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继同 《学海》2012,(2):50-58
2010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年份,它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福利时代。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政策咨询、政策研究、比较社会政策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儿童福利元年及标志性事件,分析中国儿童福利时代宏观背景,主要从国家政治智慧与政治意愿、国家政治承诺与政府行政管理实施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需要战略性升级、家庭结构功能转型与儿童群体生活状况、困境儿童主要类型与滞后儿童福利制度、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历史经验、国际惯例与主要国家制度安排,尤其是儿童在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等角度,全面论述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步骤与模式,描绘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主要司局设置与职能定位,分析创设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主要好处与优势,探讨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与主要困难,最后提出若干国家行动战略、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毛胜 《宗教学研究》2013,(1):235-241
梳理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与文化关系的认识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化性在宗教诸“性”中的地位,可以发现:正确认识和定位宗教的文化性,既是探讨宗教本质问题的理论要求,也是处理宗教实际问题的政策依据;该命题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也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据此可谓宗教文化性命题是一个具有元理论意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丁建定 《学海》2024,(1):130-138+216
西方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基于古希腊社会中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行为的基因,这种基因构成了中国和西方在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上的元文化差异。中国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公民的公共精神、社会意识与国家认同。西方社会政策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注重政策之间的关联性,这使其社会政策以政策体系而非个别对策的方式呈现,进而发挥了更加充分、系统而又综合的功能。增强中国社会政策之间的关联性、构建社会政策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核心问题。遵循基本学理是西方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重要经验。在强化对西方社会政策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学理进行揭示这一重要任务中,必须向更基础的历史和理论领域寻觅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轨迹与基本规律,以科学、客观的学理揭示和把握,为中国特色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学理借鉴。  相似文献   

4.
医学公共卫生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历来是而且当今仍然是威胁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社会安全问题.重大传染病的暴发、自杀、现代医学高科技等现象动辄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尤其是SARS的爆发,突出了公共卫生的重要性,给我国公共卫生的管理及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应真正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中国与国际的安全合作,加强公民的医学和健康教育.这是由公共卫生本身的性质和时代的发展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李娉 《学海》2023,(5):13-24
政策试点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历程的关键线索。已有文献较少对中国政策试点的整体逻辑进行提炼。本文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解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政策试点的历史脉络,区分政策试点不同时代的典型特征;探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的理论谱系;提炼“权威引领的政策试点”“府际互动的学习网络”“多样化的试点模式”“适应性的政策制定”的实践逻辑。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具有内在统一性,共同揭示了中国政策试点的独特机制:议题驱动的强化学习、高位驱动的专项授权、评价驱动的经验吸纳、注意力驱动的创新迭代。推动政策试点的持续发展,既要总结历史规律,建构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试点理论,也要从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汲取新知识,回应时代性的重大改革议题,更有效地发挥政策试点在全局性改革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将长期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如此。如何解决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问题没有作过全面论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缺乏成功的经验。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总结新中国50多年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宗教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作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也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他在探索中的成功和失误,为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打下了基础。研究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掌握和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路线和政策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张秋生 《学海》2014,(2):171-176
澳大利亚基廷政府执政期间,从国家利益出发,加快了将对外政策重心转向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步伐,提出了"面向亚洲"和"融入亚洲"的政策,在经济、政治与外交转向的同时,对亚洲语言文化与移民政策,也作了重大调整。本文论述了基廷政府调整亚洲语言文化与移民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与深远影响,认为推广亚洲语言文化教育和进一步吸纳亚洲移民,并不仅仅是出于发展经济贸易的现实需要,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澳大利亚文化价值观的变革和面向亚洲政策进程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结合国内外健康智库发展现状,对建设中国健康智库的内涵、运行机制、特性及重要性进行了剖析,指出加强健康智库建设是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掌握参与全球卫生合作话语权的重要保障。提出加强调查研究,大力推进中国健康智库建设,将健康智库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在新医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时期,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组织开展健康服务与政策的理论研究,发挥健康智库思想市场的强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同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以详实数据和大量事实,系统介绍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法律,全面展示中国宗教工作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彰显了中国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关系乖口谐的坚定意志与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是越南的阮朝时期,大约与中国清朝和民国同时,其官方对儒释道三教的管理主要实行崇儒抑佛老的政策。从现存的越南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阮朝专门制定了针对道教的管理政策和法律,事无巨细、条目众多,而且与中国清代的道教管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究其原因在于越南阮朝和中国清朝的道教管理政策均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中国明朝时期的道教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十五个单位联合召开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理论问题讨论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于1986年5月6日至13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的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收到论文86篇。会议的主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与改革;历史唯物主义与新技术革命。同志们认为,深入研究、阐明改革的理论基础,对于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改革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对于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与会者意见不大一致。有的认为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7,(6)
社会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发展型社会政策将"发展"注入社会政策的价值之中,是对传统社会政策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并赋予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价值理念方面,实现了目的性与手段性的统一;在实施策略方面,实现整体性进步和差别性对待、修补性与积极性的统一;在社会效益方面,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附属性与包容性的统一,这"三个统一"促使发展型社会政策完成了其对传统社会政策的超越,实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由此,我们进一步探究在中国推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从目前的情况看,传统社会政策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以价值选择的协调性、实施策略积极性、社会效益包容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必将成为中国社会政策实践的新思路、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日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全文如下: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4月目录前言一、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二、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保障三、宗教活动有序开展四、宗教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宗教关系积极健康结束语前言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共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5.
吕桂霞 《学海》2004,2(5):120-125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直接介入时间最长、损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 ,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奠定了美国介入越战的思想基础 ;维持美国的威望和在世界的荣誉、特别是美国力量的可信性 ,是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重大考虑。美国在越南的干涉植根于它对中国的长期敌视政策。从美国国内来看 ,悠久的自由主义传统和浓厚的反共主义是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同时 ,战后历届政府在越南问题上都做过一些重大决定 ,他们对于美国卷入越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卫东 《天风》2018,(4):26-28
基督教中国化是一个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盐城地区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大宗教得以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开放性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2015年9月10日至13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成功召开[2]。中国与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使得改革开放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当代中国不同文化背  相似文献   

18.
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上利国安民的正确途径。认真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准确把握政策,正确执行政策,做好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与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内在的功能与需求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我们研究宗教与社会关系的切入点。宗教…  相似文献   

19.
贾琼 《中国天主教》2008,(5):25-26,27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的是非常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但其与外面世界的联系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断绝,这都要归功于西方传教士。传教士来到中国最初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然而这种初衷却对当时的中欧文化交流.尤其是科技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教士向当时的中国人展示了西方现代科学成果而同时又把中国古老的科学文明带进了西方世界。尽管中国在古代曾有过相当辉煌的科学成就,但到了近代其传统科学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停滞不前了,而传教士的出现及他们向中国传播的西方现代文明则给这个古老国家的科学发展带来了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20.
乾隆朝的四库馆臣对西学的立场,与西学东渐大背景下中国传统知识形态的变化具有重大关系。他们继承了康熙时期对西学的基本政策,其观念基础是顺治时期延续下来的"西学中源"观,乾嘉士人承袭并坚守这一观念,从而使其思想与社会基础愈加稳固。从四库馆臣的西学观及其思想来源等方面考察,可以揭示清中期的中西文化互动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