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政治与古典政治的分野,使得现代政治哲学面临一系列的道德困境。面对理性多元论事实,罗尔斯自觉放弃了早期正义论的康德式路线,给出了政治自由主义的方案。这种"中间路线"的方案指涉道德,为解决现代政治的道德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选择,是我们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进而评价政治自由主义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2.
在康德的政治著作中,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有分界、冲突、一致等不同表现形式——政治与道德严格分界,如果发生冲突则提交道德来裁决,政治在根本上以道德为基础。其不同形式具有内在关联,它既体现了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的关系,也是康德理性主义哲学的必然要求,政治是理性的产物,道德也产生于理性。全面分析康德政治与道德关系的思想,对于理解现代政治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关于《资本论》正义观的争论表明,马克思对于正义问题的理解已经跳出现代政治哲学视野,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探讨正义问题的理论语境。重新理解《资本论》的正义观成为重新阐发马克思现代政治批判思想的重要切入点。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区分为我们重新理解《资本论》正义观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正义从一个道德二元抉择问题转化为政治经济学问题,从根本上瓦解了现代性正义理论的政治哲学基础,进而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危机的同时,开辟了一条超越现代"道德政治"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4.
古典儒学以“德治”为政治行为的最高原则与最终目的 ,期望通过由内而外的道德转化 ,将这个世界变为道德世界。先秦儒家致力于政治的道德化 ,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状态 ;但是 ,历史的事实却是儒家道德的政治化。道德与政治的不分 ,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有景观 ,而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境遇 ,却值得面临着现代化的今人深省。  相似文献   

5.
自鸦片战争开始,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开始萌芽和生成,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四次转变.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救亡道德与启蒙道德的同时并举;二是改良道德与革命道德的交替进行.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政治伦理既具有优秀成分,也具有消极意叉.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长期面临的各种威胁,建立起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政治体制;重新选择和配置各种现代性公共政治伦理元素,走出现代化与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冲突的传统困境;正确处理中国国内民族问题,避免因民族冲突引发社会动乱,是中国民族主义政治伦理当代转型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理论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最近报刊上探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文章日益增多,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加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十分有益,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深入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最近读到的一些文章所提到的有关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道德与功利、自律等问题,也想提出一点个人意见,参与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文本的考证,论证了法的绝对命令的存在,以独到的视角分析《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与《法的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并得出二者所研究问题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法不从属于道德,道德也不优于法,法与道德并列的理论,从而得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在内容上为法和伦理提供共同的基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论述了法的绝对命令的先天性,证明了正义的原则是绝对有效的先天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社会塑造的自爱个体是"道德-政治"联姻的根源,在解决自爱个体的生存问题的同时,这种联姻也带来"革命"的威胁。本文从历史和思想史文本演进的角度阐释了这种联姻的学理依据,同时,也从革命对人类生存的深刻影响方面阐释现代社会的未来的开放性。本文表明,道德和政治的张力与冲突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浪漫主义的对策导致的往往是灾难性结局。  相似文献   

9.
“为政以德”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标志,也是其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从这一核心理念和基本的道德原则出发,儒家十分重视政治道德规范对为政者行为的制约和引导作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道德规范,要求为政者用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儒家所提出和倡导的政治道德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学说对于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道德修养,反腐倡廉,力求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德性"的内涵关乎某种目的论,而"道德"要在"服从命令"中理解,作为悖反的结果,道德论世界观下才有对于"个性"的强调。古典政治伦理观建立在德性论的基础上,是一种德性政治学,它有三个基本命题:以德而治、因德成制、为德而治。现代政治伦理观对"德性"进行祛魅化,将自身建立在道德论的基础上,并将政府视为功能性的,是一种功能政治学。古典政治伦理观认为城邦的目的在于成就德性,而在德性祛魅之后处于道德论世界观之下的现代政治伦理观,或者否认政府的道德角色,或者认为政府的道德责任在于宽容和培养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曹海军 《学海》2007,(4):73-78
政治道德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它回答了政治权力运用的合法性以及道德证明的问题,民主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政治统治形式和治理方式,必然也面临着道德合法性及道德证明的问题.按保护型民主与发展型民主的划分,西方民主理论本身蕴含着消极政治道德与积极政治道德两种政治道德观.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说与基督教所提倡的人格形态在表面上似乎是迥异的:儒学提倡刚健与自为,注重弘扬个体的主体性;而基督教提倡谦卑与救赎,强调个体的无助与依赖性。然而,这两种不同基调的人格论所包含的道德价值和政治伦理却在学理上互相契合,这一点值得深思。限于篇幅,本文仅在学理层面上将儒学与基督教的人格论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进行对照和解读,至于二者在非学理层面上的对照以及相互之间是否具有融合性的问题,则不在本文的视域内。一儒家学说以对人性的乐观自信和积极入世著称于世。它深信在现世通过修养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由“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相似文献   

13.
政治道德是政治行为的规范,是从政者的职业道德。毛泽东曾深刻地论述过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根本原则、活动方针、道德作风和理想人格等问题,形成了丰富的毛泽东政治道德思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党和毛泽东把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取最大利益作为一切政治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是对政治事件、政治生活、政治现象等的形而上反思,它以正义、善恶、好坏等道德标准对各种政治制度安排的正当性问题做出评判。伦理是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也是它的生命力所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理性的张扬消解了价值理性和意义世界,也导致了政治哲学的危机和衰落。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必须自觉回归伦理维度,重塑政治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把正义作为政治制度和个人行为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世界的政治局势,西方民主制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植入型的民主政治型国家乌克兰,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苏联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问题和经济改革问题。对此,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符合了政治伦理中关于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核心内容,也同时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可以通过公民与政府之间形成道德共识、共同协商共识与利益公平分配共识,最终在政治伦理与共识民主的基础上重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现代道德哲学常常在“正当”与“善”二者谁更优先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涉我们对道德哲学性质的理解.本文试图从现象学、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及儒家伦理的视角来补充康德主义伦理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挑战主流的道德认知理论对何谓道德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伦理的现代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传统政治伦理的致思取向和研究视域 对政治伦理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关注.由于政治伦理这一问题涉及政治和伦理两个概念,因此,在政治与伦理的关系上,一直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政治和伦理是对立的,二者互不相容,它们之间没有内在的一致性.如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认为,政治的内容就是"法"、"术"、"势",道德不仅无用,甚至有害,可以为了政治的目的不择手段;在西方,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马基雅维里是政治和理论"对立论"的典型代表,把他称为政治上的"非道德主义者"、"邪恶的导师",认为他向人们推荐了一种政治上"不道德的实践".[1]西方现代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应该是一门能对政治现象进行充分定量,像数学和逻辑学一样精确说明各种政治关系和规则,从而排除政治中的"价值观念"、"价值喜好"的科学;还有一些政治家认为,在政治生活中,对伦理规范应持实用主义的态度,允许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采取一切非伦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尹树广 《哲学研究》2015,(2):3-11,127
"自由个体如何共存"是马克思和现代政治解放理论共同关注的主题。启蒙试图仅仅从道德、法律和政治层面解决这个难题,陷入了形式平等与社会民主的张力之中。马克思提出实践唯物主义、个人所有制和真正民主制思想,扬弃现代政治解放的矛盾,从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出发,阐释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可能性。他对政治解放的批判并不是完全放弃自由、平等、正义、民主、道德、伦理、法律这些一般概念,而是以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由概念为基础,在否定阶级政治暴力和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尚塔尔·墨菲的民主思想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和人之间如何共存、如何处理相互对立的问题.它试图以多元对抗取代理性共识,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结合起来,以“公共关心”和“公民身份”等政治的“善”取代实质性的“共同善”,探寻与现代民主价值相适应的权力形式.墨菲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并没有割裂政治与伦理的关系,而是将它们重新“链接”,借用精神分析伦理学拆解政治价值与西方现存权威话语之间的联系,保留政治与伦理之间的互动张力,把政治伦理主体的生成视为多元主体的多样化集体认同过程.这种民主方案呈现出共同的“政治善”与多元的“道德善”相结合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政治与道德区别和联系的独特视角,但墨菲的研究视野停留在民主的政治想象维度,且具有夸大对抗、差异、多元作用的倾向,从而使其理论建构性不足,局限于话语分析,难以深入到社会现实本质.  相似文献   

20.
王秀华 《现代哲学》2006,3(3):25-30
道德与政治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以至于中国传统的政治被称之为德化政治或伦理政治。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给予历史总结的毛泽东,在道德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同样遵循了这样一种历史主义的原则:他在继承中国德治传统的同时,又在探索着对这一传统的超越,在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新德治思想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