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内涵丰富,规则利己主义诠释将自然法视为理性的利己准则,对"心中没有正义"的愚昧之徒来说,它不具备有效的道德约束力。神圣命令诠释则将其看作上帝的神圣命令,对"心中没有上帝"的非基督徒来说,它难以获得普遍地接受。为解决前两者在解释自然法的规范性上所面临的难题,道德建构主义诠释主张,自然法应当被视为具备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在公平的程序背景下通过公共证明而达成的合理共识。  相似文献   

2.
动机性理由被用于解释行为的产生,而规范性理由则用于确证行为的合理性。内在主义认为规范性理由也应该能够解释行为的产生,因此是一种与行为人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在理由。外在主义则否认这一观点,从而将之视为外在理由。内在理由需要以行为人自身的心理状态为基础,这很容易使得规范性理由成为一种相对理由。史密斯的"充分理性人"论证和施罗德的"假言主义"论证虽然力图克服这种相对主义难题,但是它们自身却又面临着困境。对行为人自身心理状态的合理性的考察意味着"规范性理由"本身应该具有一种公共面向,而这是建立在人们共同的欲望、意愿等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因此它仍然是一种内在理由。道德生活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培养个体去拥有共同体所普遍认可的心理状态,最终把当初具有外在面向的规范性理由转化为内在理由。  相似文献   

3.
规则伦理的宗教痕迹与美德伦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德伦理学讨论中,规则伦理学被批评为一种具有律法主义色彩的宗教残留物.在美德伦理看来,规则伦理学残缺地继承了基督教的伦理思维框架,不恰当地理解"规则"的性质却又没有在现代社会中提供充分的依据.因此美德伦理学主张,必须改变规则伦理学的思路,不把"规则"视为某种普遍绝对的律法式条文,而应当看作人们用于处理复杂而不确定的实践问题的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在其古典伦理学中讨论了作为制作活动的技艺与作为实践活动的德性以及二者所依赖的实践智慧的联系与区别。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以及当代认知科学,这一类比研究延续到当代自然主义伦理学及其反思中。自然主义伦理学主张技艺与德性及其实践智慧之间存在着某种类同关系,源于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辩护者则主张技艺行为与德性行为的实践智慧在诸多方面存在区别。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技艺行为和德性行为的实践智慧应当有效地整合,即技艺行为的实践智慧可能使人们对整体生活目标的反思更为正确,同时,技艺行为的实践智慧也同时应当遵从基于"好的人类生活"的更高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道德行为评价模式中,胡克规则后果主义的设计和论证有三个因素:一是对行动后果主义的福利评价模式进行了概念与过程的批判,提出了评价行为的福利公平模式;二是阐述了规则后果主义实现公正善的分配论据;三是主张善的实现最终落实在人们能否将外在法则内化为自身的主观准则,形成善之美德。  相似文献   

6.
现代哲学家提出,人类道德与政治生活(以及相应的规范)应该能够经受人类理性的检测,即需要满足一种"透明性条件"。这一要求本身承诺了一种理性主义的启蒙价值。该承诺的三种不同版本将实践规范的形成与"理性而自主的个人"联系到了一起。威廉姆斯系统地批评了这三种版本,提出了"启蒙的理智不可逆性"及"实践的优先性"命题,因而在理智层面上将一个"无须理由的世界"展露在了我们面前。沿着威廉姆斯的进路,我们主张,人类的道德与政治无法完全满足"透明性"要求,部分地接受"非透明性"并不荒谬。  相似文献   

7.
朱雷 《道德与文明》2017,(2):130-137
《孝经》以作为伦理原则的孝为核心,将邦国礼制与伦理主体结合在一起。在儒学发展到甚为重视孝道并已将"孝"与"仁"联系起来的思想史背景中,《孝经》以"孝"为中介,将国家礼制的必然性建立在伦理主体之中。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孝经》并非一篇以"孝道"及行孝的伦理主体为核心的美德伦理学文本,相反,《孝经》的关注点是行为取向的,是以行为与行事的规则和规范问题为核心关注点的。在《孝经》中,孝德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论证它与孝德的后果亦即在位者所能得到的政治利益来达到的,而在孝德与孝德的后果之间,《孝经》又穿插进了许多对于在位者的一般行为准则与礼制上的要求,这就使得《孝经》所反映的孝道的价值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工具合理性的面貌,表现出一定的后果主义取向。另外,学术史上"《孝经》用夏法"的说法也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提出"道德健康"一词,从未将"道德健康"视为健康的组成部分。"道德健康"这一概念及其相关主张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错误认识:(1)将"道德"这一健康的影响因素误认为是健康的构成维度;(2)将不道德行为与容易由此引发的疾病混为一谈;(3)将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误判为患病者的不道德行为;(4)将某些疾病的诊断标准误读为患者的不道德行为。"健康道德"是完全不同于"道德健康"的另一个概念,"健康道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孔子重"信",将"信"视为个人安身立命、交朋结友之德和统治者的治国安邦之道,是人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规范。但孔子对"信"价值的强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辩证的,反对不问事理、不辨是非、不明善恶的惟信是守。孔子主张守信应以"仁"、"义"、"礼"、"智"、"孝"为前提,认为"信"仅具有相对价值,肯定特殊情境下"不信"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孔子对于"信"价值相对性的理性思考是其"信"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除惟信是守的偏执,确立全面、辩证的"信"观念,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知识论是与"自然事件"相对应的认识方式,它并不足以覆盖"行为事件"的解释领域。本文就此提出一种新的知识论,即"理解的知识论"来加以补充。目的因(行为事件)构成"理解的知识论"的特有研究领域,对行为的目的、意义与价值的把握是理解的目标。理解是在"理解的空间"的架构下进行的,它包含如下三个部分:一是我们已经具有的知识系统,它为认识提供了一种知识背景;二是包含在其中的深层的思维规则系统和价值规范系统,它们为认识活动提供了规范性的理由;三是经由经验知觉以及佐证(testimony)所获得的信息,它们提供了事实性的证据或理由。理解的知识论不是描述性的,而是规范性的。"义务原则"、"还原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构成理解的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价值判断的对象并不仅仅包括各种行为方式,[1]也包括各种语词。“合理性的”这个术语是这样一个语词:具有了合理性的就是善的。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间,作为对所谓的“西方的合理性”的某种反动,人们之所以开始谈论“多种合理性”———这是一种特别被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主张,很可能原因就在于此。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详细论述导致这样一种主张出现的各种历史发展。我只想使自己限于———在与这次学术讨论的主题有关的各种概念所具有的学术框架之内———详细考察这些概念:这种框架就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争论。作为与“古代”、“传统”、“…  相似文献   

12.
如今通行的伦理学书籍中,关于道德含义的理解占统治地位的是这样一种观点: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各种规范的总和.这种观念在价值多元化、个性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存在着某种片面性.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发展,个性意识逐渐凸显,人们已经不愿意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去接受各种伦理规范,因而道德的个体特征在当今应该得以显现,道德应该被理解为个体与伦理规则的实践关系.  相似文献   

13.
边沁与奥斯丁的义务观把义务、命令与制裁相联系。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吸引力,但在哈特看来,它所看到的被迫、被迫感与义务之间的联系只是偶然的;惩罚对于义务的产生来说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义务判断本质上是一个规范性陈述而非事实陈述。基于这些考虑,边沁与奥斯丁的义务观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4.
兽性的经验     
J 迈克道威尔主张 ,经验毫不含糊地是概念的。只有这样理解经验 ,我们才能将我们关于世界的信念所得到的合理性支持看作是我们的经验的结果。如果我们将经验看作是对非概念的所予的接受 ,我们的接受性至多只能与我们的信念具有一种因果关系———经验将不能使信念得到辩护。关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生活在一个动乱的时代,他们都试图为君主提供治国的良方。思想家们普遍承认百姓在政治中的重要性,承认百姓的物质需求的合理性,主张富民,同时又对欲利之心保持警惕,希望通过教化来避免富民与逐利会带来的负面后果。老子主张君主"无为"而让百姓"自富",但富足的水平只可达到满足人的生存之需。他认为大量的财物会刺激人的欲望,主张通过君主的"不言之教"使百姓"无知无欲"。荀子认为人的欲望是生而本有的情性,主张通过富民满足人的欲望,但同时主张通过礼教来节制人的欲望以避免社会混乱。韩非子承认人的好利本性的正当性,主张通过法的规定为百姓求富提供正当的方式,而这一方式同时对国家富强有利。所以,教民并不是改变人的好利本性,而是通过"以法为教"来规范人的求富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伊斯兰经济文化中,主要通过《古兰经》教义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有的学者甚至因此称伊斯兰经济文化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其规范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从根本上说均来自《古兰经》的经文教义。所以,研究伊斯兰经济文化中的和谐理念,重点就在于《古兰经》中所包含的规范穆斯林经济行为的教  相似文献   

17.
上文着重从宏观方面分析了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和分类,本文着重从微观方面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特点、规范命题的逻辑形式。法律规范的逻辑特点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范,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律规则,规定人们行为的标准,与一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约等有本质  相似文献   

18.
医师收取红包、回扣(提成)符合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特征,如果只靠职业道德约束和一般的行政教育不仅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还会造成放纵违法犯罪的行为.唯有把国家法律强制力作为惩戒保障,依法予以制裁,才能更好地起到防范与打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际贸易争端与关贸总协定规则评析范健一、概说无容置疑,一部法律的价值及功能,不仅取决于它的规则本身对人们行为的指引和规范作用的可行性及实际效果,更取决于它是否为解决各种法律争端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方法。多年来。关贸总协定法律体制不仅仅孜孜追求法律规则的完...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分析到文化批评──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略地说,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主潮是语言分析:反对心理学主义以个人意识或“主体性”作为合理认识和行动的基础,而代之以语言的意义和逻辑规则。这是逻辑经验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全盛时期。二十世纪后半叶则转向文化批评:反对奋卡儿创始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科学主义。主张合理性并不脱离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而独立,以人的言谈(Discourse)和社会实践活动代替命题意义,语言结构和逻辑规则作为理解与批评一切信念、行为和文化的基础。语言分析以探寻命题的一般形式和分析个别命题的确切意义为目标;试图建立“理想语言”,使一词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