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君子"笔墨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代表,讲求的是有笔有墨、笔墨交融的写意精神,从"四君子"的笔墨语言入手剖析写意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是最有效的途径。"四君子"以独特的笔墨特质,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即"物我相通""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文人画的绘画理念以禅宗思想为宗,注重气韵以及自我的表达,讲究的是笔墨情趣,重视对自我感受的表达而非对所画物象进行情景再现,提倡"宁静致远、不外于心"。石涛在"狂禅"思想的影响下,文人画提升到了认清自我、表现自我的新境界。《苦瓜和尚画语录》详细阐述了石涛一生的艺术实践成果以及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与拓展,同时还提到了笔墨、皴法、构图等具体问题。他的"一画论""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等主张都融入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感悟。石涛的绘画理念以禅宗思想为主导,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观念,是融合了禅宗思想而自成一体的绘画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笔墨在中国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特质的形态。从张彦远首次使用"笔墨"到石涛关于"笔墨"的见解,已经把"笔墨"谈得再透彻不过了,因此,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唯有具有更宽阔的胸襟与胆量,加上脚踏实地的苦练,才有可能实现对古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当笔墨超于形象之外,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时,笔墨成为其艺术生命诞生的基础.尤其对于写意画而言,无论是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山水画的意境构筑,还是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笔墨之于写意画,尤如道家之谓"道",无所不在并且化生万物.  相似文献   

5.
"追攀笔墨幸同时,苏季如今不愿师。自托柳州曾指授,年来稍稍许言诗。"王灼不仅是宋代著名科学家、文学家,还是音乐家,既"幸同时"也"追攀笔墨"。笔墨是中国绘画从古至今绕不开的传统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和核心。中国画的意境营造和气韵的生动性要依赖笔墨来呈现。笔墨是工具和材料,也是中国绘画亘古不变的审美对象,是技法,也是墨白意象之心迹,是情注笔端的承载者也。大涤子说"笔墨当随时代",是说笔墨也是呈现气息、面貌、个性风格和时代特征的手段,当因人、因境、因时有所不同而有区别。天下万物皆由笔墨成心象。老子讲"计白当黑",是哲学概念,更是中国绘画之大法,黑白的阴阳变转是由笔墨的正侧顺逆、干湿淡浓体现和表达的。笔墨道正,黑处生花,白成妙境。  相似文献   

6.
我这次到豫南山中写生,使我又一次感受了久违的鲜活.如果说以前的写生是到生活中去化解案头上学习的传统笔墨和经营,那么这一次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万类性情",学会用心与自然交流并抉微择要,为我所用.特别是与山中人的交流,他们的朴素和毫不掩饰的热情与那山那水一样厚重、清淳.  相似文献   

7.
"情到深处"是我研读崔白的代表作品《寒雀图》时得到的最深的感受。该画无论是在写生与构图、笔墨表达或是意境创造中都充分融入了崔白从自然中所获得的强烈的情感体验。画家擅长描绘那些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相互联系的花与鸟在运动中的姿态,诠释着属于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将对生活、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天真生动的花鸟情趣通过精湛的写生功底以爽快自由的笔墨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郭峰 《美与时代》2016,(9):30-31
水墨人物写生中,在研究造型、锤炼笔墨、以形写神的基础上,对其"意"的探寻尤为重要,要发挥意象思维,从眼中之象到笔底之象形成笔墨转换,表现出意中之象,追求象外之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的哲学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画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它以线条作为绘画造韵、造意的基本要素和手段,这来自于中国哲学对"意"和"象"的深入解释.它把空间的点线分布和时序性的笔墨流程统一在画家的心灵感悟和自然表现的天人合一中.  相似文献   

10.
历史辉煌悠久的写意画小品,是中国写意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指导学生解析、赏识历代大师们的"笔墨"与"程式"的同时,探究当今名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赋予时代新义,对提高写意画小品教学和创作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红色革命"为主题对山水画在意境与章法、笔墨、设色、材质等方面进行题材研究,梳理"红色革命"与山水画的关系,丰富和完善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题材。建立以广西为代表的"红色革命"题材山水画在表现语汇在笔墨、用色、材料等方面探索新的研究模式,"红色革命"精神与山水画结合所产生的文化自信和崇高信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当时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画家个人创作的影响下,南宋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北宋山水画气势雄浑、规整严谨的风格相比,南宋的山水画更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展现其内在的文化韵味和诗情画意。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南宋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构图形式和意境表现上。南宋山水画在笔墨上追求"简",通过"斧劈皴"的手法体现笔墨的苍劲,在构图形式上注重"边角式"构图,在意境的表现上讲求"虚实相生""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13.
"半千独有千古更在墨",龚贤的画法在清代复古主义统治着整个画坛的年代里,尤为突出。在运用笔墨方面,不仅师承渊源,师法造化,而且加入自己的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形式。文章通过临摹探究《夏山过雨图》,对龚贤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进行更进一步了解,以在创作中更有画理可循,进一步丰富了笔墨运用。深入研究龚贤山水对我们的学习道路有深厚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人对笔墨程式的认知和实践经历了由"法"向"理"的漫长深化过程,充分显示其"生长性"特质;通过历史的梳理为探讨笔墨程式并非僵死之古法,而是中国画生生不息的创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笔墨是中国画技法的精华,是中国绘画中具有显著民族特色本质的因素之以。同时还有一个与笔墨相配重的表现形式——留白。"留白"在许多种类的艺术品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而中国画中的留白既更好地发挥了笔墨的优势,又体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留白"是组成中国画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中国画审美观念的产物,文章将从留白、空白、气韵、虚实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画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画家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笔墨运用方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笔墨并重,虽用笔数很少,但却蕴含着充实、厚重的意境,并以水洇的方式传达出"墨点不多泪点多"的深刻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黄宾虹的笔墨特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白宾虹"时期,另一个是"黑宾虹"时期,他对笔墨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黄宾虹曾经两次到过桂林进行旅行写生,并创作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在他的一生当中,桂林的山水对他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晚年时期他还根据记忆创作了很多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作品。然而,黄宾虹在桂林期间创作的作品和后来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在笔墨特征上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代表清初中国山水画坛正统一脉的"四王",占据了当时画坛的绝对话语权。王原祁在"四王"之中年纪最小,但他的艺术成就在四人中最高。在其画学论著《雨窗漫笔》中,他强调作画应当"理、气、趣"兼备,作品才能达到品评的标准。笔墨作为王原祁书画创作的重要部分,及其书画品评中的核心要素,在《雨窗漫笔》中有大量论述,故从理论角度来解读王原祁笔墨中的"理、气、趣",感知其中蕴含的笔墨奥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并不仅仅是由毛笔、墨水画在宣纸上的画,而是以其程式化技法为特质,依着艺术实践编织出"画谱",追求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为目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及审美特征。其实"谱"只是一个氛围与框架,能够体现出中国画品格的仍在毛笔工具上,尤其显现在毛笔的锋端。画家能以文人风度,信手笔墨,挥洒出雅致情趣,顺"谱"行事,笔墨是天,笔墨是地,随意点划乾坤,豪情充满天地。所以要画出真正的中国画,就要有"谱"。  相似文献   

20.
"点"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或作为某种寄意的载体,其表现的内容是丰富的,尤其在山水画领域体现得更为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