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6年5月7日上午9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罗曼诺夫·亚历山大博士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作了题为“当代俄罗斯东正教与国家关系”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历史上东正教的几次改革,指出俄罗斯文化是一元文化,即东正教文化,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哪里有俄罗斯人,哪里就有东正教。目前俄罗斯即将举行大选,各派政治势力都在积极拉拢东正教会。东正教会对此感到非常为难,一方面教会不是在天空中生活,要与国家协调一致;一方面又不想成为政治家们利用的工具。在斯大林时代,东正教神甫们曾被剥夺公民权,成为社会边缘人,而现在俄国政界却把东正教会置于社会中心,各派都想利用它。鉴于上述情况,东正教会规定:限制教会神职人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个人可以参政、演讲,但不能代表教会。  相似文献   

2.
大连是中国东北的海上门户,旅顺口是北方天然军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沙皇俄国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中东铁路并驻军。由此,许多俄国人连同俄罗斯东正教一起来到了大连和旅顺地区。1904年至1905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旅顺争夺战是日俄战争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为了追悼和埋葬俄军阵亡士兵的尸骨,俄国人在旅顺和大连建立了教堂、墓地和修道院。俄罗斯东正教从而开始了在这一地区历时半个世纪的传播活动。本文作者对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旅顺留下的历史遗迹和史料记载进行了田野调查,最终梳理出了俄罗斯东正教在大连和旅顺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3.
东正教经书的翻译和刊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1715年首届传教士团来华到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为第一时期。俄国传教士团并不重视东正教经籍的翻译,只有个别成员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第二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传教士团配合《中俄天津条约》中有关允许俄国人自由传教的规定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对传教士团职能的调整,着手翻译经书,为大规模传教进行准备。1900年到1917年为第三时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遭受重创之后,1902年俄国在中国设立主教区,传教士团利用庚子赔款大力发展东正教势力,经书翻译和刊印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界的东正教研究苑一博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派系之一。自1054年教会第一次大分裂以来,它曾经是拜占廷帝国、沙皇俄国等国家的国教。直至今天,东正教仍在东欧及近东一带广为流传,并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在日本、美国、中国等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者的东正教新作一经问世,便自然会引起俄罗斯读者的兴趣,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当代中国学者最为关心的问题。199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著名宗教学家乐峰的《东正教史》一书作为中国当代学术界系统研究东正教的首次尝试,成为俄罗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乐教授是中国东正教研究领域的权威性专家,他为人谦逊,对自己的事业十分执着,他的名字为研究俄国传教士团在中国的俄罗斯同行们所熟知。50年代初,乐峰教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尔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70年代末,他开始了自己的东正教研究生涯。8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6.
东正教传入中国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从中国黑龙江流域传入的。17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侵占了中国黑龙江的雅克萨城。俄国边防军的随军传教士在此先后建立了东正教堂和修道院,这是东正教传入中国的开始。接着,中国边防军于1685年前后抓获了一批  相似文献   

7.
谈到东正教,就离不开俄罗斯民族。中国的东正教主要随俄罗斯人的入境而传入,最早在清康熙年间。鸦片战争后,因沙俄对中国的侵略,东正教传播速度加快。除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内地城市外,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随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发展,沿铁路线传播。二是俄国农民越过两国的界河,把东正教带入中国。第三个途径与三个少数文化群体有关,这三个群体早年均生活在俄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东正教。他们移居中国后,把东正教也随之带人,分别是蒙古族之布里亚特部、鄂温克族之通古斯部和雅库特…  相似文献   

8.
俄国民族学中的萨满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民族学中的萨满教研究北辰萨满教在俄国的西伯利亚的各少数民族中曾有过广泛的传播,尽管后来受到喇嘛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深刻同化,但仍保留着许多痕迹,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至今民族学界高度重视萨满教研究,他们人材济济,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9.
伊·米·谢切诺夫(1829·8·1——1905·11·2)是俄国的大生理学家,也曾被誉为俄国的“唯物主义生理学和心理学之父和奠基人”。他的一生对生理学与心理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苏联著名心理学家谢·列·鲁宾斯坦、斯·阿·彼得鲁舍夫斯基的意见,他的贡献主要是:(1)在生理学领域中是中枢的发现,(2)在心理学领域中是心理的反射本质。(3)他给生理学与心理学提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即客观研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俄国曾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是它的国教,现在又是它的第一大宗教,它拥有占国民总数一半左右的教徒,教会组织遍及全国89个行政主体。作为一种信仰和道德因素,东正教目前在俄罗斯社会稳定和宗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东正教在俄罗斯的复兴.俄罗斯东正教问题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戴桂菊)便是我国俄罗斯东正教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中国伊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洪长有于2006年9月11日至14日随中国宗教代表团出席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和传统宗教领袖大会”中国宗教代表团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担任团长、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为顾问,由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界人士以及国家宗教局、外交部、中央统战部工作人员共14人组成。中国伊协研究部工作人员敏昶担任随团翻译。来自伊斯兰世界联盟、利比亚伊斯兰宣教协会、基督教联盟、俄罗斯东正教美国基督教理事会、罗马教廷、英国圣公会、以色列犹太教、日本神道…  相似文献   

12.
辽宁地区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场所是随着沙俄对中国东北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日俄战争期间俄军的进驻而设立的。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的统治被推翻,随着军队和侨民的减少,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逐渐减少,以致消亡。本文根据俄罗斯东正教在辽宁省留下的历史痕迹和史料记载,梳理了俄罗斯东正教在辽宁省的发展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社会与基督教●张雅平历史是一面镜子。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俄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俄国的东正教在“科学无神论”的猛烈轰击下,受到很大约束。一夜之间,俄国社会发生了剧变。当今俄国,社会主义成了过去,俄国的基督教——东正教又重新活跃在社...  相似文献   

14.
清至民国间,新疆是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收成最差"的地方,东正教在伊犁却有较"兴旺"的发展,这不仅因为伊犁与俄国的地缘关系,还因历史原因,大量俄国(苏联)移民迁至伊犁造成此现象,并且一些受俄文化熏染的当地人也接受东正教,伊犁旗人社会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影响。本文考察清末民国间伊犁东正教徒的来源、东正教堂的分布以及各派的情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最近,宗教文化出版社推出了曾传辉博士所著《元代参同学》一书,在道教文化特别是内丹学的研究中可谓独标新意。在国际上,《周易参同契》作为世界上最古的丹经早已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它比欧洲保存在威尼斯的希腊文抄本《圣·马克书稿》(Manuscrit of St.Mark)至少要早500年。英国传教士、数学家伟烈亚力教授(AlexanderWylie)在1867年伦敦教会出版的《论中国文献》中也认为《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现存最古的炼丹著作,就连俄国1950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炼丹术”条和俄国化学家涅克拉索夫(G.B.HekpacoB)著的《普通化学教程》也作了…  相似文献   

16.
在早期中俄关系史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扮演了文化使者和外交机构双重角色.自1820年起,俄国定期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团随团医生.这些医生除具有传教士团成员所共有的特性外,由于本身的职业特点,在随传教士团驻北京期间的活动又各有千秋.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随团医生及他们来华的原因、在华主要活动,进而由点及面,透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在中俄关系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并没有写出系统的伦理学专著,但作为道德思想家和实践家的托尔斯泰,在他的生活历程和不朽的文学作品中,却体现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我们通过对托尔斯泰道德生活的研究可见一斑;他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显露出他的“纯洁崇高的道德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他的道德伦理思想不仅给当时的俄国以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今日世界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本世纪以来的八十多年,列夫·托尔斯泰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尊敬和热爱。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如《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  相似文献   

18.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大“失真”姜建强社会科学报1988·7·14 马克思早期几篇文章中关于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论述张剑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1988年第2期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的第一步黄迎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发表一百周年赵兴良江西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动向俞吾金文汇报1988·7·14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源自于1936年的对于叙事者的观察是通过尼古拉·列斯科夫的例子得以展现的。不过这位俄国叙事文学作家的作品对于本雅明来说,倒不是真正的研究对象,而仅仅是点燃他的思想的契机。约翰·彼得·赫贝尔,他的《莱茵区的家庭常客的小宝匣》曾被本雅明在他文章的第十一节中详细地引用过,他要更适合作例子。他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后,东正教遭到苏维埃政府的压制。随后在三年的俄国国内战争中,大批保皇派东正教人士随落败的白军逃离海外,并于1920年正式成立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最高管理局,由此开始了俄罗斯东正教境内外教会长达八十余年的分裂。而后由于出现了对教会管理权与教区自治等问题的分歧,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内部出现分裂,最终形成以塞尔维亚卡尔洛瓦茨为中心的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以巴黎为中心但隶属于君士坦丁堡牧首区的西欧主教区和以纽约为中心的北美高级主教区。在苏联时期,俄罗斯东正教境外教会得以相对自由地保护和传播东正教传统文化,并且成为俄罗斯移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