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楹 《哲学研究》2012,(2):9-12
<正>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自由理念、人道原则和解放逻辑等置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系格局、生活自身的辩证历程中考量,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哲学的最高价值诉求乃是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相似文献   

2.
实践唯物主义能否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总体改革的方向?笔者对此持肯定态度。可是,讨论应该在深一层的逻辑上展开。对此,我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基础。在1845年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格式塔转换中,历史的总体社会实践范畴是作为新的哲学“本体”规定被提出的,这是马克思旧哲学本体论(人学异化史观)的解构后新的逻辑思路之基石。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主体性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哲学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不仅在于它强调实践,更在于它通过对实践的深刻理解提供了将哲学转化为实践力量并不断实现哲学的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揭示了人不断实现和增强主体性的现实途径。哲学要发展,必须善于处理哲学自身发展逻辑及其同外部现实的逻辑关系,必须深刻理解当代实践的世界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这篇对话就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结合赫勒的需要理论以及阿伦特的革命理论就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马克思实践哲学切入点以及社会历史意义、马克思实践哲学范畴内的"革命"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曹天航  黄明理 《学海》2014,(3):167-174
马克思文化理论的话语逻辑及其实践旨趣在于:一是其现实前提与可能基础是现实的人以及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统一性;二是其实践旨趣或主题在于文化自觉与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等核心价值目标及其现实化路径的探寻;三是其逻辑路径与方法论则是基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相结合的社会总体性批判。马克思文化理论的超越性在于科学的真理性与哲学的价值性、内在具体的社会分析与哲学思维的形上价值相统一的二重属性。而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研究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把重点转向了文化价值批判,由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承继与发挥且在一定程度上转换了马克思文化理论的主题及其实践方式,从而为当前中国文化实践提供了启示:需要建构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为审视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问题提供了文化路径与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中,实践概念的形成经历了自我意识活动——主体的对象性活动——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长期逻辑嬗变。马克思从描述性的角度而非概念抽象的角度来阐释实践概念的本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不是用概念等抽象的东西来把握世界,而是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系统梳理马克思实践概念形成的逻辑嬗变历程,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鹏 《学海》2006,2(1):137-142
马克思哲学与康德、黑格尔、胡塞尔等的思辨现象学思想的互释表明:思辨现象学有一种自我超越和回归实践的倾向,但在现实意义上却没有实现这种指归;思辨现象学在纲领、直观、世界、实践等方面脱离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学理式地指向哲学逻辑的根据;而马克思哲学则通过实践还原与实践直观对哲学逻辑的前提发问的根本转换而扬弃了思辨现象学的缺陷,赋予现象学以现实的存在学和历史学的纬度,确立了一种逻辑在先意义上的、具有本真“同一性”的科学实践现象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历史领悟与哲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新 《哲学动态》2004,4(1):13-17
近年来,学界基本认同实践观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决定性作用,强调马克思是按照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人、社会、自然的.但这种解读,并不能把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真正区别开来.本文旨在阐明:"巨大的历史感"使黑格尔成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而马克思拒绝黑格尔对历史运动的"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他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把历史原则导入哲学存在论领域,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只有对于”哲学“这门学科的整个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发现”。(黑格尔,第6页)因此,从整体上对哲学进行思考,可以获得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最佳视野。马克思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要义的本质概括,而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的继承、超越和发展。所以,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哲学观,必须弄清马克思哲学要义以及它和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一、马克思哲学要义是对西方形而上学历史和逻辑的衔接所谓历史的衔接,是指西方形而上学的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马克思的哲学;所谓逻辑的衔接,是指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西方形而上学的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非直接接续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而是发端于对黑格尔哲学的接纳和批判。经由对黑格尔辩证法及其哲学基础的批判,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突破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视域,批判地划清了同黑格尔辩证法的界限。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自我意识的"纯粹活动"为基础的、具有"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外观的"思辨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原则为基础的、"阐明社会生产的真实历史发展的、批判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一体化哲学;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与当代哲学的性质相悖,与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实践之“元”不具有“万物本原”的涵义,它只表现为哲学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思维辐射的轴心。  相似文献   

12.
马恩列斯毛邓等哲学思想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内在逻辑/杨楹,李志强//哲学研究,2006.8论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视野/张文喜//学术月刊,2006.8论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劳动时间观念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胡绪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实现的创新/王金福//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经济学-哲学基础/蒋红//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胡潇//哲学研究,2006.8论作为人类类本质的理想———对马克思文本中一个命题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实践哲学面临了从劳动逻辑向实践逻辑提升和转换的需要,以拯救易被化约于"劳动"之中的伦理—政治型"实践"范畴的独立地位。但这项工作必须自觉区别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实践"与"劳动"二分立场。马克思劳动概念中蕴含了属于它自身的伦理规范内涵,需要将这一伦理规范内涵释放出来,以完成向伦理—政治型实践范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赵天成 《现代哲学》2003,1(2):31-38
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的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的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的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的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的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论实践维度的优先性——马克思实践哲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实践概念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中,实践不是一个边缘性的、偶尔出现的概念,而是马克思考察一切对象的基础和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实践维度不但优先于感性直观,也优先于理论态度和逻辑范畴。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祥记 《哲学动态》2006,1(5):28-33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确立了“感性活动论”,奠定了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性变革,构成马克思经济批判的理论基点。马克思的经济批判是其哲学批判所形成的感性活动论原则的展开,也是对哲学批判的丰富和发展。正是作为经济批判理论基点的哲学批判,使得马克思的经济研究成果超越了同时代人的理论高度。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原则”在广泛的领域和多样的形式上实现全球性扩张,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理论界大多以“资本逻辑”或“资本原则”作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体问题的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上的自我深化。在这一深化过程中,涉及到如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即:马克思的主体理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客体理论与科学的实践范畴的结合所引起的哲学发展趋向问题;以上两个问题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建构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研究,力图历史地逻辑地探讨马克思在如上诸问题上的批判研究及其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界对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简单理解,本文指出马克思在该著中对黑格尔法哲学同时展开了双重批判。马克思一方面借助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视角,直接揭示其基本哲学立场,指出它在本质上只是一种神秘主义;另一方面又根据黑格尔本人的逻辑,具体揭示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实践意义,指出其在实践中不仅无法真实解决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两元对立,甚至无法守住现代政治的基本高度。经由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直接反驳,马克思明确地为自己的下一步思考提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历史学存在互补共生的关系。哲学理论的历史感揭示了哲学靠近历史学的方式,历史叙述的哲学性则揭示了历史学靠近哲学的特点。历史在哲学理论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特征;历史是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性是哲学看待事物的基本方式;历史是哲学的服务目标。哲学在历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超越偶然的普遍史;超越局部的全球史;历史研究方法的系统总结;作为理论框架和宏观指导的历史观;导向哲学是历史研究的最高境界。哲学与历史学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强调在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赵敦华教授《马克思哲学要义》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该书以文本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马克思的启蒙哲学、批判哲学、政治哲学、实践哲学和唯物史观、辩证哲学以及《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课题,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分析。该书以清晰、精细的文本分析和对根本问题及其复杂性的理论洞见见长,以其所关注的问题将全书分为"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