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研究孔子思想,必须先读通有关孔子的全面资料,明了对于孔子的各种评价,然后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自己的论断。这样,才不致于张冠李戴,错认了人。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系,由于各自的时代、阶级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人的复杂经历的影响,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孔子思想究竟近似哪一种类型?就我多年比较研究的结果,以为: 孔子思想不同于因学儒家而反儒家、在  相似文献   

2.
<正>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道德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他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民本主义和天下为公的思想。研究孔子要善于取其精华。历史上有两个孔子,一个是被歪曲的孔子,一个是孔子本人。孔子的孙子和西汉的董仲舒都歪曲过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宋代理学家吸取佛教教义对孔子进行歪曲,后来也不断有人对孔子作这样那样的歪曲。研究孔子要对孔子的著作做慎重的考辨,要把歪曲的纠正过来。例如《论语》上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实际上是民本主义思想的表现,是说人民同意、赞成的要“由之”即听从,人民不同意不赞成的要“使知之”即  相似文献   

3.
发刊词     
<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巨人之一。对孔子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历代评价有褒有贬,或奉为圣人,或抑为枇糠,但不论如何评价,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曾经对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和观念形态产生过重大影响,却是客观事实,亟需当代学者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而存在分歧的问题。迄今为止,几乎在孔子思想研究的一些主要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的看法。研究的现状需要我们认真地考虑:推进孔子思想研究的关键在哪里?对孔子的哲学思想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研究? 象孔子这样的历史人物的思想研究,有分歧是正常的,有些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才有可能解决。我们希望在研究和讨论中,把问题的疑难点揭示出来;把在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揭示出来。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只是对历史人物作出某种价值评论,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细致的科学分析和说明。在学术研究中,我们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以下郭碧波、罗祖基两同志的文章,阐述了他们自己的见解。我们欢迎学术界的同志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1949年以来研究孔子的历史,以文化大革命为分界线,形成了三个时期。即研究的开展时期(包括试探和专题论争两个阶段),灾难时期(包括横扫和围攻两个阶段),兴盛时期(包括呼吁、拓展和倡导三个阶段)。研究遭受过摧残,但未曾中断。其主要原因在于孔子思想与中国社会的关系太深。正因为这样,三个时期所论争的共同性问题,都集中于评价孔子学说的性质及社会作用,其中包括孔子学说的阶级属性及对当时社会的作用,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评价,关于孔子哲学思想的性质,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评价,关于孔子思想的历史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讨论虽然有进展,但不同观点的分歧和对立仍然存在,只是研究和争论的中心,现在已经转移到孔子思想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其中又以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为当前的热门话,在理论上出现了如何发掘和利用孔子思想的现代价值的商讨,对“批判地继承”的命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解说。笔者认为,对于孔子思想等历史文化遗产,可以着重提倡:在创建中吸收、改造。已经有些专业学科在进行创建中吸收、改造的尝试。今后中国大陆对于孔子的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个在各种文化形式的创建热潮中进一步开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正>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历史地位决定了孔子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评价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粉碎“四人帮”以后,孔子研究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民主讨论的局面。近几年不仅发表几百篇专题学术论文,而且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问世,这些论文和专著反映了孔子研究的新成就和新进展。近年来研究孔子,主要集中在下述六个方面: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这是关于孔子属于哪个阶级、维护什么社会制度,他的思想是保守、还是进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大体有四种不同的看法:1.有人认为:“孔子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革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的逻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逻辑问题进行自觉考察的一位学者,他提出的一些逻辑思想,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是他对正名论和思维方法的提倡。自孔子提出正名论以后,先秦各派学者尽管立场观点不同,但几乎无不谈论正名。战国晚期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况集其大成,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正名论逻辑体系。孔子的逻辑思想同他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他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和整理、研究、传  相似文献   

8.
《论语》"子在齐闻韶"章表述的是孔子与音乐交集的一个历史事件,历代学者围绕此章释义进行了多层面的思想对话。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认为孔子借闻《韶》忘味表达对天下无道的悲痛,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意识;程颐、朱熹等通过对孔子与《韶》乐关系的分析呈现了理学家所向往的圣人境界;而现代学者如钱穆、徐复观等人认为该章传达着儒家的艺术精神。本文通过对《论语》"子在齐闻《韶》"章的诠释史考察,揭示孔子"在齐闻《韶》"事在不同历史阶段被赋予的不同思想意蕴,最后落脚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艺术精神,借以深化对儒家与音乐关系的理解,领略经典在塑造文化传统中的历史影响与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孔子现在正为世界许多国家有识之士所公认,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伟人之一,我国近年来也逐渐克服了过去盲目尊孔或反孔的倾向,采取了比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想作风,对孔子的思想做比较公正的批判继承和发展。近年来对孔子的研究还开了不少学术讨论会,发表了不少质量较高的研究文章或专著,但对孔子遗留下来的一种“非常宝贵”的遗产——“大同”思想,似乎重视很不够,很少发表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或论著。解放初期在《光明日报》和一些其他报刊杂志上还可以看到几篇有关孔子“大同”思想的文章,对大同思想某些问题还展开了一些争论,但主要涉及《礼运》篇的真伪等问题,很少有人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实质及其重要意义作更多的探讨。最近匡亚明同志发表了一本关于孔子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台湾学术界相继出版了一批研究孔子的专著,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孔子的论文数量也相当可观。从这些专著和论文可以看出,台湾学术界对于孔子的研究,成绩是颇为显著的。本文拟就几个主要方面,对台湾的孔子研究作一简述。孔子思想研究是台湾学术界研究孔子的重点。已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涉及孔子思想的各个方面,诸如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学,等等。某些见解是比较新颖的。台湾学者喜欢谈论孔子的中心思想。其  相似文献   

11.
伦理与政治的内在关涉──孔子思想的再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孔子思想的主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认为,只有在伦理与政治的关联性角度为其思想定位,才可以期望对其思想进行清晰解读。为此,本文强调从三个层面分析孔子思想。其一是对具有深厚历史感的孔子运思进行同情理解,指出其是在伦理与政治的相关线索上去求解上古政治史秘密的;其二,通过历史中伦理与政治的关联,孔子以仁礼结构理智地确立伦理与政治的内在关系,为后儒“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奠定基调;其三,以时代状况为伦理政治理论确定任务指向,一者对如何治理混乱时局发表意见,二者对如何追求理想政治加以表达,从而确立了伦理政治理论面向实际政治生活时的双重解释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孔子思想问题的百家争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作为思想家的孔子。而问题比较复杂、迄今也难取得一致意见的,也可以说是对孔子思想的评价问题。一部中国思想发展史,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近现代的历史来看,进步、中间、落后、倒退等类型的思想家,无不同如何对待孔子学说这个问题有关。严复、章太炎的思想由前期的进步到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奠基者。他们的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对中国乃至于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对老子和孔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是对他们的比较研究还有一定的空白。从"道"与"仁","美"与"善","无为"与"仁政德治"三个方面对老子美学思想和孔子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他们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完善人格和提高人文修养有着启发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大同思想,其主要特点是"天下为公"。大同思想确为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大同思想是对历史上优秀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大同思想与小康思想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谓《礼运》篇中的大同思想属于墨子的观点是根本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的社会史、哲学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研究孔子既不是为了尊崇他,也不是为了贬斥他,而是把他的学说和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评价。孔子研究中的分歧意见很多,探讨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是把孔子研究推向前进的可靠途径。对于决定孔子思想面貌的社会因素应当进行多层次的研究。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一般原因,鲁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与现实矛盾对孔子的影响是孔子思想形成的特殊原因,孔子的家世对他思想的影响,是形成孔子思想独特风貌的个别原因。具体说,就是以新旧社会的交替为主要线索,通过孔子的生活环境和道路,形成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经历三次大的改造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统治支柱,通过官方的提倡、推行,深深地融入了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孔子和儒家学说中维护剥削压迫、宣扬专制主义、保守倾向、封建礼教和唯心主义思想应当摒弃,而在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的建树应适当肯定。  相似文献   

16.
孔子人才思想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人才思想通论王恩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对人才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思想家。他以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为基础,以行政人才为主要对象,以提高为政者素质和建立清明的太平盛世为目标,率先提出了“才难”即人才难得的历史性创见和“举贤才”的重要主张,对世卿世禄的传...  相似文献   

17.
<正>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生活在春秋晚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但他的思想仍然象空气一样瀰漫在我们周围。因此,孔子对我们来说,仍然是迫近的存在,而且对今后的历史还将有长期的影响。对孔子的评价,尊之者、贬之者,代不乏人。孔门弟子对孔子自然很尊敬。颜渊、子路、子贡、曾参、子夏、有若、闵子骞、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时关于中华文化的讲话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在孔子家乡对儒学和中华文化作出的空前高度的评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果说1984年中央批准谷牧同志组建中国孔子基金会是高层率先打破反传统的文化激进主义思维模式,还原孔子"杰出思想家、伟大教育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世界古代思想文化巨人"的历史地位,认为孔子思想和儒学的精华对当代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吕振羽早年的孔子研究及其意义述评舒文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孔子高潮中,吕振羽用唯物史观对孔子的阶级属性、思想体系、思想核心、哲学思想以及孔子思想在孔子生活年代不受欢迎而在以后两千余年思想领域中占支配地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较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孔子观念需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主要是基于对尊孔派的反感和伦理、文化上的彻底觉悟而发起了对孔子与孔家店集中而猛烈的批评与攻击。他们所批判的主要是孔子的偶像 ,而并不反对孔子本人 ,破除孔子偶像的束缚而使人们的思想从权威和偏见中彻底解放出来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 ;他们虽不反对孔子本人 ,但对孔子与孔子之道采取的是一种社会语境决定论的或历史化的诠释与读解的态度 ,故带来了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