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2 0 0 1年 5月 1 0日 - 1 2日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济南联合举办了“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 ,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 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大会。与会代表畅所欲言 ,积极争鸣 ,展现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与会代表们回顾了 2 0年来文艺美学的发展道路。王杰认为 ,文艺美学学科的产生实现了两个转折 ,一是从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折 ,二是从本质主义美学向非本质主义美学的转折。与会代表主要对以下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一、关于文艺美学的学科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美学的出场,既与审美对于环境的关注之应用相关,又同当代艺术拓展自身而走向环境有关。正如我们的艺术概念已经被拓展一样,我们对环境的理解因而也得到了拓展,从“被拓展的环境感”到“环境经验”都由此凸显了出来。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鉴赏环境”的观念也拓展了环境的意义,关于自然的关学亦必须被考虑在其中。此外,环境美学与自然关学、环境关学与应用美学、环境美学与环境伦理学、艺术与环境这四大关系,已构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问题。环境美学更广阔的未来正在逐步地展现出来,这是因为,“环境价值”在人类生活当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环境美学角度考察道教驭水实践的双重表述。从宗教仪式到文学文本,道教驭水实践的表述重点经历了由人神关系、人人关系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和转变。论文通过透视这一套融现实目的、审美态度与道德精神于一体的文化生态系统,旨在揭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超 《美与时代》2015,(2):19-22
与生态批评领域"生态"与"环境"之辨的针锋相对相比,我国美学研究领域对二者的区分和关联的认识却更具有包容性。"环境"是一种审美对象,具有宽泛性和包容性;"生态"是一种关系,是观察和研究事物的一种新视角。"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无所不包的"环境";"生态美学"是"环境美学"的重要理论立场和未来发展方向。不管是"环境美学"还是"生态美学",作为哲学的分支,都是对环境审美某种模态的理论阐释,在实际审美过程中它们并不单独存在,并时常与艺术审美、生活经验和理论思维等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丁宁 《美与时代》2013,(3):9-13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与环境美学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实践较之于理论研究更为活跃和领先。目前我国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逐渐关注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的认知、理解与实践,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来争鸣和探索,希望在这种争鸣和探索中达成对公共艺术符合逻辑的、具有学科意义的共识,以便促进公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境伦理学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环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等十大问题的广泛研究和探讨,初步形成了或明确了理论框架、研究界域和价值立场,同时也提示了中国环境伦理学未来的发展路向应当是:建构一种既基于“地方性知识”又兼容“普遍性知识”,既具有形上价值启导又具有实践效度的环境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日本《现代与思想》季刊,连续三期刊载了以《斯大林主义研究》为主题的大型学术讨论会的记录,对斯大林的思想和实践,从哲学、政治、经济、法学、美学及其国际影响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同哲学思想有关的点滴材料。转折  相似文献   

8.
王世德教授确立的审美学,使美学研究豁然开朗,让美学回归到实践、认识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奠定了美学源于实践、服务社会的理论基础,使中国当代美学闪耀光辉,增添了生命活力,更为生命美学研究开拓出崭新的广阔道路。他筚路蓝缕为中国当代美学建造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9.
程相占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中国诗学、文艺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等。近年来,他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是生态美学研究。综观他多年的学术研究,可以看出,不论他从事哪个领域,都贯穿着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即强烈的学科意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话语创造。也正是由此,程相占教授在从事生态美学研究时,才不断突出生态美学的学科特性,并且在深入阐述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环境美学之间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程相占教授为生态美学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概念,比如,生态审美、生生本体、文弊、生态智慧C和生态实在论等。在程相占教授的努力下,生态美学的中国形态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其中,他的3份相关论著已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辞条。  相似文献   

10.
1 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有着由量到量的渐进性变迁,又有着由量到质的飞跃性转折。哲学家康德曾指出:“人类完成其全部天职的历程,看来就是不停地中断”,历史总会“遇到一个转折点(Punctum Flexus Contrarii)”。 何谓历史转折?历史转折是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特殊状态,即特定历史时代的人类实践活动方式(主要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派生的思维方式)出现了整体性和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我校承担了省级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科小组协作学习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和实践,提高了全体参研人员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年来,我们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搭建了小组协作学习平台模式,营造了协作学习的网络资源环境,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习模式,使网络化境更加科学、灵活、多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颌面外科与美学有密切的关系.以美学的经典概念为指导,以当代文化潮流为背景,讨论颌面外科的美学意义和特点,为学科实践探索美育要求.提出了颌面外科实践中三个美学关系:正确和美,标准美和个性美,自由美和依存美.正确地满足美学对颌面外科的要求,有助于患者的社会归属感,实现美和德的学科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来,朱立元教授在美学研究方面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首先专攻黑格尔美学;由研究西方古典美学逐步过渡到研究西方现当代美学,同时学习中国古典美学;在研究美学史和反思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建构起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世德先生三十多年来退而不休,日新精进,老而弥健,学术收获粲然可观。王世德先生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创立者,更是其持续的拓展者。在美学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了“感觉—理想”论美本质观与审美学之美学观;在文艺美学方面,他为文艺美学学科勾勒出了宏大细密的学科轮廓,更继而开拓出文艺美学之部门美学研究,在戏剧美学、摄影美学、影视美学、文学美学等领域均有示范性专题成果。在中国美学研究方面,他以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为范本,论域兼及儒、释、道,以精敏之思总结中华古典审美个性,丰富其自身文艺美学理论。先生继而超越传统美学艺术中心论,由艺入世,开创性地倡导生活美学,并在广告美学等领域做出可贵探索,引领后学。  相似文献   

15.
1985年3月14日,上海市美学研究会召开年会。与会者围绕美学理论和社会实际中的美学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兹报告于后。美学要发展,方法要更新与会者认为,不管是研究美学的哪一分支学科,方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应该提倡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否则,不利于美学的发展。市委党校许明认为:方法要革新,观念必须首先突破。美学研究中的认识论问题,不是  相似文献   

16.
罗纳德·赫伯恩1966年发表的论文《当代美学及对自然美的忽视》是环境美学兴起的标志,他在这篇论文及后续研究中提出的多个主题对环境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别于用艺术同化自然的那种如画性景观欣赏旧范式,赫伯恩关于艺术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启发了"按自然所是"来阐发自然审美特征的原则,推动了20世纪中叶传统自然美学向环境美学的过渡;赫伯恩关于"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启发了环境美学中以卡尔松为代表的科学认知途径和以伯林特为代表的审美参与途径,但他自己更倾向于这两种途径的结合;赫伯恩提出的形而上想象概念则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并引发了环境美学中关于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的讨论;赫伯恩对环境审美经验特征的描述倾向于达成某种多元的融合,这种主张也预示着环境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7月23日,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等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休闲哲学论坛暨身体美学专题会议"。与会学者们在这个丰盈的文化空间聚集,探讨身体与休闲、生态、日常生活的关系。论坛围绕"从学科定位到研究范式""探究身体美学与休闲美学及其他学科关系""勘探传统文化中的身体美学思想""敞开超越西方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8.
陈向义 《哲学动态》2004,(10):36-39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呈现出多彩纷呈的局面,这种局面是在"走出传统实践美学的困境"中产生的.传统实践美学是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产生的,到了80年代,它逐渐成为中国美学的主流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生物医学与美学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250014)陈少宗科学美学是由自然科学和美学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具有无限深入自然现象本质的能力。一切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有效指导,就在于它们是从无数个别现象中抽...  相似文献   

20.
广告美学是广告学和美学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对于广告美学的研究,国内方面将美纳入实践活动领域予以考察,抓住广告及广告审美的行为性、行为关联性和互动性;在国外,则将广告美学当成商品美学或营销美学来进行研究,主要是研究商品、人与商品的关系,尤其是人对商品的审美关系,提高广告的美学功能,使广告在沟通产销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