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忒》《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奥林匹亚》,从这三幅画的比较中来分析题材和思想的时代性,从而联系到作品和其作者所处时代的时代精神,最后来阐述我们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12)
<正>张秀亚(1919-2001),生于河北沧县(今黄骅县),民国时期著名天主教作家。1935年起以笔名"陈蓝"在《益世报·文学周刊》、《国闻周报》发表作品;1937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被誉为"北方最年轻作家"。创作风格新颖清丽,意境深远,作品以散文著称。她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天主教作家。18岁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大龙河畔》,赢得了"北方最年轻作家"美誉;一生创作八十多部作品,八百余万字,其中包括诗、散文、小说、翻译和艺术史,文  相似文献   

3.
古老而年轻,悠远而逼近,带着那片欢愉和轻佻的无花果叶,毫不羞涩而左顾右盼,她,是我们的祖母吗? 可是“这样美的感觉,有什么奇怪呢?”《德拉克罗瓦论美术和美术家》,p240,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平凡的我们无法回避视觉的贪婪,堕落的欲望与生俱来——这是16世纪德国著名画家丢勒的一组作品《亚当》和《夏娃》之一,1507年完成,木板蛋彩画,209×80厘米,在画的题款中有Almanus的字样,此字的意思是“德国人”,证明该画不会绘于德国,可能是访问威尼斯时所作。当时这件作品连同《亚当》均由克丽斯汀女皇赠予菲力普四世,1…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5,(6)
<正>廿孬烹80后新锐作家,十六岁起发表文和画,以深入人心的话言博得高涨的人气,在网络上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新苗工程重点作者。2012年被评为"最具人气新锐艺术人物"。当拥有《星你》男主角都敏俊一般迷人气质的世界级记忆大师王峰,牵手《最强大脑》栏目中国战队的唯一"美女特工"李璐,整个中国都沸腾了。这一对颜值和脑值均爆表的浪漫爱侣,一时间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我的微信公众平台(carolynljy)也收到了读友发来的议题:究竟颜值重要,还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1月2日,"不尽丹心——蒋兆和诞辰110周年纪念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一幅名为《大洪水》的作品。这幅3m×2.7m的大型宣纸水墨是蒋先生创作于1947年的作品,此前一直流落于海外,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收藏,通过各方的努力,这幅杰作终于得以回国展览,使中国观众有幸欣赏到了这幅震撼人心的作品。这幅画的历史可谓曲折——1947年蒋先生创作的这幅  相似文献   

6.
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具有无比丰富的内容。拍摄什么?也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题材,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意义。作品《十月的螃蟹》就是一个例证。 《十月的螃蟹》是一幅静物作品,但又与一般的静物作品不同,创作者意在以寓意的形式借物抒情:以螃蟹寓意“四人帮”的横行霸道;以昂贵的茅台酒寓意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欢快的心情,以秋菊象征着“十月”……。其艺术构思既独特又新颖并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成功,熔铸着创作者的情感,是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以及对题材提炼的思想结晶,也是深入构思的必然结果,《十月的螃蟹》的以小见大充分说明了,在艺术构思中对题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题材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是康乾盛世时期的画鬼佳作。罗聘通过《鬼趣图》以鬼喻事,辛辣无情地深刻讽刺了清朝中叶社会的黑暗。构思巧妙,画法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在《哲学研究》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易传·系辞>所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易传·系辞>所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彖传与老庄》等文章。去年冬天,又完成了《易传与楚学、齐学》一文(国内尚未发表,收于《老庄新论》书中,香港中华书局91年版)。今年暑假,由于要开“稷下道家”课程,又比较仔细地研读了《管子》、《黄帝四经》、《易传》、《尹文子》、《慎子》等作品,特别是作为齐文化代表作的《管子》。我认为它们是与《论语》、《孟子》不同的一类作品。产生于齐楚环境下的道家学说。与邹鲁的孔孟儒学,确实具有不同的区域文化的特色。本文专就《易传·系辞》之为稷下道家的作品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较为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酸寒尉像》是晚清上海画派代表人物任伯年为吴昌硕写的肖像作品,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不仅在绘画技法上取得成就,更具有丰富的图像内涵。文章试根据图像学的原理分析任伯年的《酸寒尉像》,解读画者任伯年与被画者吴昌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4年第6期《哲学研究》发表了一篇题为《国粹·复古·文化》的文章,作者署名"罗卜"。胡绳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特意向到会的学者介绍这篇文章,《燎望)}1994年第49期以《介绍一篇文章》为题加以发表。通过胡绳同志的介绍,我把罗卜的文章找来读了一遍。与此同时,我也读了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根据他在去年全国政协会上的书面发言扩充而成的题为《人文化思的盛世危言》的一篇文章(发表于《东方})rt月刊1994年第6期)。这两篇文章围绕着如何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心态之差异,观…  相似文献   

11.
<正>与曾先生结缘,始于道德心理学研究。我第一次面见曾钊新先生是1986年的暑期。那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生,并且把道德情感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选题。当时,曾先生因他的道德心理学和人性论研究独树一帜,在哲学界享有盛名,我怀着崇敬而有些紧张的心情想当面请教。经人介绍,我揣着发表在湘潭矿业学院内部刊物《高教研究》上的《道德情感与道德实践》和发表在《江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情感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两篇文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就是"康乾盛世"鼎盛时期的画鬼佳作.《鬼趣图》以隐晦的艺术语言,辛辣深刻地反映了清中叶社会的阴暗,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罗聘画的鬼,在一般观者眼中是"丑"的,但真正的行家却能品出其中所内蕴的"道",品出其"丑"的视觉形象内含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3.
崔秀莲,笔名阿莲,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长期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及创作,上百件美术作品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在省级以上美展中展出并获奖。2004年度被评为郑州市优秀教师。2008年《大河报》曾以《崔秀莲:逸笔草草得小趣》为题专题报道。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高级讲师。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曾在《天津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上发表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一文,其中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恢复和发展的曲折过程,以及对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道路都发表过一些看法;笔者在近几年发表的其他一些文章中也谈及相关问题(参见刘放桐,2014年; 2015年; 2018年),主要观点大体都已提出,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把既有观点再交代得更清楚一些,并提出一些其他有待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与时代》2006,(7):8-9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以前看到你的作品都是以静物为主,这批近作画了许多国外的风景,是什么时候开始画的?徐刚(以下简称徐):是的,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奖和媒体介绍的作品及近十几年的花卉静物创作几乎都被国外艺术机构、画商全部收藏,因此,圈内圈外见到的大多数都是我的花卉静物作品。其实,画好画是一个画家的天职,而画什么对画家来说,决定于他被什么所感动。的确,社会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给艺术在不同层面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喜爱漫步于自然,关注着平淡琐碎的生活,搜寻一种适合表达自己感情的绘画语言,希望能在情景交融之中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在贴身自然的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16.
《美与时代》杂志(以下简称美):记得你原来一直画人物,我们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网和《东方艺术》杂志上都看到过你作品的介绍,这次看到的是一批山水。请你谈一下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山水的,画山水和画人物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毕继民(以下简称毕):参加展览、举办个展、学校交流、媒体介绍,圈内圈外见到的都是我的人物画作品,二十几年的人物画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画水墨人物很过瘾,其中也暗含着个体生命的真切和对整个社会形态的深度思考。艺术行为在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维条理中得到自挖,绘画语言方式与民族…  相似文献   

17.
石涛《画语录》思维高妙,关于一画的内涵,自20世纪40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争议不断。笔者认为一画论就是绘画之法,这个法是有与无的统一。整部《画语录》有九个章节明确谈具体的绘画技法,通篇又贯穿着无法的精神。宇宙是乾旋坤转的,我是独立唯一的,一画之法必为活法。石涛是着眼于活法性质来界定一画内涵的。整部《画语录》闪耀着不断创新、强调变化的艺术辩证法光辉。  相似文献   

18.
李昕,河南省洛阳人。现任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安阳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安阳市委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省美协会员,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河南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委员,安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入选河南省及中国美展,并获得省一、二等奖多次。曾在《美术观察》、《艺术探索》、《书画艺术》、《美与时代》、《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及美术作品,曾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次,并出版《李昕中国画作品集》。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中田吉信在《海外对中国伊斯兰研究》一文(载日本《东方学》杂志1983年第六十五辑)的第四部分提到中国历史学家罗香林教授以极大兴趣研究《怀宁马氏宗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关于研究“怀宁马氏宗谱”的论述。在国内,这个宗谱已无法查寻,但据罗香林教授所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收藏有一套完整的《怀宁马氏宗谱》。 罗香林教授的论文《族谱中关于中西交通若干史实的发现》,发表于1968年台湾《中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的许多精妙短文,不仅颇为有趣,亦给人以诸多知识。小说上海《解放日报》曾发表过一篇《第一篇稿件寄出后》的小说,全文仅3个字:"等待着……"由此可知,第一篇稿件寄出后的作者既满怀希望又不无担心的双重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