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阅读过程的心理学家根据其不同的理论观点与实验材料,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关于阅读过程的模式。因此,在当前的阅读心理学中存在着众多的模式。归纳起来,这些模式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即从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从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model);以及相互影响的模式(interactive model)。从下而上的模式以菲利普B.高夫(Philip B.Gough)的模式为代表;从上而下的模式以肯尼思S.古德曼(Kenneth S.(Goodman)的模式为代表;相互影响的模式则以戴维E.鲁墨哈特(David E.Rumelbart)的模式为代表。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以上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语篇阅读中高级目标推理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构主义理论和最小假设模型是有关推理研究的两个比较系统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即时产生高级目标推理,而最小假设模型认为在自然阅读过程中,高级目标推理不会即时产生。该研究采用词汇判断和命名的方法,250ms和500ms两种延时程序,以较连贯的自然语篇为实验材料,对语篇阅读中的高级目标推理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阅读过程中即时产生了高级目标推理,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预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几年的阅读心理的研究中,以 G.A.Radvansky 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采用Fa n 效应技术来研究课文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引来了以J.R. Anderson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的争议。文章主要对Fan效应、情境模型的一般情况以及Fan效应 在情境模型中的应用和由此引来的一些质疑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汪祚军  欧创巍  李纾 《心理学报》2010,42(8):821-833
实验从齐当别模型的视角,通过对决策过程反应时的考察分别对以累积预期理论(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为代表的整合模型和启发式模型家族的重要成员--占优启发式模型(priority heuristic)--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决策过程反应时并未随着占优启发式模型所假定的决策步骤的增加而变慢;也未随着选项之间整体值差值的变大而变快;模糊决策过程的反应时反而快于风险决策过程的反应时。无论是以累积预期理论为代表的整合模型还是占优启发式模型均不能满意地描述和解释人们的实际决策过程,而齐当别模型则能解释大部分实验结果。文章建议多角度、多指标探讨人们的决策过程,检验、修改、完善,以及建立新的启发式模型或决策过程模型(process model),以增进对人们如何进行风险决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Fan效应与情境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最近几年的阅读心理的研究中,以G.A.Radvansky等人为代表的一些学采用Fan效应技术来研究课表征中的情境模型,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引来了以J.R.Anderson为代表的一些学的争议。章主要对Fan效应、情境模型的一般情况以及Fan效应在情境模型中的应用和由此引来的一些质疑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理论模型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英  莫雷  贾德梅 《心理科学》2004,27(6):1483-1486
在探讨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的建构一整合模型、建构主义模型和记忆基础模型沿着Kintsch提出的语篇表征三个层次理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看法,建构整合模型主要考察了语篇表征中课文基础表征建构的信息活动过程.建构主义模型和记忆基础模型主要探讨了语篇表征中情境模型的建构和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7.
情境模型的实质:命题符号与知觉符号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阅读理解中情境模型的建构是当今阅读研究的热点。传统命题符号理论认为情境模型是组相关命题,是非模式符号系统;随着知识表征理论的发展,知觉符号理论认为情境模型的建构包括模式符号系统,即含有知觉符号。文章对比了两种理论对情境模型的不同解释,并介绍了相关的实证研究,最后对未来验证两种理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关于阅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十年间,语言理论,人工智能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揭示阅读的基本过程提供了基础。人们把注意的焦点从对阅读结果的探讨转移到阅读所包括的复杂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上。Beck和Carpenter讨论了有一定教学意义的三个基本的理论课题:(a)阅读的一般模型的发展;(b)培养单词识别的精确性和速度的方法;(c)如何通过课文加工、增加词汇和背景知识类型的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这一研究已经促进了教学计划的改变。新的教学计划能够影响阅读所包括的认知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Erikson阐释了同一性概念后,自我同一性理论经历了长足发展。Marcia提出的状态模型使实证研究成为可能。三维度模型和五维度模型等过程理论代表了最新的理论成果。过程理论强调同一性发展的动态性和循环性,阐明了同一性的持续评估和修正过程,提供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0.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两者可能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儿童通过与家长或老师的共享阅读, 启动联合注意, 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进行对话, 进一步根据社会想象力, 模拟社会互动, 从而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另一方面, 在阅读过程中, 心理理论能够助力儿童从宏观的阅读观的建立、元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故事情境模型的构建, 到微观具体的短语、句子、语篇和多文本的理解等能力的提高, 这些证据揭示了心理理论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进一步的神经生理证据发现, 阅读和心理理论这两个过程的神经活动是有一定重叠的。由此推测, 两者可能具备潜在的双向促进关系。未来需要更深入和长期的纵向追踪研究为两者的关系提供丰富的实证证据。此外, 还应进行更多中国的低龄儿童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线上课程的盛行, 也应更多关注多媒体内容阅读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听觉障碍人群由于听觉部分或完全受损, 视觉语言——唇读和手语就成为其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唇读有助于听觉障碍人群形成语音表征, 与词汇知识相互影响, 且可以促进字词阅读及阅读理解的水平; 口语或书面语的加工可以激活相应的手语表征, 手语影响着听觉障碍人群各个层次的阅读能力。未来研究应该关注语音意识、词汇知识等技能在视觉语言影响听觉障碍人群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并以视觉语言为中心, 发展出适合汉语听觉障碍人群阅读能力习得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力理论,领导力的社会认同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与领导力研究结合的代表.该理论采用社会认同解释领导力产生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命题为:(1)群体成员通过社会认同选择有效的领导,具有高群体原型代表性的领导者最具有效性;(2)领导者可以通过塑造下属成员的社会认同来实施领导.除了以上内容外,还对该理论的实验证据及优缺点也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与其它领导力理论进行了整合,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多文本阅读理解,是将不同来源和内容的多文本信息整合为统一心理表征的认知过程。研究者对于多维度认识论信念与多文本阅读理解之间的关联进行梳理。除知识来源外,其余认识论信念维度促进多文本信息的整合。基于文档模型的理论框架,认识论信念各维度对于整合心智模型与跨文本模型的影响,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并存。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出声思维法等实时的研究方法,对于相关理论模型进行确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神经网络的最新取向下, 探讨阅读脑机制中背侧和腹侧通路的协作机制, 是解决语言认知神经科学多个理论问题共同面临的焦点。本项目拟通过两个脑功能成像实验, 建构汉字阅读的动态因果模型, 系统地考察汉字阅读的神经网络, 以及阅读网络中背、腹侧通路的协作机制。实验一利用快速适应实验范式的优点, 识别和考察汉字阅读涉及的认知成分所对应的功能脑区, 以及脑区联结形成的神经回路, 并建构汉字阅读的动态因果模型; 实验二进一步考察在刺激属性(语音和语义信息)和任务要求下阅读脑区的动态激活及相互作用。通过不同任务下的模型对比, 重点探讨阅读网络的脑区联结模式变化, 尤其是背、腹侧通路受刺激和任务影响时的协作机制。研究结果将为揭示阅读的神经生理模型、解决语言特异性脑区激活的争论等理论问题提供直接的证据, 还能为语言教学、阅读障碍矫治、以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文本阅读研究的技术模型和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阅读心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严格的文本阅读实验至今,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模型不断进步,具体理论和实际应用不断成熟。到目前为止,文本阅读领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作者首先对文本阅读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模型进行了梳理,从目标、空间、时间、因果和主角五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了文本阅读研究的两种新观点,即文本阅读的双加工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最后作者对文本阅读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王雨函  隋雪  刘西瑞 《心理科学》2008,31(3):667-670
论文回顾了以往对阅读中跳读现象的研究.发现与跳读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眼动因素、阅读材料因素和语言因素.文章对有关阅读过程中跳读现象的各种解释理论进行了评述.同时,对开展汉字阅读中跳读现象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考查中文与西文阅读中跳读差异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王瑞明  冷英 《心理学报》2012,44(5):569-584
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领域, 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等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阅读是主动的、积极的、目标策略驱动的过程, 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自动的过程。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文本阅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提出并对文本阅读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整合。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文本的自然阅读过程是连贯阅读与焦点阅读的双加工过程。文本阅读中读者所阅读的材料特点不同, 引发的阅读信息加工活动也不同, 而不同性质的阅读过程, 又会引发不同的推理整合, 从而会建构不同类型的文本表征。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并获得了很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 其中的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在未来的文本阅读研究领域, 有很多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以亚洲疾病问题为代表的框架效应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性理论的经典"异像",而辨优启发式是行为决策理论的一大新进展。该研究探讨了辨优启发式对框架效应的解释过程。以经营风险决策为情境,以有管理经验的被试为样本,实验结果发现选择理由越少的情景其反应时越短、相应的优势项的选择比例也越高,这一结果有效地支持了辨优启发作为过程模型的次序规则、停规则和裁决规则存在的客观依据,也间接证实了辨优启发式对框架效应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时间信息的加工一直是当代阅读心理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对时间信息表征的性质、维度特征、提取机制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论, 主要表现为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冲突。我们认为, 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的加工包括两个阶段:加工时间词以及低水平的更新情景模型阶段和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阶段, 强印象假设和场景理论争论的实质在于前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而后者解释的是加工的第二个阶段, 因此, 总是难以调和。本项目首先在更高的理论层面上将二者加以整合, 然后采用经典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现代的眼动研究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对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表征性质、加工的维度特征、提取过程的激活与抑制特征等问题的探讨, 为本项目提出的时间信息加工的二阶段模型提供行为实验与眼动实验证据, 从而解决该领域中强印象假设与场景理论的长期争论。本项目的理论构想与研究技术对文本阅读其他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