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从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中,社会研究对于解决共产主义建设任务的意义正在增长着。苏共纲领指出:必须大力加强作为指导社会发展的科学基础的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社会研究的作用和意义的增长来源于共产主义形成的特殊性;共产主义社会不是自发地产生的,而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千百万苏联人民自觉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显然,要自觉地组织共产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上层建筑的最细微部分,就要求  相似文献   

2.
苏联人民由于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在人类史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今正在由社会主义逐渐地过渡到共产主义。苏联科学和苏联学者在创造新生活的壮丽事业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和改进,就必须把科学成就和先进经验大规模地运用到国民经济中。只有这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保证充分数量的产品,以满足苏联人民不断增长着的需要。苏联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会的决议,是现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指针和纲领。苏联人民胜利地解决了工业化问题以  相似文献   

3.
第二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及新的苏共纲领通过以后,社会科学工作者开始更加注意研究现代生活的迫切问题,首先是有关共产主义建设的问题。在已出版的专题论著中,集体著作《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有重大的意义。参加这本书写作的有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社会知识其他部门的代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实践向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极重要的和光荣的任务:创造性地总结苏联人民和共产党建段共产主义的经验。《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一书循序渐进地研究了一系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历史性代表大会的决议、新党纲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创造性发展的最新阶段。这一新阶段指示出,根本改变研究科学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组成部分)的方法和形式的必要性。在现代条件下,当苏联顺利地实现着建设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而人民民主国家创造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科学共产主义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现在科学共产主义直接体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是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力量就在于它的严格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就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期望,以其崇高的理想鼓舞他们。只有以非常科学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来规定实践任务,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纲领。科学的世界观是同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表观作斗争的可靠武器,它有助于及时发现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在现代的条件下——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同志关于苏联发展国民經济七年計划的报告提綱公布后,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密切注意和热烈欢呼。这个宏偉的七年計划是苏联建設共产主义的经济纲领15年远景規划的一部分,它具有偉大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41年来,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奋斗,实現了非常巨大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建設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苏联七年計划規定,苏联将在最新技术和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到1965年,工业总产值将比1958年增加80%;在全盘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基础上发展农业,到1965年,农业总产值将比1958年增加70%。在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Ko从MyHH叮》) 题目和作者期数共产主义建毅的强大因素(J’I.晰、洲.)1在走向无阶是及社会的道路上(B.C,旅oB)i苏联的工人阶叛和科学技术进步(H.Ha即阴)1社会主义民族的文化及其现在和未来(H‘ra及- 水“。习)、1民族解放运动—世界革命过程的一个不可 分割的部分2苏联共产党—人民的党2和平共处和革命(r.CTapyujeHKo)g帝国主义宣傅的手段和方法(B.只如的2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和社会科学教研室的 任务(M.A. Cy即0.)3共产主义劳动的物质基础(A.柳aK。刀只的3党的工作的中心—人(H.只y双。H)3共产主义—真正的人类社…  相似文献   

8.
我国共产主义社会建設工作的順利进展,給苏联人民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实現这个新任务就能为我們整个社会过渡到更高的阶段——共产主义阶段准备好条件。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同一个社会經济形态的兩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向后一个阶段过渡并不是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和一个社会制度强行代替另一个社会制度的方式的某种社会爆發作为前提。这种过渡是逐渐实現的,但是这里所說的逐漸实現并  相似文献   

9.
苏联共产党历史性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任务,以及在苏共纲领里拟定的全民国家发展的前景,成了苏联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深入研究的对象。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高等与中等专业教育部于4月19—21日在奠斯科大学组织了各大学探讨共产主义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10.
1979年3月21日苏联哲学协会在莫斯科举行了理事会会议。会议由苏联哲学协会主席Ф. B. 康斯坦丁诺夫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协会理事会的理事、著名学者以及党、政、工会和共青团的工作人员。苏联哲学协会副主席B. B. 舍利亚格在会上作了题为《苏联哲学协会在对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的任务》的报告。他指出,目前更加需要对劳动人民的共产主义教育任务进行科学研究,也越来越需要对共产主义教育理论的哲学问题和方法论问  相似文献   

11.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在这种情况下,对进一步创造性地丰富一般革命理论的要求,尤其是丰富马列主义哲学的要求,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还要扩大。如果不提高哲学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就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地研究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不可能使科学家们在解决下列迫切问题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如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发展社会关系、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人民财富和提高文化水平和培养劳动者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等等。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社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社会改革,它是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它必然迅速地在全国农村发展起来。人民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估计:它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因而将更加迅速地推进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引出新的更高的生产高潮和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高潮;另一方面,它具有许多共产主义的因素,这种因素必然在人民公社内部逐渐大量增长,也就是说,它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是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所起的深刻变化显著地证明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世界资本主义阵线破天荒第一次被冲破了。在与资本主义顽强的斗争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了,并且无比地巩固起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苏联在这次大战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的人民,在苏联人民兄弟般的援助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羁绊。包括大约欧洲人口的一半和稍少于亚洲人口的一半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和民主阵营形成了。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人民代表着现代人类的领导力量,作为世界历史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5.
苏联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据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40年之内使自己的祖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共产党和劳动人民是依据着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规律性的科学认识来进行自己实践活动的;因而揭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运动中各种矛盾之间和这些矛盾同经济规律之  相似文献   

16.
苏联伦理学专业工作者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草案中,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规范问题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它是当前苏联学术界对这一科学命题的各种看法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被理介为“关于道德发展的社会本质和规律性、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形成的规律性、关于道德原别与道德规范和它在争取共产主义社会的斗争中的作用”的科学。对这一概念,肯定要做仔细的分析研究工作。这  相似文献   

17.
胡克的《世界共产主义:主要文件资料》一书,是摘录马列主义的某些经典著作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某些文件的片断编纂而成的,在每个问题的文件资料前面都加了按语,在全书的前面加了这篇引言。引言中他主要指出这一辑录的四个特点。其中提到: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曾有过的反对派和“官方”共产主义只是“战略和策略上”的区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始终从属于”苏联共产党、特别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需要;苏联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虽有联系,但一方面的改变并不必然引起另一方面的改变;赫魯晓夫提出战争不再是不可避免的论点“这一修正是对现代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的经典的贡献”,具有“头等重要性”,而这是中苏之间“发生裂缝的原因之一”;共产主义运动的早期文件和后期文件有很大改变,而这种放弃原来的坦白语气、宣扬“和平共处”以及用“伊索寓言式的语言”的作法是为了欺骗那些“牺牲品”,满足为苏联安全的利益计、抵抗德国法西斯必须建立统一战线的需要;对共产党人及其反对派“自称马克思恩格斯的嫡系合法继承人”的主张都不能“从表面价值来看”等等。最后胡克表示也不排除共产党“放弃统治全世界的纲领和建立世界共产主义国家的目标的可能性”,但如果真是这样就要共产党用“实际行动拿出证据来”,证明已放弃这些文件中所表达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从参加共产主义运动、缔造我们党的最初年代开始,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于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就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任务是“分析现时代资产阶级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人道主义本质问题上所进行的斗争”。作者说:“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道主义是一种这样的学说,它研究作为最高价值的人,研究全体社会成员、因而每个个人获得充分的物质福利、自由、社会平等和全面发展的途径。”作者说,在现代条件下,一个极其重要的人道主义问题就是防止世界性的热核战争,另一个尖锐的人道主义问题,是消灭殖民主义、消灭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建立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作者说,苏联共产主义建设纲领是真正的人道主义纲领,共产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始终不渝的体现者,是为人类的人道主义理想而英勇地和奋不顾身地斗争的战士。作者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绝大部分资产阶级哲学家力求使人道主义概念失去其社会政治的意义和内容,把人道主义问题归结为心理的、抽象伦理的、宗教的和其他一些纯精神的问题。由此出发,作者批评了存在主义者、人格主义者、新托马斯主义者以及资产阶级神学家的人道主义观点。最后,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所谓“经济人道主义”和“工业中合乎人道的关系”这样一些理论。  相似文献   

20.
全民国家     
这篇文章,发表在英国共产党理論杂志《今日馬克思主义》今年三月号上,美国共产党理論杂志《政治月刊》今年四月号全文轉載。作者杰克·柯汉(Jack Cohen)在这篇文章中重复了赫魯曉夫修正主义集团关于“全民国家”的一些濫調,竭力为修正主义的謬論辯护,幷且歪曲我們党在这个問題上的論点,指名攻击我們党。作者认为:阶級斗爭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經“不起作用”,当馬克思和列宁談到資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时,他們所說的共产主义“指的是以其第一、低級阶段开始的共产主义,即社会主义”。作者武断地說:“中国同志强調国家的‘阶級性’,意思是要特別强調它的强制性”,并且断言我們党“沒有看到”国家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在这个社会进入共产主义建設时期的期間会发生“辯证的转化”。作者还把我們党关于社会主义国家毫无例外地存在着阶級和阶級斗爭的正确論断,曲解为“阶級斗爭随着社会主义的进展而尖銳化”的說法;幷且牵强附会地說,这个思想“是从斯大林那里拿来的”,但是“早在三十年代末期斯大林本人也抛弃了”。接着,作者否认苏联产生新資产阶級分子的可能性和事实,理由是,在苏联,“‘产生’資本主义分子的社会基础的小所有制,事实上已經消失了。”作者还硬說我們党“把全民国家的概念当作主张‘超阶級国家’来攻击”,“把两个不同的观念学究式地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