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语言哲学文本,它提出了命名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通过这种原则,我们能够很好地理解马克思对词与物的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瓦格纳犯下的"语言游戏"和"按词造物"两个错误的批判,这两个错误实质上都是人的知性思维试图通过词和语言来操控物和物的世界的表现。强调命名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能够让我们克服知性思维的这种本能冲动,避免犯下与瓦格纳相类似的错误。这是使词获得它的现实有效性的重要原则。借此,我们能够在学理上和文本上为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开展思维理论的讨论以来,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已经研究得越来越深透了。哲学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都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许多启迪性的好见解。他们从思维的种系与个体发展、正常成人与非正常的聋哑人的思维过程、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动物是否存在思维活动等方面,来论述了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概括地说,目前仍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的发生是非同步的,即语言不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直接现实;另一种观点认为,思维与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即语言是  相似文献   

3.
关于形象思维的问题的讨论,近来已展开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要受抽象思维的指导”,甚至认为根本不存在一种“与抽象思维相平行的形象思维”;而且在形象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方面,也有个别的提法是不够确切的。这些意见,都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发生的同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是怎样发生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人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先后发生的,即先有思想、后有语言,思维不一定同语言相联系。也有人认为是先有语言、后有思想,思想是一种第二性的产物,它是通过语言的习惯缓慢的获得的。我认为,人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并没有把他的哲学立场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更倾向于使用"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词,认为他和马克思颠倒了黑格尔的辩证法。黑格尔认为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在布尔什维克的传统里,"辩证唯物主义"被列宁和斯大林确立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的名称。这种名称上的变化反映了对恩格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片面理解。列宁和斯大林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恩格斯力图对它们进行调解。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接受了黑格尔系统的三大划分,即自然科学进入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位置、历史科学进入他的精神哲学的位置、在"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中形成的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辩证"原理"与黑格尔的逻辑并列地成为真正的哲学。恩格斯认为"纯粹的关于思维的理论"能够把握存在的原理,这样的主张包括如下唯心主义观点,即存在的概念必须限制在我们的经验领域内。恩格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特征以培根关于人类知识的实践来源的论述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于中国学界并非一个新问题,但近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式发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具体来说,学界逐渐摒弃了以文本互释来追溯和印证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的渊源关系的方式,转而直接运用"德国古典哲学把握问题来展开哲学思维的路径"对马克思哲学进行重新思考和阐释。这不仅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具有深化和重构的作用,而且也推进了中国学人对于西方经典思想的理解和回应。尤为重要的是,这种哲学思维的触角还触及到现代性、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新的研究方式展开过程中,逐渐表现为两种相互对峙的趋向:其一,通过康德来阅读马克思;其二,通过黑格尔来阅读马克思。日本学者柄谷行人的《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中文版出版之后,这种对峙更趋鲜明。近期我们有幸邀请到正在清华大学访问的柄谷行人教授和国内一些代表性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一场思想的交融和交锋。  相似文献   

7.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张阳升马克思一登上哲学舞台,就面对贯穿德国古典哲学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费尔巴哈以存在为主体、思维为宾词,克服了黑格尔用精神来统一存在的错误。但是他没有解决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马克思独具高见地提出了两者相统一的中介桥梁范畴即实践。一开始,马克思将实践仅仅理解为哲学的实践,并且“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这种哲学实践是立足于自我意识立场上的理性批判活动。《德法年鉴》时期的青年马克思越出纯哲学的批判而达到政治性的实践理论,他认为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就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无产阶级在哲学的统率下对现实进行武器的批判。由于从政治性实践角度对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关注,马克思思想的触角就不能不触动工人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即政治经济学这块园地。((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异化劳动学说作为思想基础的。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阐述生产劳动的,这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劳动。这种抽象的劳动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中介,以此即可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绝对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这标志着马克思对实  相似文献   

8.
理性与现实的统一既是青年马克思世界观形成的重大问题,也是重要的思维方式。把理性与现实的统一作为一个线索,能够清晰地展现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以及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按思想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理性与现实相统一思想的萌生(中学时期);二、对世界理性本质的探寻(大学时期);三、对世界理性本质的反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四、理性与现实相统一关系的科学确立和理论的初步表现(1843年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理解经历了四种范式 :“本体论的辩证法”、“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的辩证法”和“生存论的辩证法”。我们要追问的是 :生存论转向作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一种趋向 ,为什么现代西方哲学在其中倾向于拒斥甚至否认辩证法 ,而我们却能够对马克思哲学作出生存论的辩证法解释 ?何以言说马克思哲学区别并超越于现代西方哲学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是确认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概念 ,辨析马克思视域中的生活世界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视域中的生活世界的区别 ,澄清现实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 ,追寻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0.
索引词普遍存在于每一种自然语言中,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对索引词的哲学思考及逻辑研究既是语言哲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也是自然语言逻辑以及语义学、语用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要件。弗雷格作为现代逻辑的创始人、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关于索引词的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将通过"索引词"与"指示词"的用法入手,在论述弗雷格迷题的索引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弗雷格关于"我"的不可交流的思想,并评说其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逻辑(这里指的是传统的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性。思维与语言(这里指自然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思维成果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既然是这样,逻辑就不可能撇开表达思维的语言去研究“赤裸裸”的思维形式。而语言总是有其语境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一个同、一句话表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核心是对“物”的透视。青年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在《巴黎笔记》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时期,马克思在对象性的物中发现主体性的劳动活动与异化关系;二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时期,马克思从实践活动出发去认识周遭之物,并从社会关系总和出发去认识人的现实性;三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性、社会性的活动和关系出发提出了对“物”的全新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这一认识论中,马克思恩格斯既肯定了物的感性存在,又透视了物看不见的存在,即物何以成为物、活动何以生产物的过程,此双重透视的科学认识论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是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別。然而,语法与逻辑又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语法单位的词、词组、句子和句群(有人认为句群是介于句子和篇章间的语言单位),同逻辑上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存在着对应关系。词和词组一般是表达概念的,句子一般是表达判断的,句群一般是表达推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则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正因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2月27~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马克思哲学青年对话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6名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会,并围绕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关系中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中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对这一主题,与会对话者分别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乐强副教授认为有必要系统梳理黑格尔思想中的经济学思想,以便拓展我们理解马克思思想中从哲学向经济学转变的理论与现实的  相似文献   

15.
意义与实在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意义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之间关系的问题在语言哲学内的具体体现。它就是要解决语言所蕴含的观念内容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问题,从而能够说明以语言形式表达的卸识体系何以能够揭示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因此,对语言意义问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知识客观性的理解。当代西方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中世纪关于逻辑和哲学的讨论,引起了哲学界的极大兴趣,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代哲学的研究和讨论极富启发性,这里从N.克莱茨曼等人主编的《剑桥中世纪哲学史》中选编了关于中世纪词项和命题理论的研究材料,希望可以引起我国哲学界的兴趣。早在21世纪初,思想和语言之间的关系就是中世纪思想的一个焦点。这并不等于说那时研究了这种关系的基本性质;相反,正象在古代一样,人们接受它,但不予讨论。人们认为思想在本性上受到语言的限制;思想和语言在其元素上和结构上相互联系并且与现实相联系。归根到…  相似文献   

17.
白利鹏  樊勇 《哲学研究》2012,(11):11-15,88,128
<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历史哲学观念的"涌入"一方面在国内学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另一方面也激发出很多深刻、有力的回应与思考,它们与一味地唱赞歌、奏凯歌式的所谓思想诠释、"理论创新"殊然别样。就马克思极其鲜明的思想个性和马克思哲学的否定精神、批判本性而言,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有意无意地将马克思置于疏离时代现实或者论敌统统缺场的境地,而反复申说其正确性或科学性,乃是马克思之后学们以所谓学术方式给予马克思的最大侮辱。  相似文献   

18.
历史概念是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历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的心路辗转展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跌宕起伏的运动轨迹。因此,探讨马克思早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阐释的流变模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迈进历史唯物主义的殿堂的。本文以马克思早期重要文本为依托,剖析撰写博士论文以至《巴黎手稿》期间内马克思对历史概念越来越贴近现实的理解的折转。这一探讨紧紧围绕着博士论文时期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历史概念、编辑时期谋求宗教与政治改革的历史概念以及《巴黎手稿》时期探求现实的经济状况何以导致人的异化的历史概念来开展。  相似文献   

19.
“语义学”一词此处是在一个较窄的意义上使用的。我们所理解的语义学是关于这样一些概念的全部思考,粗略地讲,这些概念表达一个语言的表达式和这些表达式所指称的对象与事态之间的某种关系。作为典型的语义概念我们可以举“指称”、“满足”和“定义”的概念为例,它们出现于下述陈述之中,如:  相似文献   

20.
指称理论的语用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语言与现实的关系,而指称论所思考的正是如何解决语词与对象的相关性问题。从摹状词理论经历史因果论直至意向性理论,指称研究获取了长足的进展。随着语用学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作为“当代思维的基本平台”的语用分析方法在指称研究中得到了具体呈现:其一,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