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婚姻的基础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婚姻的道德基础既不同于封建主义的只强调封建义务而无视爱情的道德基础,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只强调个人的情欲而无视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它是爱情和义务的统一。理由是: ①我国《婚姻法》维护的婚姻关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婚姻关系。从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上看,要求夫妻双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应该对社会尽义务。从婚姻家庭的内部关系上看,夫妻之间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是建立在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爱劳动的共同生活理想之上,彼此之间形成崭新的同志式的互敬互爱,互相谅解、互相帮助的关系,以及夫妻双方应该履行各自的道德义务。婚姻的社会主义性质消除了私有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给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就青年的婚姻道德观来说,也出现了更新的趋势。第一、婚姻目的,由“传宗接代”型、“养儿防老”型向“爱情型”转化。在我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婚姻目的一直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婚姻“将会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改革,观念更新,青年的婚姻目的正在向“爱情型”转化。据抽样调查统计,青年以爱情为目的建立的婚姻关系,一般说在城市占30%左右,在农村占15%左右,并在日益增多。就是原先经济发展比  相似文献   

3.
邢铁夫 《天风》2023,(1):54-55
<正>从古至今,爱情是人们极力向往的美好事物,婚姻更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话题。爱情与婚姻可以为人们带来极大的喜乐和满足,但同时对某些人也能带来至深的痛苦与忧伤。它是力量与脆弱的独特组合体,是欢笑与泪水相伴的人生之路;人们能在其中找到幸福,也能被其中的苦恼所淹没。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哪一段婚姻在山盟海誓那天就会想着分开,往往是由于在琐碎的生活中缺少了成长,又过分地透支了“情感银行”中的储蓄,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者婚姻关系的社会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同性恋者最终都会有异性婚姻,或是男女同性恋者缔结互助婚姻关系。以婚姻功能为视角,对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互助婚姻、同性婚姻等婚姻关系的社会影响及其合理或非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使社会公众对同性恋人群的看法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5.
王光海 《天风》2008,(8):44-46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婚姻受婚姻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作为价值观一部分的婚姻观会影响到人们择偶的标准,会影响人们对伴侣、对子女、对双方父母及其亲戚的态度,更会影响到家庭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常能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爱情中,你爱我就必须服从我;爱情就像游戏,玩完这局还有下一局在等着。这些凸显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人对爱情的本质缺乏正确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爱情是进入婚姻殿堂的必经之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往往会是幸福的。那么,作为常被人讨论和关注的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早在1970年罗宾认为:爱情是个体对待特定他人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更加思念对方,希望和对方身体接触,以及特定的行为举止,它有3种成份,即亲密依赖需求,帮助倾向,排他性和占有性倾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先哲至近代西方哲学家对爱情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人与爱情、爱情的本质与特征、爱情的价值与意义、爱情的形式与艺术、爱情与婚姻、爱情中的嫉妒等六个方面.这些思考为正确认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中一些思想和观点,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和深刻的.对西方哲学家爱情观进行反思,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翁溯利 《天风》2020,(1):30-31
美满和谐的婚姻关系人人渴求,然而近期家庭暴力事件常常见诸报端,让人对婚姻感到焦虑甚至恐惧。到底何谓家庭暴力?为什么会产生家庭暴力这种现象?怎样处理与预防家庭暴力事件?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以避免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进而维护美满的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9.
婚姻基础是婚姻关系建立、存续、发展、解除的基本依据。其包括生物基础和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同阶段的社会的婚姻基础也随之发生变化,当然不同时期的文化、道德、政治等因素对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发展到当代社会,婚姻的基础由家族利益转向个体利益,这种利益就是个体对于婚姻的生理上、物质上、感情与精神生活上等多方面的需求和满足。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时期,人们对于婚姻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总的来说,婚姻关系由相对宽松和自由逐步过渡到严格和规范,婚姻观念亦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内的"男女之别"渐次过渡到婚姻及家庭生活领域内的"从一而终",并最终使"夫为妻纲"的观念初步形成.婚姻道德的提出本身是对于婚姻及两性关系的规范,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男尊女卑的前提下,这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对于女性的片面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1.
"爱情"与"友谊"概念表征的差异——基于字词联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字词联想法对大学生爱情和友谊概念表征的异同进行了初步探究.以"爱情"和"友谊"为靶词,让被试进行自由联想,之后对搜集到的11136个联想词进行内容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编码为18个范畴.结果显示,爱情相对需要更多的理性与情感投入、经历更多的痛苦、肩负更多的责侄,容易联想到婚姻、家庭、命运缘分,而友谊较少牵扯.与爱情相比,友谊更易于转化为爱情,而经历过爱情的人很难再回归到友谊.这些结果与日常观念相符,为如何处理爱情和友谊的关系提供了实征指导.  相似文献   

12.
周全德 《伦理学研究》2003,(6):76-81,97
青年是爱情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爱情文明建设中,他们肩负着承继传统、张扬现代、创造未来的使命。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与个人因素的影响,青年人在婚恋生活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他们对爱情与婚姻伦理意义和社会职能的认真思考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社会人生为根底的《聊斋志异》,有相当多的描写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作品都涉及了伦理道德的问题。 从爱情和婚姻方面看,《聊斋志异》的确没有象以在小说有更多的陈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因为蒲松龄创作小说时,产生于市民阶层中的新的思想如重“人欲”而轻“天理”的思想,正逐  相似文献   

14.
穆新同志: 你提出现在西方有些国家流行“试婚”,我们 国家为什么不可以试行的问题,这是当前我国部分 青年中存在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婚姻关系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 不同阶段,标志着人类进化的一定程度。当前我国 实行的一夫一妻制,通行的对婚姻采取的慎重态 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关系和精神文 明,是健康的、进步的,她给个人带来幸福,给社 会带来安定,是行之有效的、适合时代与人民要求 的制度。而西方某些国家流行的“试婚”,是对婚  相似文献   

15.
如果一个园丁擅长种花木,我们就说他精通园林艺术。同样,如果一对夫妇善于培养爱情之花,使婚姻这个园林繁荣兴盛,我们就说这对夫妇有婚姻的“园林艺术”。这种比喻并不牵强,因为,婚姻关系同所有事物一样,面临着大自然给予的挑战:或生长而繁荣,或凋谢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 家庭中父母婚姻冲突影响着儿童发展。众多研究发现, 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而且父母婚姻冲突影响儿童发展存在复杂的作用机制(如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儿童认知-情绪过程和家庭过程来实现, 且这一影响会因多种儿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未来研究有必要同时考察父母婚姻冲突对儿童认知发展和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究和整合多种作用机制, 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静态来说,爱情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爱情的社会属性有三个基本特征:人性特征、社会特征和个性特征。人性特征:在两性关系上,爱情使人类与动物界划清界限。动物的两性关系完全受本能支配。而人类的两性交往和爱情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并不单纯由性欲支配。社会特征: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爱情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产生和发展,爱情关系交织于其他社会关系之中。任何爱情都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个性特征:爱情是异性之间一对一的情感联系,它表现为人的私生活。它与相爱双  相似文献   

18.
柯国龙 《天风》2003,(6):44-44
婚姻乃人生一大事,但一些人对婚姻的严肃性不重视,对婚姻关系抱无所谓的态度,未婚先孕,未婚同居、婚外恋等现象屡有发生,结果使许多人受到伤害,落在痛苦之中,今天藉几处圣经来看看神所设立的婚姻的几个方面: 1、婚姻是神圣的、圣洁的 希伯来书13章4节说到婚姻是神圣的,因为是神所设立的,也是圣洁的,人人都要尊重婚姻的事,若不尊  相似文献   

19.
陈兵 《法音》2006,(9):20-25
男女之间的爱情,可谓人类心灵中最具有驱动力、最富有诗意的内容。婚姻,为居家俗人的终身大事。处理爱情及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其与佛教信仰、修行的关系,是许多在家佛教徒容易困惑的切身问题。对此,佛教极为重视,经论及古今祖师大德的著述中有许多相关指示,形成了一家独特的爱情婚姻观,为广大在家信徒提供了妥善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指针。爱、爱情与贪爱《阿毗达摩发智论》卷一等对爱的定义是:对“净妙可意”的人、事物的爱好、喜欢、悦意、追求。汉译佛典中译为“爱”的梵语、巴利语原词,有好几个,含义各有不同。说一…  相似文献   

20.
应该重视对离婚进行道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婚姻家庭关系是家庭、亲情和义务的统一。在婚姻自由、自主的社会条件下 ,应慎重选择婚姻 ,担负起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离婚要接受道德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