于寻求道德共识,既然参与商谈的人拥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与观念背景,既然伦理交谈的进程受到既定的历史环境的偶然性的制约,那么商谈所赢得的成果自然就无法摆脱道德相对主义的阴影。然而,从最近几十年来应用伦理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商谈成果的确呈现出不确定性、可塑性、可纠错性与相对性的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道德性质上完全…  相似文献   

20.
池田大作说 ,宗教既直接在教义中阐述伦理规范 ,又以教义为依据 ,间接地制定了各种伦理规范 ,“宗教在现实社会中所表现出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它的道德规范”(《社会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第 4 14页 )。宗教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主要体现为宗教的道德作用和伦理意义。正因为这样 ,宗教伦理已成为宗教界与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 ,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 ,佛教伦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86年出版的两部《中国伦理思想史》,已关注到佛教伦理在中国伦理上的地位与作用。近几年大陆和台湾出版的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