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从正名思想谈《公羊传》对孔子华夷大义的阐发林丽娥一、前言《庄子·天下篇》说"春秋以道名分",道名分的正名思想是孔子作春秋的要旨,也是他的基本观念。因为"名失则愆"(《左传·哀公十六年》),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  相似文献   

2.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孔子的正名主张,显见于《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于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近也!奚为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阈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于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子路与孔子问答,关乎卫君待子为政事。对此,还可从《论语·述而》中找到另一记载,此即于贡与孔子问答: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孔子家语》为文本,对孔子的差异心理思想进行研究。讨论的问题有:《孔子家语》一书的性质,孔子论类型差异与孔子论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由马承源先生等整理、命名,发表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  相似文献   

6.
《管子》一书,经历代学者考证,应是战国时期乃至秦汉时人所作。由于历史原因,里面存在许多错误,这就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困难。郭沫若称是书:"简篇错乱,文字夺误"、"号称难读",故此集十数家之考证,成《管子集校》。但是其《集校》有的只列前人校注而不做取舍,有的虽有选择然仍有可商榷之处,而且《管子》一书自身还有很多难点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以尹知章注、郭沫若《集校》为底本,参以他书,对一些问题作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7.
一、孔子与《易经》的关系讨论孔子与《易经》的关系,这也是一个老问题。这个问题可分为三方面:一是孔子是否读《易》。二是《周易》卦爻辞与孔子的关系。三是“十翼”与孔子的关系。关于孔子读《易》的问题,这本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史记》里明言: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  相似文献   

8.
<正> 《论语》樊迟请学稼章是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一篇重要文字,对这一章作认真的研究,对于把握孔子教育思想是很有意义的。这一章的原文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孔子答樊迟的话,清楚地反映出孔子的  相似文献   

9.
《孙子十家注》考辨(续)谢祥皓四、关于孙星衍《孙子十家注》(一)孙星衍《序》与华以《叙录》究竟说明了什么?时至清代,对《十家注孙子》用力最大,而且也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就是孙星衍所刊《孙子十家注》了。其书最初刊于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封面题曰...  相似文献   

10.
《荀子·劝学》不仅开篇的论述别具深意,暗示了荀子的教诲是对"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说的,而且整个篇章全面继承和阐发了孔子的"君子学"思想,鲜明地揭示了孔子"由礼行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荀子承续孔子的思想见识,既区分无心向学的人与有志从学的人,又辨明立志向学者的德性或知性品级的差异,强调对不同德性品级的人应该实行不同的教诲。由此进一步,荀子不仅揭示了成为士君子的修学途径与内容,而且指明了有志学人从学受教的原则,即亲贤师与隆礼义。荀子希望通过礼义教化培养出德行完美的儒家士君子,并谨防有志学人因不懂得修学礼义而误入歧途,学成了一个陋儒或散儒。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周易》经文"乐其辞"的解读方式,马王堆帛书《易传》就言语问题阐明了如下观点:其一,君子的言与行是招致吉凶的关键,亦是君子与其臣属、民众乃至天地相沟通的重要途径,作为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其二,从性质上来看,言有小人之言、君子之言与圣人之言的区别,圣人之言即为《周易》卦爻辞所承载的"古之遗言",亦即古代先王、尤其是周文王的仁德之教;其三,君子出言的原则和方法有多种,如"言当其时"、"易其心而后呼(语)"、使用"同心之言"等,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君子的德行。借助于对言语问题的阐发,帛书《易传》向我们展示了孔子言语思想背后广阔的道德境域,此正与六篇文本"观其德义"的思想主旨相契合,也是先秦儒家言语问题的根本归结点。  相似文献   

12.
<正>伊斯兰教逊尼派有两大思辨教义学派:艾什尔里学派、马图里迪学派。马图里迪学派起源于中亚撒马尔罕,历史上随突厥人的西迁而逐渐传至伊拉克、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埃及等地。奥斯曼帝国(1299—1922)时代,这一学派享有重要地位。时至今日,该派在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朗、伊拉克、中亚、南亚、东亚、东南亚等地依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诗经·关雎>是孔子及早期儒家最重视的篇章之一,但西汉以来后儒所言<关雎>主旨却是说法纷纭.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言<诗经·关雎>主旨是"改",即由"好色之愿"到"返纳于礼"的转变.孔子及早期儒家对<关雎>的重视,反映了孔子希望"正夫妇"之礼的愿望,以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重视婚姻家庭伦理教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15.
《春秋公羊传》(以下简称《公羊传》)是战国、秦汉之际的儒家解释《春秋》的一部传述,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在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为近代革命者拿来作为改良维新的武器,其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今人有关《公羊传》大一统和历史哲学的研究著述很多,但《公羊传》丰富的思想内容,并不止于它的大一统思想和历史哲学,强烈的复仇意识,也是《公羊传》的特异之处。我们  相似文献   

16.
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论语》正是孔子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诸方面总结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以利于深刻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周易》经文"乐其辞"的解读方式,马王堆帛书《易传》就言语问题阐明了如下观点:其一,君子的言与行是招致吉凶的关键,亦是君子与其臣属、民众乃至天地相沟通的重要途径,作为君子,必须谨言慎行;其二,从性质上来看,言有小人之言、君子之言与圣人之言的区别,圣人之言即为《周易》卦爻辞所承载的"古之遗言",亦即古代先王、尤其是周文王的仁德之教;其三,君子出言的原则和方法有多种,如"言当其时"、"易其心而后呼(语)"、使用"同心之言"等,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君子的德行。借助于对言语问题的阐发,帛书《易传》向我们展示了孔子言语思想背后广阔的道德境域,此正与六篇文本"观其德义"的思想主旨相契合,也是先秦儒家言语问题的根本归结点。  相似文献   

18.
<正> 恩格斯说过,任何一种新学说的产生,“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孔子思想固然有它深刻的时代根源,但与前人提供的思想材料也是分不开的。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孟子则称“周公仲尼之道”(《孟子·滕文公上》),都说明孔子对周文化非常重视,与周公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  相似文献   

19.
孔子“正名”思想的语用学意义及社会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正名"思想,是其重视"言语"的结果,这种结果又是其政治追求的需要、当时社会政治生活及政治交际活动的需要。"正名"思想又以其"无所苟而已"的言语谈说态度及其不同体现,表明孔子注意到了人际沟通中的一些重要的语用原则。这些语用原则与西方逻辑的语用原则既有同也有异,是时代的产物,也具有了时代的精神,并因此具有了"正名以正政"的社会功用。这仍然是我们今天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鸠摩罗什入关后《大智度论》的译出,使中国学僧首次接触到了较为详细的印度佛身理论。庐山慧远正值此时,较早学习了《大智度论》,并就佛身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法身”存在的诸多疑问求教罗什。在两人的书信集《大乘大义章》中,慧远将法身理解为有形有相的实体。与罗什交流后,慧远对法身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纠正,但法身实有思想仍未改观,这为晋宋之际佛教义学的转向发挥了重要的理论铺垫作用。因此,探讨东晋庐山慧远的法身思想,有助于凸显其在中国佛学思潮转向中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