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洞经音乐,原为道教礼仪音乐,因其内容为颂唱《大洞仙经》的经文而名“洞经音乐”。洞经音乐在云南大理民间还较完整地留传下来,这是白族人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她的存在和重现,也已为大理旅游观光增添了一大资源。  相似文献   

2.
林莉 《中国道教》2004,(1):37-39
云南洞经是指自明清以来,流传并活动于云南民间的宣唱经文活动。在云南省所属的地州市中,除了迪庆等少数几个地区外,昆明、楚雄、文山、红河、保山、大理、丽江、曲靖、玉溪、昭通等大多数地区都有洞经会。其谈演经籍、供奉神祀、斋醮科仪等宗教器物、宗教仪礼以道教为主,兼容糅合了佛教、儒家及部分少数民族信仰内容,体现了近代以来道教在云南民间吸收多教文化的发展趋势。一般而言,云南洞经音乐总的来说是以道教音乐为主,但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的江南小调及种类繁多的曲牌,成为一种形式上易于谈诵,内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活动。云南洞经的…  相似文献   

3.
洞经音乐是中国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渊源于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道经《太上无极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通常在庆祝、超度、祈晴、祷雨等法事活动中演颂,并辅以音乐。作为道教音乐,在曲调的内涵上,洞经音乐到处都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同时,洞经音乐在其历史传播过程中与佛教音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它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洞经音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的宗教法会活动中,通过音乐的烘托和渲染,把道教科仪中的神秘气氛表现出来。降鬼驱魔时的威武果敢、…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教》2018,(3):79-79
上海城隍庙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专场演出成功举办 5月10日,上海城隍庙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专场演出成功举办。上海城隍庙道乐团演奏了《春景融和》《迎仙客》《玉芙蓉》《献供偈》《谨奉礼》《银烛光耀红》《香花灯》等传统道教仪式音乐与改编曲目,完美呈现了上海道教音乐浓郁的江南地方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道教对云南政治之影响述略郭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曾对中国文化的很多方面产生过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也曾波及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云南是一个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少数民族与从内地迁来的汉族人民一同创造出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云南文化,为中国文化缀...  相似文献   

6.
文昌洞经音乐与道释儒雅俗文化甘绍成文昌洞经音乐是我国宋元之际产生的一种以谈演诵唱《道藏》之经典《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道教科仪音乐。据现存《道藏》中所收元人卫琪注《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一书卷二第十五“精思法式”所载内容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漫长的音乐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具有道家思想的音乐理论,它反映了道教乃至道教音乐对古代中国音乐的影响。我们知道,奠定儒家音乐理论基础的是先秦时期荀子的《乐论》,而道教音乐理论的滥觞则当推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阮籍的《乐论》篇。通过荀子《乐论》中的儒家音乐理论和阮籍《乐论》中的道家音乐理论的对照,可以看出后者在音乐理论上具有明显的特点。 荀子《乐论》针对墨子“非乐”的主张,提出音乐的产生和人们对于音乐的需要,是“人情所必不免”的观点,认为人的内在“性术之变”,即  相似文献   

8.
洞经会是云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道教色彩颇浓、又为儒家士人所热衷的组织;也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文化现象。丽江洞经会则是滇西地区影响较大、组织完整、规仪齐备、乐队较强的一支。它的存在发展,不仅把丽江县城变成礼乐并臻、儒风鼓荡的文化熔炉;而且使道教思想在纳西族中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在1983年秋曾对丽江洞  相似文献   

9.
被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奉为经典的《老子想尔注》,是对道家元典《老子》的注释;然而,此书虽然采取了疏解的形式,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老子》释义。它系统地改造、利用渊源深厚、影响广被的道家哲学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基于宗教的立场诠解《老子》,把老学的“道”论与长生成仙说、民间道术等融为一体,为道教的最终形成及广泛传播作了理论准备。正是由于对“道”的改造,《老子想尔注》实现了从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转换。一《老子想尔注》为神仙方术、民间道术等寻找一种理论的依托,利用道家的哲学理论对长生之可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马西沙,祖籍北京密云,1943年11月出生于陕西延安。1964—196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历史学硕士。1982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道教研究室主任、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研究中心名誉主任。2011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受《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委托,笔者近日就马先生在构建新中国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三大体系"的成就与贡献做了一次访谈。  相似文献   

11.
道教在云南     
曾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道教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波及到了生活在祖国遥远边疆的云南各族人民。现在云南省的一些地区如大理、昭通、丽江、临沧、楚雄、曲靖、保山、文山、昆明等均有道教活动,这些地区中的白族,彝族、瑶族、壮族、水族、纳西族、阿昌族及汉族的部份群众都不同程度地信奉道教,他们的生活和文化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彩。因此,探讨道教在云南的发展和影响,不仅对于研  相似文献   

12.
刘红 《中国道教》2006,(6):9-14
前言从道祖老子《道德经》以及汉代道教经典《太平经》开始,关于音乐的论述在道教经典中屡见不鲜。可以说,道家、道教及文人学者研究道教音乐由来已久,纵横深广。然,将道教音乐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学术专题进行研究,把道教音乐作为一种有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对外宣传推广,却是近  相似文献   

13.
道教音乐自公元四世纪北天师道寇谦之制《云中音诵》,改直诵为音诵以来,就日益丰富多彩,即有古代音乐的古朴,典雅,又融化了地方民间音乐的特色。道教徒们历代相授,流传至今,独具一格。但由于历来都是以口授方式来继承,或是写成独特的符号谱子,即非宫商,也不是工尺,给广大的道教徒学习斋仪韵调带来一定的难度。至今,明代《道藏》中所保存的宋代道教乐谱——《玉音法事》,还未释译出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古老民族文化,便于广大道教徒学习道教斋仪经韵,也使国内外人们便于了解,并作为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全国各地已陆续整理出一些道教斋仪音乐的录音和录像,并收集到中国民族器乐曲集成中。白云观于今年六月份开始,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帮助下,对道教斋仪经韵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仙话与民间文化”研讨会综述郑土有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道家思想、仙话与民间文化”研讨会于11月11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与会代表大都是近年来在道教文化、仙话、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5.
据一九八七年八月十六日《青岛日报》报道:一支三十余人的专门演奏道家乐曲的农民乐队,最近在崂山县夏庄镇彭家台村成立。该乐队以演奏崂山道家外山派曲谱为主,现已能熟练地演奏《青杨》、《离恨天》、《游湖》《拜告》、《紫薇迎仙》等四十余首。农民道家乐队的建立,是挖掘、搜集、整理和继承崂山的古典道家音乐,研究我国北方道家各派经韵曲派的一项重要成果。崂山自古以来道派多而经韵杂。宋末元初,崂山道乐活动十分兴盛,形成了内山和外山两大派系。外山派道乐直接参与民俗活动,因而使许多道家曲谱流传民间,推动了崂山地区的民间器乐活动的蓬勃发展。到清初顺治四年,仅崂山西北部的民间乐队,就有七八个。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上,由于道教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使得阿昌族文化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浸润。阿昌族聚居区的玉皇会便是中国西南边疆多元文化空间的一个典例。一玉皇大帝是道教尊神,居六御之首,执掌天上枢机总政。据道经记载,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诞辰。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由于受到唐宋以后历朝帝王的不断封赐,以及文学作品如《西游记》等的宣传,在民间的影  相似文献   

17.
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是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颇具特色的白族道教科仪,至今盛行于剑川城乡。由于该仪式的进行同其他道教科仪的进行一样,音乐贯穿始终,仪式和音乐唇齿相依,是一有机整体。因此作为第一篇专门记述该仪式的文章,本文根据笔者的实地考察,从仪式和音乐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展示了剑川白族道教“奠土”仪式的实际应用与进行方式,以及其音乐的构成形式和使用特点,对了解剑川白族道教仪式及音乐不无帮助,并为认识道教音乐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实证。  相似文献   

18.
巍宝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两者在交错融合过程中形成了道教旅游资源.云南大理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多彩多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无论是秀丽的自然风光、古朴的人文景观,还是异彩纷呈的仪式活动都蕴涵着别具一格的道教意境,同时展现出道教与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本文立足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开发巍宝山道教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光辉灿烂。我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 :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和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前者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后者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则是中华文化的另一主干。当佛教传入我国之后 ,儒、道、佛便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局面。道家思想和道教 ,对我国古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学术、宗教、医学、文艺、科技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鲁迅先生曾给予恰切的评价 :“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在初创时 ,奉老子为教祖 ,以道家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明心宝鉴》是融合儒释道三教思想,网罗百家,杂糅典故与民间俗语,汇辑前贤文集中的格言警句而成的一部蒙学读物。蒙学是人格养成的核心阶段,要培养当代君子,推广道家道教文化,像《明心宝鉴》那样,在蒙学教育中增加道家道教文化的内容,将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