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近100年来中医学的重要地位和当代中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在技术、投资和人才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探讨传承和发展中医学的辨证关系以及发展中医学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中医学医疗、教育与科研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其对<周易>形成和发展具有内在而深刻影响:"书卦同源"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且"书"之发生在前,是为本源;<易>之经文是对卦爻象的意解,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的结果;<易传>之<象>主要倾向象形思维,<彖>为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3.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对于唐宋以来的"以禅喻诗"的诗歌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后人对其"以禅喻诗"之旨莫衷一是,但均无中其肯綮,本文从"以禅喻诗"的源头——禅宗本体入手,指出严羽"以禅喻诗"就是通过诗来传达色相俱泯、色即是空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4.
“参究念佛”是否为“禅净双修”法门,古来佛教大德多有争论。憨山德清主张“参究念佛”即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净归禅。蔼益智旭则认为“参究念佛”只是禅宗法门,非是“禅净双修”,其说重在摄禅归净。  相似文献   

5.
6.
"人禽之辨"的问题标示着儒家对人的独特理解.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很幽微,不易区别也.此幽微难辨处即在于,虽然较之禽兽,人的情感直觉中具有"是非之心"的价值自觉反思力,但一个现实中的人是否真的拥有对此价值自觉能力的自觉,是否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非沦于禽兽,则是有待于"由仁义行"的不断实践...  相似文献   

7.
8.
梁武帝天监三年"舍道归佛"的诏书,实应受到很大的质疑:一、这么大的事,<梁书·武帝纪>(含<南史>)没有记载;二、梁室初建,在急需收拾人心之际,是不可能以此再添新的乱子;史书中所载的崇佛举措最早在天监十六年,也说明了这一点;三、天监初年,梁武特别崇信祥瑞以安定人心,自不会一下抛开道教;况且,诏书中以周、孔为邪,极尽侮辱、谩骂之辞,也不合梁武帝一贯尊崇儒教的性格.因此,其可信度就要打上很大的折扣,这或许是佛教徒在佛道论争中自张其教而编撰.  相似文献   

9.
探讨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经验.回顾性分析32例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病例.结果32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5天~10天,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胆道术后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胃的功能性病变,经综合保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运用哲学的观点认识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胃食管返流之间的关系,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返流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2~4岁儿童对"大""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小林 《心理科学》2005,28(4):981-984
本研究以2~4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岁儿童还未了解大小词义;2.5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的搭配;4岁儿童9成能掌握人与物间相对大小的匹配,但仅一半儿童掌握三个同类物体同时比较时大小相对关系,即4岁儿童还未对“大”“小”词义完全掌握。实验表明儿童掌握“大”“小”空间形容词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绝对禁止到相对灵活,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外界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13.
近10多年来,不断有新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取得很大进展,如药物的联合应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及硬化剂注射术、冠状静脉栓塞术、肝移植等.对以上治疗方法及其利弊、选择原则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的可行性和疗效.5例胸腔胃-气道瘘患者,其中1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瘘口远端至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水平;4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瘘,在X线透视下置入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治疗.5例胸腔胃-气道瘘患者使用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操作均1次成功,瘘口封堵完全,能顺利进食,卧位呛咳症状消失,未出现气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使用双Y型气道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操作安全、近期疗效可靠,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易音》包含有六条易音研究条例,其中核心条例是"承其义则亦承其音"。这一关系原则中,"义"在"音"先,"义"是决定上下爻辞之间韵读关系成立的第一条件,在此基础上,音同或音近才能成为上下爻辞之间韵读关系成立的依据。通过对《易音》中的实例分析,发现此条例不仅贯穿其他条例,而且贯通顾氏整个易音研究。从清代易音研究的整体情况来看,可以说顾炎武易音研究条例成为易音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且具有丰富的易学内涵,对现代易学研究有着很好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