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用的雨水     
正雨下到一天的时候,人们还在赞叹:这雨下得好,让人感觉凉爽,地里的庄稼和果树也喝美了。可是下到第二天时,就有人抱怨这雨一点儿用处也没有,真多余,白下了。这些被批评为没用的雨水感到很奇怪,因为它们跟第一天的雨水毫无差别,组成部分是相同的,看起来也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先来,一个后到,但是后到的偏得不到人们的欢迎,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们认为人们嫌弃它们来得晚,需要更长  相似文献   

2.
乡雨     
回乡小住,几乎纯粹是为了雨。城市也有雨。那雨是一无遮拦地铺天盖地跌落而下。城市所有的外表基本上都在水泥和柏油的包裹之中,不积存雨。雨沿路两侧浩浩成流而入地下水道。不多  相似文献   

3.
瓦上生雨烟     
正瓦上生雨烟,是一种意境。雨在瓦上最容易看得清楚,横的是帘,竖的是线。春天的时候,一只雀儿蹲在雨瓦上,羽毛被雨水淋湿,它就埋下脑袋,啄一下,再啄一下……瓦是用来挡雨的。雨在瓦上生烟,雨水顺着瓦,顺着槽沟,跌落而下,就汇在了一口雕龙粗陶大水缸里。缸里有金鱼,蝶尾、虎头、水泡,抖动一下尾巴,就沉到缸底去了。瓦呈一个弧面,小时候我用掌去击打,瓦就碎了。碎了的瓦,是碎瓦,也就成了一个瓦片。瓦  相似文献   

4.
正泰国是热带国家,雨水多、森林多、杂草多、地表湿润,非常适合蛇类的繁育和生长。全世界共有3000多种蛇,而泰国就多达1800多种,而且泰国人也喜欢养蛇和耍蛇。蛇类的大量繁衍,在繁荣了泰国经济的同时,也给泰国的电力供给带来很多麻烦。在泰国境内,经常发生因蛇类爬上电线杆偷袭鸟类,造成电线短路,致使大面积地区断电,甚至酿成火灾的事件,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看海"现象愈演愈烈,"一雨就涝"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痛点,我国城市建设中传统的雨洪管理方式以及以管道、沟渠为主的灰色雨水基础设计已经难以应付现代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雨水困境。本文从分析城市雨水排水规划的局限性入手,提出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应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让雨水包袱为城市解渴。  相似文献   

6.
动物小思     
正1生长在北方森林里的松鼠特别爱吃松子,吃不完时便在地上挖个坑,把松子埋起来,好等以后再吃。它在这儿埋一粒,那儿埋一粒,几天时间就埋了近百粒。谁知埋得多了、时间久了,当初埋松子的不少地方都被松鼠遗忘了,再也找不到了。而这些松子却在雨水的滋润下,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棵高大的松树。松鼠本来是贪吃松子的,可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关注农民的健康已引起各地重视,特别是去年的SARS和今年的禽流感的防治,更加强化了人们的这种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核心,是要解决农民看不起病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的问题.但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大的困难是筹资.国家将对一些地区财政拨款10元钱,同时要求地方财政也提供10元钱,尽管中央这一要求得以落实,但面对医药费用如此昂贵的现实,也仍使人有些杯水车薪之感.为了解决资金上的缺口,一些地方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将乡(镇)卫生院或转为股份制,或出卖给个人经营.据一些地方的实践,卫生院转制后,经营情况确有较大的改善,来卫生院看病的人多了,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也较前稳定,一些卫生院的设备、房屋也有所扩展.总之,乡卫生院有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①风雨之中,鲁秀英提着饭盒跑来了。她也是一头雨水油光光,一脸汗水亮晶晶……风,呼呼呼……雨,哗哗哗……评析:“风,呼呼呼”;“雨,哗哗哗”,在风雨交加之中,脸上的汗水和雨水搅在一起,怎能分得清呢?所以说,“一头雨水油光光,一脸汗水亮晶晶”之说不当。②外面,淡碎的月光洒在无边无沿的旷野上,拔地立起的峰火台隐隐可见,它象一尊铁打的巨人,显得威严、英武。评析:月光只有被树叶、篱笆或其它网状物遮挡,投下的影子才显得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乌达伦差丘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植物天堂。这里阳光明媚,雨水充足,空气清新,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在这样良好的生存环境之下,各种各样的植物都使出浑身解数,拼尽全力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正因为有着良好的生存条件,所以植物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在小小的丘陵地区,竟然同时存在着几千种植物!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乌达伦差丘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植物天堂。这里阳光明媚,雨水充足,空气清新,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在这样良好的生存环境之下,各种各样的植物都使出浑身解数,拼尽全力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正因为有着良好的生存条件,所以植物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在小小的丘陵地区,竟然同时存在着几千种植物!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大量不透水界面出现,造成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水循环系统被破坏。剖析当前城市雨水循环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设计案例,强调景观植物在城市景观雨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城市水循环过程中植物选择的方法,以促进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雨,雨,雨……我所在的城市,烦人的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两三个月里几乎一直在下,每天都阴雨连绵。所有的日子都已经被雨水承包,就算所有人都在呼唤在外流浪的太阳,太阳也仍然不给半分面子。望着窗外下不完的雨,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乡下父亲穿着蓑衣,走在田埂上的身影,想起了乡下远去的蓑衣。我只记得小时候,蓑衣安静  相似文献   

13.
贺莹 《美与时代》2005,(3):77-80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枝奇葩.终其一生的创作,诗的数量不过90余首,虽然数量不多,却开拓了一条中国新诗创作的新路径.众所周知,为戴望舒奠定诗坛地位的诗歌是<雨巷>,但是<雨巷>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创作风格,而且也不能反映他以后对诗歌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过程.对于戴望舒诗歌的研究,应该有更广阔的视角和宏观的把握,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雨巷>,给人以戴望舒的作品风格局限于此的错误印象.所以,戴望舒的诗歌是复杂而充满了艺术之思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时期,便能代表他的诗歌风格的.如果仅仅以戴望舒自己的诗歌理论<诗论零札>为标准,来论述戴望舒对诗歌形式的思考,就会走向偏颇.作为戴望舒的好友施蛰存曾经写道:"据我的猜测,对于新诗要不要用韵的问题,望舒对自己在三十年代所宣告的观点,恐怕是有些自我否定的."(1)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国当下城市和乡村人地空间的矛盾逐渐呈现出来,城市出现了一些"城市病"乡村呈现出一种"空心村",这种特点不利于人居的发展,有悖于中国的人居精神。中国特色小镇的构建是当下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但是特色小镇的构建过于急功近利就会出现一些不合实际的构建方法,所以从中国的传统村落中提取一些要素来构造特色小镇是一种理想的模式。广西到现在为止依然保留了很多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有些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有些是具有地域特色。而桂北是广西传统村落最密集的地方,桂北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有平原、河谷、山地还有丘陵等较多形式,桂北地区民族也比较多,有汉族、瑶族、侗族、壮族、苗族等,所以说多民族的文化和融合以及地形的复杂性就构成桂北地区传统村落多种多样、特色性比较强。文章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查找文献、资料等方式,对桂北地区三江程阳八寨、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大圩古镇、兴安县水源头村、富川县秀水村及贺州市昭平县黄瑶古镇等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空间布局分析,针对各族不同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研究,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得出规律,进而提取传统村落的元素来构建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5.
潦水 《天风》1994,(7):33-33
曾看到《天风》上报道,有些地方,信徒没有足够的聚会处所,雨天撑伞,晴天在烈日下聚会,心中十分难过,常祈求神早日赐给他们有一个能安静崇拜的处所,也希望政府大力落实宗教政策,各地两会给以帮助。 但是,当我看到《天风》报道,有些地方,以建堂的名义到处发募捐信的时候,心中也不是滋味。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我默默地思想,默默地求神带领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友情的树枝     
友情更像一棵树,只要你细心,它就可以枝繁叶茂。但是这棵树,有些枝条要好好地保护,而有些枝条却要果断地修剪掉,树才能顺利生长。有一枝叫敏感。它总是放肆地生长着,烦扰着我对朋友的心情。我曾经过于注重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而不关心原因。我总认为友情应是专一的,最好的朋友只有一个,也要求朋友对我也同样专一,永远充满热情。无论何时我需要帮助,甚至半夜把朋友从梦  相似文献   

17.
雨魂     
海金华 《天风》2010,(11):58-59
<正>有些时候,雨下得很干净,一溜走来,后面跟着太阳。雨很温柔,太阳也不暴躁。有些时候,雨下得很浑浊,整日倾盆,像上门讨债的泼妇;或整日阴霾,像丧夫亡子的怨妇。雨也会带来灾难,挪亚时代便发生过一起此类的事件,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连"天上飞的"都得老实呆在方舟里,更何况"地上爬的"。鱼也许是因为洁净的缘故,圣经里没有说要让挪亚带上"水里游  相似文献   

18.
每年11月到翌年的3月是科威特最好的季节。白天,风和日丽,可穿毛衣,晚上,凉风掠过,带来阵阵寒意,有人穿起了羽绒衣。有时还下点雨,雨水滋润后的沙漠,出现了少有的青绿,长出了小草。沙漠中生命力最强的骆驼刺,经雨水冲刷后,变得柔软多刺。科威特人利用这美好的时辰,到沙漠支帐篷,感受他们的祖先贝都因人古朴豪放带有野味的游牧生活。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事宗教工作十余年来,陆续不断地听说或发现一些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一些当地政府宗教主管部门,直接任免基督教“两会”负责人和成员,在有些地区还是一个普遍现象。今年和明年在一些地方又到了基督教“两会”换届选举的时候了,个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追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如果我们追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伦理道德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回答却并不一致.可以说,对中国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点头称许的少,摇头批评的多.不可否认,中国当前的伦理道德状况确实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有许多在人们看来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遭到破坏,近年来社会对"诚信"品质的呼吁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