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冬日湖边     
冬日的清晨,我来到玄武湖边。明城墙边的玄武湖,紫金山脚下的玄武湖。月亮还淡淡地挂在天上,让人看见时光的留恋。太阳也是刚刚升起,它的光温微暖,轻轻的,悄悄的,仿佛不想把这夜惊醒。没有风。垂柳安静地立着,许多掉光了叶子的树,也都安静地立着。偌大的湖边,只有我一个人行走。想到卢梭写的《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也许是时代不同,心境有别吧,湖边的我,并不感到孤独。这时候,我和大自然紧密相拥。冬雾弥漫。山水相连。山无棱,水无边,融为一体,看不见分  相似文献   

2.
追求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人类也从最原始的自然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但人在获得自由和独立之时也是以打破已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代价的,这时人便会感到彷徨和孤独,于是使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感和焦虑感。面对这种困境,个体便会选择逃避自由,逃避自我的本性,产生破坏心理或者与其他势力相结合来打破现存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来分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困惑心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孤独是因为一个人独自在家,没有倾诉和交流的对象,感觉凄凉;一个人在外飘游,飘飘零零,形单影只;孤身走江湖,打天下,寂寞无助……但孤独更多的却是指内心的感觉。孤独虽然人所不愿,但孤独却能给人们带来许多的收获。孤独时因为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干涉,我们尽可以去除伪装,一个人或坐或卧,不睡不醒地享受生命,就像和尚打坐,又像道士修炼,慢慢咀嚼生活的滋味,仔细品味生活的本色。孤独时可以荡涤脑海中的杂念,还原“人之初”的真我,“扫除诸妄念,去却贫嗔痴”。在自己的心灵空间里幻生一片蓝天,幻生几朵悠悠飘移的白云,自己…  相似文献   

4.
正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我对"散步"一词有着本能偏爱,多年前逛书店,一眼瞅见封皮上有"散步"的两册:宗白华《美学散步》,卢梭《一个孤独者的散步》。二话不说捧回家,果然好书,极好的书。我热爱散步的人生,信任散步的产物。好的灵感、音符、情愫,就像蚂蚱藏在你的途中,会突然于草丛中跃出。什么情况下,漫步会成为城市的主题?人会心甘情愿地安步  相似文献   

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爱和归属感(亦称为社交需求)。当社交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比如没有人交谈或是和周围人的关系都很表面化,人会因孤独而烦恼。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孤独与孤立是不同的,不仅关注人们社会交流的数量,更加关注对于社会交流的质量的感觉,也就是对社会关系的个人满意度。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会时常感到孤独。甚至那些经常被人围着或是和别人交往频繁的人也会感到孤独,原因在于他们的社交需求没有真正被满足。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关于“追求自由、逃避自由”的论述是从试图解决人类社会中自由和孤独的矛盾开始的。弗洛姆认为,自由与孤独总是同时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人对自由的需求以及与同类进行正常交往的需求总是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因此人总是在消极的意义上得到自由。这种消极的自由随着人的孤独感的进一步加深,就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因为孤独感这种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了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鲜花和掌声我更爱荒原上的脚印它们见证了风雨见证了彩虹成功又是一个驿站我的脚习惯地又要前行三岔路口两个方向两种后果不要盲目走呵静下心来艰难中作出选择青春毕竟有限岁月过于蹉跎一时的冲动有时候会影响一生面对不幸孤独产生思想痛苦炼就智者看似不幸其实是命运之神的垂青不幸也会成为机会和财富只要你懂得利用懂得经营盆松既然不能成为栋梁那也不必过分悲伤世界需要多种角色走上案头坦然面对各种目光送人一点春色送人无限遐想只要你不光为自己活着迟早总会有人欣赏脚印(外三首)@陶卫东~~  相似文献   

8.
徐俊 《美与时代》2014,(8):100-101
“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之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早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就在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中就形象的表现了身处孤独的现代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爱伦·坡极具洞见的预言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弗洛姆提出的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倾向,则是对这种孤独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9.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便开始在附近的中学里做语文老师。他是一个痴迷于讲台的人,即便是无需加班的周末,饭后散步的时候,也常常东拐西拐就到了学校。哪怕只是看一眼校园里的花草,听一听那些住校孩子们的读书声,他这一天,才算没有白过。  相似文献   

10.
历练孤独     
人人都可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人人都能够驾驭自己的孤独,与寂寞并驾齐驱。 孤独,并不单纯是独自生活,也不意味着就是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可能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子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枫     
那天下午,我和一位美国苗族朋友在花溪公园散步,我问他:“你喜欢这里的风景吗?”他回答说:“当然喜欢,初来乍到,一切都太新鲜了。”走着走着,他忽然兴奋地叫道:“枫木——那不是枫木吗?”我说:“是呀,你们那里也有?”“起初没有,后来,大伙儿新栽了一批,现在枝繁叶茂。”他说完,兴致勃勃地从背包的笔记本里取出一枚几近风干的枫叶,然后又从地上拾走一  相似文献   

12.
孤独,不同于独处。药农在深山采药,农民在田里插秧,虽无人作伴,并不叫孤独。孤独是不得不离开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为一项目标去努力,去自我囚闭的人。如高考前的学生,又如科学家和各行各业的求索者。然而,孤独并非不知道娱乐与休闲,也并非没有能力享受。孤独,如同在觥盏交欢中独饮一杯清水,在笙歌酣畅处默念自己的心语,孤独者是自甘清苦的修行人。孤独是一个人要修养的心性。心比四肢更活泼,思不能止,欲不能平,故有“心猿意马”之谓。修心,是让一个人的心静下来,专注一处而无他求。这很难,天下最难管的是一个人的心。管住了心,就管住了眼耳…  相似文献   

13.
他走到了人类的尽头,不像但丁。这时候没有闪耀的星星,更谈不上光明。前面没有人身后也没有人他孤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孤独     
孤独是痛苦的灵魂在尘世中诗意的栖居方式。所以说,孤独是一种痛苦的境界,也是一种诗意的境界。徐无鬼先生有言云,凡能够忍受孤独或者是享受孤独的人,都是灵魂的强劲者。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如鸟集蚁聚,成群结伴,涌向城市,形成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之势,那并不是显示着人的强大,恰是暴露了个体的怯懦和无能。只有孤独者,或静处一室,或独行深山,才凸现着人寂静的力量和宏大的精神境界。从表面上看,孤独者似乎远离喧嚣的尘世,超然于物欲之上。但从本质上推敲,孤独者并不是远离尘世,而是换一种方式去亲近尘世。真正孤独的人意识不到…  相似文献   

15.
“老师,我是今年才入学的中考新生,来到这陌生的环境,不仅没有朋友,没有人说知心话,没有人说知心话,而且在许多方面别人都误会了我。所以我感到好孤独、好烦恼,希望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融洽人际关系,广交朋友。”  相似文献   

16.
猎人·蛇·獴     
已经是中午了,天气变得很闷热,只有猎人扛着枪一个人在光秃秃的山坡上孤独地走着。今天他心里很烦,从清晨到现在,不但没有捕到任何猎物,甚至连一只像样的鸟儿也没有看见,他眯起眼睛仰头看了看太阳,正午的阳光洒在发烫的山石上,肩上的猎枪也像这些石头一样沉重起来。他拭着汗水环顾四周,山坡后面小路尽头隐约看见一大片树木葱郁的山林,没想到那边还有更好的地方!猎人快步沿着山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人们的印象中,监狱大都是冰冷、孤独甚至是暗无天日的。四周都是坚固的围墙,牢房也被铁门铁栅栏封住,使人望而生畏。不过,澳大利亚塞斯诺克市的一家监狱,则认为封闭的、没有自由的监狱生活很难起到教育的作用。2018年初,这座名叫"亨特惩教中心"的监狱开始投入使用。这座监狱容纳了400名囚犯。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座监狱没有门。是的,关押囚犯的牢房的门全部取消了。  相似文献   

18.
秋日朗朗的午后。北国的秋天,天空湛蓝高远得似乎纤尘不染,偶尔飘来的几片云絮也会让人引起有关圣洁女神丝袖的遐想。阳光是明朗的,但没有一点妖媚  相似文献   

19.
秋日朗朗的午后。北国的秋天,天空湛蓝高远得似乎纤尘不染,偶尔飘来的儿片云絮也会让人引起有关圣浩女神丝袖的遐想。阳光是明朗的,但没有一点妖媚的灿烂或是毒辣的炙烤;它的存在使湛蓝的天空变得透明,以至于似乎可以映照出人们的心灵。我的浮躁、悸动、  相似文献   

20.
诗意的风景     
正圆圆的红柿子,老青泛黄的叶子,灰褐的枝枝丫丫,构成一幅最温暖也最有诗意的画。这样的风景亦是最家常的,出去走一走,总是能碰到不少。几百米长的小胡同里散步,密密地住着很多人家。红彤彤的柿子高高稳稳立在枝头,越过人家的院墙,越过青砖灰瓦,远远就映入眼帘。那份喜气洋洋的劲头仿佛热情好客的人,即使冷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