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不同步化运动.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心脏机械不同步运动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筛选、预测和评价CRT疗效,CRT术后随访观察以及房室和室间间期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肌保护技术研究中的历史及启示第四军医大学97级研究生(西安710032)李宏导师易定华心肌保护是心脏手术的基础:只有心肌组织在手术期间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手术矫治心脏疾病才有意义,术后良好的心功能才有保障,病人才能得以顺利康复。而回顾心肌保护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3.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增加术后死亡率。由于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报道的POCD发病率有很大差异。POCD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老年、心脏手术、麻醉方式、应激反应、微血栓等。近年来,关于POC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病因和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仍然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术前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远端缺血预处理等方法对预防POCD作用不大,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昂丹司琼、中医中药等使POCD改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龄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不断总结高龄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是我国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高龄患者心脏手术非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手术后将近2/3的患者生存超过5个年头,完全摆脱了心脏疾病的症状,没有了心脏疾患的束缚和限制,享受着手术后的独立的舒适生活。高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CPB)技术的运用,使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开展成为可能,但是体外循环可造成患者心肺功能的损伤,这种表现对心肺尚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的影响尤为严重。超滤已经成为低体重和危重患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患儿术后心肺功能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超滤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LCOS)的临床疗效,对16例心脏手术围术期LCOS患者,经过股动脉放置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左心辅助治疗,IABP治疗前、后监测患者连续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尿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结果显示,IABP辅助治疗时间25h~116h,平均(78.5±40.5)h。行IABP治疗后,SABP、MABP、PaO2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R、CVP明显下降(P〈0.05),尿量增加,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12例患者心功能好转而脱离IABP,11例(69.3%)存活,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提示正确及时地使用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LCO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建议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应用,适时撤离。  相似文献   

7.
初探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SMP)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选择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26例,均有多次输尿管软镜和(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史,结石位于下盏、中盏、肾盂、肾盂合并下盏、肾盂合并输尿管上段分别为11例、1例、5例、5例、4例。结石直径平均为(1.2±0.6)cm。术后均不留置肾造瘘管及双"J"管。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单通道24例,双通道2例,手术平均时间(47±19)min,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为96.2%(25/26),1例为下盏残留结石直径约0.7cm,1例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术后住院时间(2.0±0.9)d。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尿外渗、肾周血肿等并发症。SMP治疗小于2cm的肾结石安全有效,尤其可作为ESWL及输尿管软镜术后残石的补救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观察口服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选取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后1周、8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并于入院即刻、PCI术后8周抽取静脉血测定脑钠肽(BNP)。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的LVEDD、LVESD、WMSI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P0.01),且尼可地尔组的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提示口服尼可地尔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对优先选择行心脏导管术患者的指导方针推荐了一种风险评估和无创性检查。在相同的时期和同家被怀疑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中,研究者决定采用导管术的无创检查和诊断效益方式。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肾癌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安全性、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回顾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肾癌患者1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3例)或腹腔镜(15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或保留肾单位(13例)手术,术后均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肿瘤技术3周期。3周期后评价肝肾功能、耐受性、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达39°C以上,给予对症处理,体温好转,1例出现困乏,5小时后缓解,1例出现下肢轻微水肿,2天后消失。按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应用3个周期后18例患者的肾功、肝功均为0度。腹腔镜或开放的根治性肾切除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联合DC-CIK免疫细胞治疗3周期后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但是远期疗效及影响尚缺乏大样本资料,需进一步临床观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龄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不断总结高龄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处理经验,是我国心脏外科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高龄患者心脏手术非致命性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长、手术死亡率高,但手术后将近2/3的患者生存超过5个年头,完全摆脱了心脏疾病的症状,没有了心脏疾患的束缚和限制,享受着手术后的独立的舒适生活.高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及时和有效地处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这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度”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及需要可置换机械瓣或生物瓣,我国患者更常选择机械瓣置换,术后生物瓣置换需抗凝3个月~6个月,而机械辩置换者需终身抗凝,故抗凝治疗非常关键。本文从辨证思维的角度分析如何在瓣膜置换术后把握好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陈海燕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主治医师,她从小喜欢画画,长大后考上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留院当了一名心脏超声诊断科的医生。做医笔医画公益公众号,对陈海燕来说纯属偶然。一天,一位患者来心脏超声诊断科做  相似文献   

14.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极高,瓣膜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的病情及需要可置换机械辩或生物瓣,我国患者更常选择机械瓣置换,术后生物瓣置换需抗凝3个月~6个月,而机械瓣置换者需终身抗凝,故抗凝治疗非常关键.本文从辨证思维的角度分析如何在瓣膜置换术后把握好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人的意念,思维能使体温升高。美国心理学家泰伯博士成功地主持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20名小学生紧握体温计,静心端坐,排除一切杂念,在心中默念,“我的手开始发热了,发热了,发热了……”。十几分钟后,有19个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是这些患者表现出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影响却少有报道。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对心脏事件发生后的恢复有不利的影响,而接受 PCI 治疗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是比较高的。主要心血管事件与这些负面影响是相关联的,研究表明密切监测这些患者的情感状态可以明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1超声心动图学发展简史11M型超声心动图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来看,超声心动图仪的发展从M型开始。1954年,瑞典医师Edler在二尖瓣狭窄分离术术前首先使用工业用探伤仪检查心脏,人类从此拉开了超声心动图学的序幕。如果不考虑时间变量的话,M型超声心动图实...  相似文献   

18.
术后疼痛对患者围术期体验、术后康复及远期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术后疼痛管理能提升围术期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当前,我国的术后疼痛管理仍存在镇痛不规范、镇痛模式单一和患者围术期镇痛满意度较差等问题。近年来,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围术期疼痛管理的核心。基于多模式镇痛理念,进一步改进药物干预方案、进一步加强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镇痛技术的应用并进一步提升术后疼痛管理的患者满意度是当前亟需麻醉科医师重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回顾我国术后疼痛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术后疼痛管理的建议,以促进围术期疼痛管理水平及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与“死神”的“幽会”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某医院的抢救室里,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抢救一位心脏停止跳动的老妇人。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二分钟后,老妇人的心脏奇  相似文献   

20.
探讨甲状腺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的原因、程度及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40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的血钠水平与所用止血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中43例发生低钠血症的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年龄、手术范围、疾病的良恶性、去氨加压素的使用、术后低钙血症、术后低钾血症、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使用去氨加压素出现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使用蛇毒血凝酶及未使用止血药物的发生率(P0.05);发生术后低钠血症的患者中,使用去氨加压素出现中重度低钠血症的概率明显高于非使用去氨加压素组(P0.05),甲状腺术后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范围、疾病的良恶性、术后低钙血症、术后低钾血症、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无显著性相关(P0.05)。因此,甲状腺术后使用去氨加压素可能诱使低钠血症的发生并加重低钠血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