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似品茶,如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戚继光有句名言:“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的乐趣只有沉浸其间方可体味得出。  相似文献   

2.
一、茶馆中的新中式家具设计认识 (一)茶馆的理解 茶馆设有固定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品茶、休闲等。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与品位,艺术和生活在这个文化层次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它的空间营造已不仅仅是普通环境装饰那么简单,而是升华为一种特定文化氛围的塑造。现在的茶馆更多地采用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传统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茶馆文化重新设计组合以一个全新的标志符号出现。  相似文献   

3.
正夜静,微凉,雨敲打着窗户。忽然想起小区门口那家茶社的一副楹联:静夜品茗听雨声,美人心语入梦来。想来,那应该是一种境界,今夜,我也品茗听雨声……我一直认为,茶是最能调动人感官的饮品之一。品茶,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品位,更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清茶一杯,它所带来的是草木的清香,并携带  相似文献   

4.
慢饮茶     
正生活中,我崇尚慢饮茶。我觉得,慢,不仅是一种喝茶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慢饮茶,得风雅。茶乃风雅之物。喝茶也叫品茶,一个"品"字,揭示了喝茶的本性。一口茶分三次咽,慢慢地啜一口,啜一口,啜一口……理想中的饮茶,当如知堂老人所言的那样:"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清闲,可抵十年的尘  相似文献   

5.
幸福何来     
有一年在南普陀,见寺内有一偈语:“佛即悟”。记是记住了,但一直不解。前不久,与几位朋友在“望江楼”品茶,都是莫逆之交,曾在农村插过队,受过苦难日子的磨  相似文献   

6.
花茶也是茶     
谈宗教、品茶,似乎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泛舟湖上,品茗听曲,茶香唇边,宁静致远,天地万物只化为杯中一缕清香,心中一丝意蕴。若能约上三五知己,开怀畅谈,人生之美丽也无过于此。  相似文献   

7.
品茶三心     
正茶之味,不仅在于茶,也在于心。慢心,用于和不熟的人一同品茶。有种慢,不疾不徐,这是懂茶的人;还有一种慢,不争不抢,这是懂情的人。这情,即是人情。很多人是后者。这样的人,并非因为懂茶,想慢慢品味,让茶的味道在舌尖淋漓尽致地释放。相反,是因为不懂茶,却懂人。同事之间,或者和陌生人之间,喝起茶来大多不敢快,于是不得不慢着来。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急性子,本来一件很平常的事,也被自己搞得很紧张,常常身心疲惫不堪。朋友是一家银行行长,按银行的特殊性质,一到年底,就愈发忙,但他平时不急不躁,愈忙性愈慢。看他舒缓的样子,我无数次替他着急。元旦前夕,他打电话邀我喝茶,我以为耳朵出了毛病,当确认无误后,不禁愕然,问他:今天银行决算,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闲工夫去品茶?  相似文献   

9.
茶之境     
正《红楼梦》中妙玉有泡茶三杯论:"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品茶论道,在我看来有点不近人情的诙谐,也有点自命不凡的孤傲。"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饮茶起源于神农氏的传说,这说法真假难辨。古人把饮茶归功于神农,我想不过是想赋予茶以文化气息,后人也沿袭这种理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一条曲折清幽的山径通往氤氲的重光山,山麓坐落着文福禅师费15年心血拓建而成的重光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笔者与年近花甲清癯矫健的文福禅师于寺后殿二楼禅房里品茶话禅,闲谈间涉及其巧定姻缘、断发拒恋、垦荒苦修和两地建寺等种种传奇式前尘往事。  相似文献   

11.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维摩诘经》你的内心清净了,你生活的世界就是美好、和谐的;你把别人看成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相传有一天,苏东坡到好友佛印禅师那里,跟佛印禅师茶叙。两人盘腿而坐,品茶聊天。  相似文献   

12.
爱上苦丁茶     
在这个秋夜,我捡一些苦丁茶放入杯中,然后注入开水,于是,这杯散发着袅袅热气的茶水,就给了枯坐灯前的书生些许暖意。苦丁茶,名实相符,名字是苦的,味道也是苦的。品茶之前,就已经被提醒过了,它不是苦藤上结出的果实,而是苦藤本身。是否接受它的苦味,你自己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与家人团聚的晚宴上,BP机忽然响起,为处理一件紧急的事,你只好别妻儿;在证券交易市场,你急切地注意着电子展示屏上的股票指数变化.再不能象另一些人一样悠闲地品茶看报……周未已无轻歌漫舞;八小的以外已不再悠闲自在,因为你属于商业社会里的一种特殊的人群──公司人。每当看到被日本企业文化界称之为“公司人”的这类群体,我总想起美国一个名叫哈默的著名企业家说过的话:一个人一旦投入了生意,就象搭乘了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无论你情愿与否,你都不得不将自己的精神、意识、情感投掷千这一茫茫商海中。这种“准工作狂”的…  相似文献   

14.
别人,是自己的根基、营养、启示、绿荫、港湾。关爱别人是一种美德,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团结别人是一种能力,借鉴别人是一种收获。  相似文献   

15.
人到中年     
正董桥说:中年是下午茶。想来茶泡了甚久,不饮可惜,喝了稍酽。我没品茶的习惯,倒是最爱白开水。泡了茶、续了姜、加了糖,总变不了生活底色。春光易逝,感觉并不包括少年。那么多的画面,清晰在目,堆堆叠叠,宛若满树繁花。母亲忙农活了,缠着祖母在浓荫下讲故事;寒冷冬夜,远远听见父亲的脚步声,接下来才是门环响;头一天上学前班,老师领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我怯怯地逃离;去夜校  相似文献   

16.
听雨     
聆听一堂妙趣横生的讲课是一种享受,看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一种享受,观一场精彩的足球赛是一种享受,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品一杯香茗是一种享受,静听一下雨声同样也是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17.
佛手茶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  相似文献   

18.
享用沉默     
有时候问候是一种关切,有时候无言也是一种关切;有时候倾诉是一种表达,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有时候公开反对是一种否定,有时候沉默不语也是一种否定;有时候高喊是一种赞成,有时候沉默亦是一种赞成,“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9.
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对于文学艺术、自然哲学、人生修养等方面来说,“半”又是一种高妙的技法,一种至高的境界,一种宽大的胸怀,一种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笨是一种愚,是一种傻。而在作家汪衍振看来: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学术态度。只有“笨”,才是对读者负责,才是对学问负责,才是对历史负责,才算得上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