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陈撄宁学派这个问题,前人鲜有论及者,张广保先生在《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一文中似乎肯定陈撄宁学派的存在,他说,陈撄宁高举"仙学"的大旗,以《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为阵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仙学",在他周围渐渐聚  相似文献   

2.
此稿是已故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后又经陈先生修改,在中国道教协会1963年《道协会刊))第三期上公开发表。现根据读者和患者的要求重印,供阅读参考。陈撄宁(公元1880-1969年),道号园顿子,安徽怀宁人。清末秀才,毕业于安徽高等法政学堂,无意仕途,转而学道,历游各地名山宫观,寻师访友,研究仙道之学。从事道教研究六十多年,治学精勤,通晓道教内外丹法及养生修持之道。三十年代曾主编《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著释道书多种。1957年以后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会长,在道教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威望,为道教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陈撄宁仙学的内涵,探讨了其仙学独立论、仙学实证论、仙学救国救世论以及仙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出陈撄宁在道教衰微的困难条件下,弘扬了道教文化的精华——仙学,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促成了道教学术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陈撄宁先生以毕生精力研究仙道之学,融会贯通,创卓然一家“新仙学”,是近代著名道教学者。他致力于道教事业,培育道教人才,也是深得众望的宗教界爱国人士。关于道家、神仙家、道教以及其他宗派的理论和功法,先生都有深入的研究。晚年,他潜心研究静功修持,归结为由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先天性命,再由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他许多著作、注释和书信留下丰硕的研究成果,给道教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珍贵的遗产。我同陈先生相处是在六十年代他主持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工作这一段时间,对他既严谨又创新的治学精神,十分钦佩,铭记心中。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资源,当代道教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传承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题。陈撄宁先生仙逝已近半个世纪,但其倡立"仙学"的历史过程,应当有补于当代文化建设和道教的创新发展。自觉承担复兴本土文化的历史责任陈撄宁先生生于1880年,当时正值中国政治和文化大变革的前夜,社会环境的变化自然影响到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及其追随者的内丹思想,认为陈撄宁学派所谓“仙学”是明清内丹思潮发展的结果,构成民国道教发展的一种新型。式对内丹内含的科学因素及其理论,通过对陈撄宁学派之介绍作了新的评析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我曾听陈撄宁先生讲授“静功”、“仙学”与《黄帝内经》,初悉道教养生学与我国传统医学有密切关系。尔后,在同道教界师友交往中,更确知道教很重视医药卫生之道,不少高道深谙医药之学。这既是出于自身保健养生需要,也是出于济世利人、修道积...  相似文献   

8.
<正>陈撄宁毕生从事道教学术研究,发展道教事业,为我国传统道教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深入研究陈撄宁道教文化思想,有益于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推进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有利于促进道教医学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华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陈撄宁,这位中国近现代道教的杰出人物,一生致力于研究仙学丹道,宏扬道家学说,为复兴道教事业、重构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突出贡献。安徽省怀宁县作为陈撄  相似文献   

9.
书刊信息     
《中国道教》1989,(1):63-64
中国道教协会道教经书简介一、《黄庭经讲义》作者:陈撄宁小32K本,约五万字《黄庭经》为道教讲述炼养的重要经典,分《内景经》、《外景经》二篇。我会已故会长、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就《黄庭经》二篇义蕴,沉潜探索,择其精要,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分类诠释,使其词能解,理可通,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讲义》后附《道藏》本《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原文。定价:批发0.80元,另售1.00 二、《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问答》作者:陈撄宁小32K本,约一万七千字本书为我国近代著名道教学者、养生学家、中国道教协会已故会长陈撄宁先生于1957年8月,应杭州市屏风山疗养院邀请讲学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在《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中所发现的陈撄宁先生的几篇重要佚文,在现有的所有有关陈撄宁的研究与陈撄宁仙道文献集成中,都未曾提及和收录。这几篇重要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