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9年第3期载杨献珍同志1978年12月19日给编辑部的信,他要我“举出确实的证据”,证明究竟他“在什么地方讲过‘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并“尽快在贵刊上公开答复”。很抱歉,我没有即复。杨献珍同志催之不止一次,1981年5月又在答复一位同志的文章中提起这件事:“1977年有人说  相似文献   

2.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8年1~2期合刊有吴江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在该期第45页上说杨献珍讲哲学根本问题时,“当涉及到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时候,多数话就不能听了,不仅不能听,还要批判。比如他讲,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又在同页上说我提出“综合基础论”认为五种经济成分是  相似文献   

3.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1978年第1—2期合刊本第46页上载有吴江的这样一段话:“否认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在认识上、行动上不发生任何错误。毛主席针对这种倾向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真理不是一次可以认识的,机械唯物论  相似文献   

4.
《哲学动态》编辑部: 贵刊1991年第6期登载的胡新和同志所撰《现代物理学与认识的主体性讨论述评》一文,其间对拙作《相对论时空理论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第29—42页;以下简称《再认识》,引证时只注页码)的批评,我不能同意。请允许我发表如下几点意见。 1.胡新和同志不对拙作做任何具体分析就指责我“曲解‘四维时空’概念”,这是无法接受的。胡同志应该看到,我对“四维时空”的认识是与何祚麻同志相对独立的,是直接  相似文献   

5.
吴江同志在《哲学研究》1978年第1、2期合刊上发表了《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以下简称《两条战线》)一文,该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哲学命题——“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同时还提出了支撑这个哲学新命题的新论点。我们认为,这些哲学上的新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6.
来函照登     
《哲学研究》编辑部:发表在贵刊1992年第3期的拙作《解决休谟问题的一个尝试》,有参考文献两条及附注,请予补正:①L. J. cohen: "The probable and the pro-  相似文献   

7.
《哲学研究》编辑部:拙作《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哲学思考》在贵刊1987年第11期上刊登后,我陆续收到了一些读者的来信。其中有两封信较有代表性,现寄上,供你们参考。这两封信反映了两种不向的观点。一种观点期望对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8.
《哲学研究》编辑部: 贵刊从1979年第3期起连载杨献珍同志的三封信,要求我回答他提出的问题,我未即复。我认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是暂时冷却一段好。我那本出版于三中全会之前的小书是准备修订的,其中,在已经逝去  相似文献   

9.
编者同志: 《哲学研究》1979年第3期,第7期在“来函照登”栏里,连续发表了杨献珍同志的三封信,在第5期上又发了他的《关于“合二而一”的问题》一文,并组织展开了讨论。这件事,在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我国哲学社会科  相似文献   

10.
《哲学研究》1980年第9期刊登了吴江同志《再谈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以下简称《再谈》)一文,对我们的《论哲学中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文进行答辩。虽然我们不同意吴江同志《再谈》中的基本观点,但对他的答辩本身是欢迎的,因为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关系到如何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建国以来哲学领域斗争的历史经验的大问题。这对于我们坚定地  相似文献   

11.
姚大志同志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6期上发表《意识形态与科学》一文(以下简称“姚文”),评论拙作《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载《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姚文”澄清了拙作中的几个不妥之处,也提出了某些有启发性的见解。但令人遗憾的是,“姚文”不仅未对拙作所  相似文献   

12.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发表了何畏同志《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一文,其中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存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题,何畏同志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许多语录。我对于该文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已写了一篇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1979年6月26日至同年7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籍作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写作背 景〔东德〕J·贺蒲内尔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关于“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学习札记邹贤敏等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哲学意义 黄永奎菏泽师专学报一1979年第1期《反杜林论》的产生过程和历史作用 〔东德〕H·乌尔利希等哲学译丛 1979年第4期毛泽东同志对“剥夺剥夺者”、社会主义 国有化理论的伟大贡献潘治富贵阳 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光辉的榜样伟大的转变—试论周恩来 同志从革命民主…  相似文献   

14.
于光远同志在《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认识》(见《哲学研究》1988年第3期,以下简称《再认识》)和《马恩严格区分“公有”与“社会所有”,不应都译成“公有”》(见《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第1期)两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笔者认为此论极是。但是,笔者又认为于光远同志对社会所有制的理解与马恩的论述相悖之处甚多。究其原因,于光远同志是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所有制就是共产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到《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发表的谷方先生《中国哲学史上的“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以下简称谷文)一文。此文主要批评了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笔者是该书著者之一)以及拙作《试论理学与反理学的界限》(《哲学研究》1982年第11期)一文中关于理学史上的反理学斗争的观点。《哲学研究》编辑部在谷文前面加了编者按语,其中说:“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我认为,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而且恰恰是由于各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我在《哲学研究》1993年第3期《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一文中谈到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实质,解庭晨同志就文中某些问题提出商榷(见《哲学研究》1993年第9期《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实质》,以下简称“解文”)。本文就“解文”提出的问题做如下答复和讨论,以便加深对问题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刘永川同志的《一个辩证命题的形式化》(简称《化》文,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6期),对我的《“矛盾”命题的无矛盾形式》(简称《矛》文,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1期)进行商榷。《矛》、《化》二文均以将辩证命题“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Ω)”形式化为宗旨。围绕此宗  相似文献   

18.
黄克剑同志的《我是在什么意义上“借用马克思的话”的?》(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9期)一文,就我的《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9期)一文的某些涉及他的批评意见提出反批评,我表示欢迎。我觉得其中有些是双方行文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周易哲学研究,东方明同志在《哲学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一期的学术评论中,对我所著《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及其(续一)一书不指名地提出指责,我在《哲学研究》一九六三年第二期的短文中予以答复,并说明为着从全面地谈清楚问题另作专文答复。《哲学研究》编辑部在按语中认为展开的讨论是有益的。东方明同志  相似文献   

20.
关于旧式分工范畴理解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学术争鸣的精神,笔者在《哲学研究》1986年第8期的《也论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的消灭》一文中,就秦庆武、郝振省等同志有关“旧式分工”及“旧式分工”消灭的某些观点,阐述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5期上,秦庆武同志大作《关于旧式分工和职业分工的几个问题》对他自己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答辩。应该说,经过答辩,秦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