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中新社驻山东首席记者袁崇和先生与记者顾方东先生就开展《易》学研究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当今《易》学研究的意义及如何评价目前的《周易》热等问题,专程走访了本刊主编刘大钧先生,现据谈话录音整理如下: 一、开展《易》学研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经国家教委许可,“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刘大钧同志任中心主任。“中心”下设《周易研究》学刊编辑部,《周易》经传研究室及《易》学史研究室,它是我国唯一易学专职研究中心机构。除对《周易》经传、易学史及《易》学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外,还注重以现代知识体系为武器,对《周易》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渠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近年来出现的《周易》热,想读《易》、了解《易》、研究《易》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人。但读《易》实非易事,真正了解、入门更加困难。为了帮助那些初学《易》的人的需要,齐鲁书社请山东社会科学院的于时化先生翻译出版了日本著名中国古代思想史家、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  相似文献   

4.
李光地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杰出人物,更是闽学界一位成绩卓著的学者。他为官清勤自历,治学严谨精微,为时雅望。作为一代鸿儒,李光地不仅精通孔孟之学,而且广涉经史。在《易》学领域,李光地是继朱熹之后的又一位思想深邃的专家。他撰有《周易通论》、《周易观象》、《周易观象大指》、《易义前选》、《周易折中》等书。数十年中,他既潜心研讨作为“正传”之《易》学,又审慎地发掘作为“别传”的《易》学之秘义。李光地在《易》学中的创获颇多,本文拟就其《周易折中》及《周易参同契注》略加考析。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周易》历史学研究领域,闻一多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周易义证类纂》、《周易杂记》是关于《周易》的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周易新论》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时代背景、理论方法上的准备;《周易字谱》、《周易分韵引得》是关于《周易》用字的分韵长编,是为《周易》社会史史料学研究做文字音韵训诂语义解释方面的资料准备。闻一多的《周易》研究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史史料学基本体系和内容。同时,由于他综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和西方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的方法,追求文献史料的真实性,对《周易》符号学、《周易》解释学、《周易》语义学和《周易》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易》与"白马非马"--试论易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相传有三个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秦汉以来,学界主流向以《周易》为《易》,"白马即马",结果常使易学研究偏离《易》的本来--卦爻画."周易学"主要是在卦爻辞的基础上以"象"的方式解《易》  相似文献   

7.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群 《周易研究》2006,(5):47-54
周代占筮《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但太卜、筮人、筮史之外的周人似更喜筮用《周易》.与此同时,周人大量语用《周易》,显示了《周易》在社会上超出卜筮职能范围的广泛传播、接受与应用.其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外,已经出现书面传播,并伴有阐释文本,即《易》传,可见《易》学乃至《易》教的兴起.《周易》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儒家经学,上接汉、魏,下启宋、明,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现仅就唐人研治《易》学在继承和发展上略作一些比较的分析和研究。唐人研治《易》学,主要集中体现在三部著作里,一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二是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三是史徵的《周易口诀义》。这三部著作反映研治《易》学的三种方法,也代表研治《易》学的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读《周易折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周易折中》刘大钧《御纂周易折中》(以下简称《折中》)是一本既集宋《易》之大成,又对清儒研究汉人象数易学起了极大推动作用的《易》学巨著。入宋以来,“图”“书”及“先天图”等出,《易》学复盛,说《易》者至多。然文人相轻,门户交争。特别是明初,永乐帝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清史稿艺文志拾遗》《经部易类》的概貌。为了使读者对整个《拾遗》有所了解,我先谈《清史稿艺文志》的基本情况,再谈《拾遗》的原委,然后谈到清代《易》学成就,以及《易类》拾遗的经过.《周易研究》主编刘大钧先生认为《易类拾遗》有助于《易》学研究者了解清代《易》学发展,准备在本刊连载,因写成此文,略述梗概。由于我们水平所限,《易类拾遗》和本文,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易》学专家和《易》学爱好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人们对《周易》兴趣的日渐提高,齐鲁书社影印出版的《易学精华》无疑是一部十分有用的书。它从前人数百种研究《周易》的著作中精选出15种最基本的著作,概括地反映了《易》学史上各主要学派的面貌。如果说此前欲了解前人治《易》的代表作,起码须付出书目检索、多方寻觅的劳动的话;现在一部《精华》在手,就方便多了。此书的推出,诚可谓顺乎《周易》研究和爱好者心意之举。十五种著作,以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始。李氏集当时所能见到的名家《易》著,博采凡数十家,撰成此著。《四库总目提要》评之日:“盖王学既盛,汉《易》遂亡,千百年后学者得考见画卦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院派《易》学的起源和演变——兼论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王葆王玄现在很多学者都关注一个问题:《周易》之为儒家经典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少数学者认为,孔子与《易》无关,先秦儒家绝未从事《易》学的研讨;多数学者则相信孔子与《易》有关,《易》学在先秦时代已是儒学的重要部份。由于千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周易》是五经之首,可想而知上述争议在文化领域里是何等的重要。然而,参与争论的学者多未注意一条特殊的解释之路,即在一方面承认先秦儒家典籍的确包括《周易》,先秦儒学的确包括《易》学在内,在另一方面却要说明先秦儒…  相似文献   

13.
一、“易”的发生之四个阶段一般讨论《易经》或《周易》历史发展是指《周易》形成后经先秦易、汉易、唐易、宋易及清易的历史发展。此项《易经》研究是发展《易经》所需要的,它可以作为一个时代文化文物的依据,也可以显示某一时代学者的思想内涵,对《易经》作为一个系统思想的了解自然有所彰明。事实上,此一易学历史的研究也可显示《易经》思想的辩证发展,但也突出了其限制性,更呈显《易经》系统中发生的问题。我在此处所指出的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兴起一股《周易》热,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一种倾向,即《周易》被说得愈来愈玄虚,愈神秘,甚至提出科学算命或预测学。此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是值得商讨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也是一位著名的易学家。他对《周易》经传和历代易学皆有研究,提出许多看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系统的典籍,仍有启发意义。他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与《文心雕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易》为群经之首。它对古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共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从古代文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援《易》以为说”最多的莫过于刘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诗经》学史上,郑玄的《毛诗传笺》久负盛名。尤其是他利用由古代礼义与礼例对《诗》作了制度化的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孔子以来说《诗》的重要发展。然而,作为郑玄《诗》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的"以易笺诗",却常为世人所忽略。本文通过对《郑笺》与《易注》的梳理与论证,指出郑玄以《周易》卦爻象与《易传》笺《诗》,虽然大多是片断的,不连贯的,有的甚至是随文引申有感而发,但是他借助《周易》话语,运用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理论表述自己对《诗》的理解,丰富和深化了《诗》学的"比兴"手法、"天命"观念与讽喻功能,为我们展示了汉代《诗》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阐发汉《易》之大蕴──评《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张善文《周易》哲学,原本象数,发为义理。纵览中国《易》学发展史,治《易》派别虽纷然多歧,但起主导作用的无非是“象数学”与“义理学”这两人派系。用最简中的话概括之,象数学,是研究《周易》卦象爻象及阴阳奇偶...  相似文献   

18.
自八十年代始,中华大地出现了所谓“周易热”。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周易热”中,真正系统、严肃地研究《周易》的哲学、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的学术著作并不多见,而相术、筮法、风水术等却都披上了《周易》研究的外衣,纷纷粉墨登场。我们认为,相术、覆法、风水术等带有浓重迷信色彩的书籍充斥文化市场,与其说是“周易热”,毋宁说是“迷信热”,因为这些东西基本上不属于《周易》的范围,或者说起码不是《周易》的本质和主流。《周易》真正的生命力和扭力决不在于此,而在于这部书同中国文化的特殊关系,在于它所蕴含的先民智慧的精…  相似文献   

19.
范谔昌曾从李处约受易学,传陈抟《周易》象学,为陈抟易学南支重要传人。其后学有刘牧、黄晞、陈纯臣等。范谔昌《易》著作有《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周易证义疏》等。其易学引入了汉易纳甲、纳音之法和道教"五子归庚"之说,较陈抟更进一步。其《易证坠简》在校勘《周易》经传方面有一定成就,而辨《系辞》命名及《易传》周、孔述作次序,开后世怀疑《易传》非孔子所作之风。《周易证义疏》一书则可能是在《大易源流图》《易证坠简》的基础上阐发河图、洛书象数之说的义疏体著作。  相似文献   

20.
受玄学玄风影响,魏晋易学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风貌。《周易》在该时期的社会功用更加广泛,主要体现为清谈之学、逞才之便、品藻之用、处世之道和占筮之据。本文以六朝志人小说最高成就《世说新语》为考察对象,分别从名士研《易》、学士习《易》、术士占《易》等角度对《周易》在魏晋的传播情状与社会功用进行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