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木匠和绅士     
英国诗人乔治·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儿子。他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这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是很少见的。一个纨绔子弟与乔治·莫瑞在一沙龙相遇。这人对乔治非常嫉妒,想要中伤他,于是,就高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诗人回答:“是的。”“那他为什么没有把你培养成木匠?”乔治微笑着很礼貌地回答:“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了?”“是的。”这位贵族子弟傲气十足地  相似文献   

2.
在某国际性大学里,一位教授讲了一个故事:逃亡者乔治在一个小镇上住了下来,他每天都要到街口的小饭馆里吃饭。每顿五角钱,一杯牛奶和一个汉堡包。这天上午他吃完付账的时候,店主恰好没有零钱找给他,便说下午吃完再一块给吧。乔治同意了。睡了一下午觉的乔治起床后又往小饭馆走去,忽然间,  相似文献   

3.
合谋的欺骗     
在美国亚里桑那州一个叫切尼格乐斯的镇上,发生了一起未遂的银行抢劫案,劫匪被机警勇敢的保安困在银行里面。案发当时,懵懂无知的5岁小男孩乔治正巧和妈妈露西也在这家银行内,并且刚好离那个劫匪最近。劫匪上前一把打掉小乔治手里的玩具太空人,像抓一只猴子一样把他抓到胸前,用一只长枪顶在小乔治的脑袋上,做为人质。  相似文献   

4.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小杂货店主,少年时的他,放假时就推着货物到街上叫卖。16岁时,一场经济危机让父亲破产了,父亲只好腾空房子,开办起“家庭旅馆”。此后,他每天凌晨3点就得赶到火车站等客人。  相似文献   

5.
父亲是一名木匠,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找父亲打家具的人很多。童年时,每当父亲要出去给人家打家具的时候,总是带着我。我的童年就是在刨花的馨香中长大的,简单而快乐。我喜欢拿起父亲锯下的各种小木头,当积木搭着玩。有时找到像小手枪、小动物这样的木头,更是喜不自禁。看到父亲打出一件件精美的家具,我就想跟父亲学木匠。可父亲总是说,你现在还小,要好好上学,等你长大了,我会教你木匠手艺的。17岁中学毕业的时候,我又一次对父亲说起我想跟他学  相似文献   

6.
8月里的一个下午,在莱克星顿的一个小农场里,西奥多·帕克怯生生地问他的父亲:"爸爸,明天我可以休息一天吗?"西奥多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木匠,他制作的水车远近闻名。他惊讶地看了一眼最小的儿子,这可是活儿最忙的时候啊,小伙子少干  相似文献   

7.
正16岁的他年少轻狂,目空一切,常在学校惹是生非,父亲为此没少批评他。为了让他彻底和那些小混混断绝联系,父亲连着给他换了三个学校,但这些都无济于事。有一天,父亲从一个在货轮上做水手的朋友口中得知,朋友将从墨西哥启航,横穿大西洋,前往欧洲和非洲。父亲便请求水手带上他不争气的儿子去闯世界,改改劣性。起初,叛逆的他并不服从父亲的安排,他舍不得他的狐朋狗友。父亲劝道,我不要求你能学  相似文献   

8.
16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的父亲在家里的浴室里,用一片锋利的刀片割腕自杀了。那年父亲44岁,而我才12岁。父亲以前在一家小医院做后勤工作,一年前,因为医院要精减人员,所以他被院方安排在家待业。“失业”后的父亲几乎没有收  相似文献   

9.
正这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房子,经历20多年风雨洗礼,墙面斑驳,还有地方出现裂痕。不得已,父亲带着他对老房子修修补补。"爸爸,我长大以后想读建筑专业,毕业后给你们造楼。"一脸童稚的他,十分认真地对父亲说。这年他才10岁,自告奋勇地给正在砌墙的父亲打杂。孩童时代的梦想总是多变的,或许今天想做建筑师,明天可能会冒出想做科学家的想法。不过,父亲没有打击他的积极性,轻轻地捏了捏他的小鼻子:  相似文献   

10.
另一种父爱     
正帕克生长在一个医生世家,父亲是一位声誉卓著的心脏外科专家。受家庭影响,帕克从小耳闻目睹的都是父亲和同事们救死扶伤的故事,这一切让他感动和着迷。所以他立下志向,日后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长大后,帕克如愿地考上医学院。毕业时,帕克又凭借优  相似文献   

11.
原谅别人     
乔治·罗拉在维也纳当了多年律师,但在二战期间,他逃到瑞典,无所事事,很需要找份工作。他精通好几国语言,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谋一份秘书工作。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不需要这一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唯有一家公司在给乔治·罗拉的回信中写道:“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误。”当乔治·罗拉看到这封信时,气得简直要发疯。于是乔治·罗拉也写了一封信,目的是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  相似文献   

12.
正玛莎从小就随父母从波兰移民到了美国。因为生活的漂泊不定,玛莎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极其糟糕,全家八口人挤在一个小公寓里,而且没有热水,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天也只能洗冷水澡。对于家里的情况,玛莎的父亲是看在眼里酸在心里。玛莎的父亲是名药品推销员,尽管他很努力,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家庭的现状。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他对孩子们极其的严苛,不论学业还是家务,都要求做得尽善尽美。就这样,玛莎学会了父亲的一丝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梯子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儿子在年少时就酷爱足球,并且初露锋芒。有一次,他与小伙伴们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比赛后,大家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就学着大人的样子,燃着香烟吸  相似文献   

14.
乔治不到50岁就死了。在那个世界,他见到了上帝。乔治向上帝说:“主啊,我在人间活了将近50年,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您也没给我。因为这,我平庸度过了一生。”  相似文献   

15.
信任的力量     
<正>小高,男,1990年3月出生,原06级北大青鸟专业的学生,桐乡人。小高天生右手关节蜷起性残疾,无法伸直,所以小高都是使用左手活动。小高的父亲害怕自己的孩子被其他人欺负,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保护他。从小到大只要儿子受到一点委屈,他便用武力来教训欺负儿子的人。当然,在小高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保护自己的方式深深烙在心里,以致于小高在生活中只要一遇到令自己激动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吴汝潭 《天风》2001,(1):22-23
我的父亲是一名极其平凡的主内同工,平凡得如同角落里的一颗小草,无人注目、无人问津,却默默地给人类奉献着绿色,尽管是一点点。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引人注目的地方,也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举动,但他却默默地在神的家里耕耘着,劳作着,无声无息,任劳任怨,像一支悄悄燃烧的红烛,光照着小小地方。  相似文献   

17.
新郎小强结婚还不到半年,按理说小夫妻俩应是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谁知小两口怎么搞的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以致到了离婚的边缘。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天,小强闷闷不乐地来到了我的诊室,向我倾吐了心中的苦闷。原来,小强自明白男女之事以来经常做性梦,并有梦遗,有一次被父亲撞见了,父亲严厉地瞪了他一眼,眼光中饱含着斥责。从此,小强惶惶不可终日,时常处于自责、犯罪感的心态之中,他认  相似文献   

18.
经文:路15:11—32 主耶稣所讲“浪子的比喻”是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小儿子在父家生活无忧无虑,心里却不知足,要求父亲分给他家产,让他去远方。小儿子一远离父家,过着任意放荡的生活,等他耗尽所有的,又遇上那地饥荒,饥饿得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照片     
父亲要去麦加圣地朝觐的那天,阳光是格外的灿烂,第一次要走出国门的父亲,头天晚上和母亲缝制了一面小国旗贴在随身携带的行李上,在父亲看来,即便是远离祖国,也要和祖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他常念叨:一个不热爱自己国家的穆斯林,即便是完成了朝觐的功课,他也犹如一片脱离了枝条的枯叶。在亲人的期盼和祖国的召唤下,父亲完成了穆斯林心目中最神圣的朝觐功课,经过四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这片养他的热土,在哈密的穆斯林群众自发举行的欢迎仪式上,父亲道出了他藏在心中数十年的真心话语:做一个中国人真好!父亲没有给我们从麦…  相似文献   

20.
滕吉菊 《天风》2005,(11):6-7
经文:路15:11-32卢云以圣经为题才在他所著的《浪子回头》这本书里对浪子的比喻当中,小儿子、大儿子、及父亲的人性有很精辟的见解。甚至他把自己写进了这个故事里,因为他看到自己在比喻中是那个浪子,又是那个大儿子,他还看到自己应该作那个父亲。在浪子比喻中这三个角色中,他探讨了世人怎样离开神,成为浪子,也探讨了人心灵深处真正的渴望。让我们从他的角度来看看小儿子、大儿子与父亲之间的情结,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