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永聚、韩钟文主编的《2 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是一部系统总结2 0世纪儒学研究成果的大型丛书,共有2 1卷,约1 0 0 0万字,由2 0余位专家学者分工协作,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编纂完成,2 0 0 3年由中华书局作为重点出版书籍出版发行。该书是设在曲阜的孔子研究院的“开山之作”,课题启动后,又被列入2 0 0 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作者皆系在孔子、儒学及思想史研究领域颇有造诣的教授、博士。张岱年先生为之撰序,称该书的出版“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做出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2 0世纪儒学研究大系》的编纂方针是,力求通…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易图考》李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 2月出版。全书 2 5万字 ,2 97页。全书对三大易图系列 (河图洛书、太极图和先天图 )进行考辨 ,共分五章。前有张岱年先生序和作者自序 ,末有后记。第一章“《周氏太极图》源流考”有 2 0节 ,详细考证了周敦颐《太极图》的源头和流变 ,得出是图不来自陈抟 ,不来自道教的结论。第二章“《阴阳鱼太极图》的由来”有 1 2节 ,考证了是图的原始及其演变。第三章“《河图》、《洛书》源流考”有 2 1节 ,考证了是图与汉代九宫数及五行生成数的源流关系 ,明确指出黑白点河洛图为刘牧首创。第四章“《先天…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在两汉儒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汉书·五行志》认为他“为儒家宗”。同时董仲舒又是公认比较难懂的儒学人物之一。《春秋繁露》文字佶曲、旨义晦涩,要真正梳理出其中的逻辑脉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值得欣喜的是,曾振宇先生的《天人衡中——<春秋繁露>与中国文化》一书,作为“元典文化丛书”一种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掩卷而思,该书是近年来研究董子的一部力作。气论是董子哲学的根基,气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作者认为,气作为哲学本体论有四个特点:一是有机性。气本原在哲学性质上是一有机体,它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 1 7世纪中日思想家王夫之和伊藤仁斋的著作《读四书大全说》、《论孟古义》作了比较 ,认为 1 7世纪中叶 ,王夫之和伊藤仁斋诠释《论语》、《孟子》在批判程朱、复归孔孟的同时 ,所提出的“实学化”、“人情化”、“合理化”的人生主张有相通之处 ,符合时代潮流。二者在解决相近的课题方面仍有较大的差异。王夫之重视历史文化传统 ,具有深沉的文化信念 ,试图在全面总结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使中国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而伊藤则简明直截 ,不作高深玄远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儒学遭遇到空前的危机与严峻的挑战 ,也面临着重建与复兴的历史机遇。百年儒学演进及儒学研究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在“古今中西之争”及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思潮中 ,儒学并没有“博物馆化” ,儒学的命运大致经历了受到怀疑、批判、解构、重新诠释后成为现代思想学术形态 ,或获得创造性转换 ,以至汇入多元的世界文化大流之中的历程。 2 0世纪与 2 1世纪之交 ,儒学不仅是“文化中国”、“全球伦理”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 ,也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角色 ,对 2 0世纪儒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既是历史性的课题 ,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性、前瞻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内圣外王的贯通——北宋易学的现代阐释》(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版,以下简称“余著”或《贯通》.)是余敦康先生新近推出的一部力作.与二十世纪其它儒学文献相比,余著的突出特点是把儒学义理转化为一种方法原则,并以之处理北宋儒学的发生及发展诸问题;历史的形式之中贯注着现实的内容,对儒学精神及其现代开展的思考又是《贯通》一书的深层主题.而这一切,都立足于儒学方法之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把余先生的探索称之为儒学思考.与那种置身于儒学之外,并将儒学视为一个历史——文化客体而作的对象化的思考不同,儒学思度虽然也可反观儒学本身,但又不是“对儒学的思考”,因为从事这种思考的人本身即是在运用儒学义理,他也因此而成为一个儒者.因此,儒学的思考本质上又是儒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朱子学和现代新儒学是近年来海内外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的两个热点。在现代新儒家中,“新程朱”派的理论来源与朱子的关系自不待言;即使是“新陆王”派,也因朱子“注遍群经,讲遍各家”,从而“不能不以之为中心(焦点)”。以往学术界在朱子学和现代新儒学两方面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国内外尚未有全面研究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关系的专著,2 0 0 3年1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代湘博士的新著《现代新儒学与朱子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现代新儒家既是朱子学的研究者,又是朱子学的传承和改造者。他们对朱子学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五行》篇中“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实际是一种双重道德律 ,它与郭店简其它篇目中的“仁内义外”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这是理解《五行》思想的关键 ;《五行》突出“圣”、“智”之论 ,表现出道德实践中的二元论倾向 ;《五行》前半部分主要谈“形于内”的“德之行” ,后半部分谈“不形于内”的“行” ;《五行》对以后的孟、荀均产生影响 ;根据《五行》的思想和特点 ,将其看作《子思》的作品可能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马王堆帛书《易》的发现 ,对于孔子与易 ,以及易之经传研究 ,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 :(1 )帛书《易》文之内容及其抄写年代 ;(2 )孔子作“十翼”问题 ;(3 )《易》中“子曰”问题 ;(4)孔子对《易》辞之新诠释 ;(5 )孔子之“神道设教”观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国际教育基金会、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杭州师范学院、宁波社会科学研究院参与合办 ,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香港孔教学院赞助的“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4月 2日至 6日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学者共有 1 2 0多位 ,其中港台学者 1 5人 ,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外国学者 1 6人 ,共收到论文 72篇。会议期间 ,与会学者围绕着“儒学的当代发展及其理论前瞻”的议题 ,展开了热烈讨论。(一 )当代儒学关于当代儒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乃至如…  相似文献   

12.
从《考工记》的色彩观看"五色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先 《美与时代》2006,(12):55-57
我国三千年前的《考工记》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它提出了五行色彩学原色同方位观念的联系;同时指出了“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的配色和审美基本规范。最终落实在,无论是服饰上、绘画上,还是社会各领域的用色规范上,都要以“五采备谓之绣”。本文就试图探讨《考工记》的色彩观是如何将五行色彩学界定为华夏民族“五色审美观”的最高标准的。  相似文献   

13.
《汉书·魏相传》是研究西汉易学的一篇重要文献。文中云魏相“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反映了西汉中期易学的特点。《易阴阳》是将《易经》与阴阳数术结合的产物;以五行配八卦、中央黄帝执坤艮治下土。反映了黄帝学说对易学的影响。儒学中《易》与礼相通.魏相说《易》引《明堂月令》.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 ,儒学独尊地位被打破。百年中 ,随着孔子以及儒学思想研究的深入 ,作为儒家重要经典的《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纵观百年《论语》文学研究 ,就散文艺术而言 ,研究者就其语言艺术、人物描写、文体特征、艺术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 2 0世纪的《论语》散文艺术研究状况作了简要梳理 ,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作了评说与前瞻。  相似文献   

15.
儒学在魏晋南北朝跌进了衰颓的底谷,至唐又逐渐发展宏大起来,唐太宗对宏扬儒学起到了重大作用。他尊儒崇经,其政治思想主要是儒家的“仁政”学说,他推行的则是“王道”政治。然而,史学界不少论者却将唐太宗作为法家人物看待或者过分强调了他对于道、佛的推崇,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唐太宗的尊儒崇经及其儒家政治观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五行》篇研究的学术史检讨,从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出发,依据郭店竹简出土后研究的新发展,可以推定《五行》篇经部为子思作、说部为孟子作,这一结论呼应了荀子的所谓“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应台湾高雄道德院的邀请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道院一行 1 1人 ,于 2 0 0 2年 3月 2 2日至 4月 1日赴台进行道教文化交流活动 ,从 3月 2 2日开始我们会同湖北武当山、金坛乾元观参加高雄道德院举办的“太上灵宝延寿礼斗众生祈安求福大法会”,受到了高雄道德院的热情接待。法会时间为六天 ,在台湾期间游览了“大世界国际村”高雄海港 ,参访了天府观、元帝庙、保安宫等台湾著名的宫观。“法会”期间 ,台湾各界人士都前来“法会”上大陆道教所设坛场进香朝礼 ,台湾广播电台、三立电视台、《联合晚报》、《自由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18.
拜读黄克剑先生的《老子道论价值趣向辨略》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 6期 ;简称“黄文”)与孙熙国先生的《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见《哲学研究》2 0 0 1年第1 0期 ;简称“孙文”) ,颇受启发。但深感不足的是缺乏对出土文献与历史的验证。尤其是汉墓帛书《老子》 (简称“帛本”)与楚墓竹简《老子》 (简称“简本”) ,是目前最接近祖本、最少失真的《老子》 ,它们对许多歧义往往有拨讹反正、一锤定音的功效 ,因而是论《老子》不可或缺之文献。如果只以今本为据 ,难免不偏离本意。所以不揣寡闻浅陋 ,陈述愚见 ,以就教于…  相似文献   

19.
阴阳家较早出现,但直到战国末期才成大盛之局。回到带有“原点”性的《汉志》以探究其原因,则至少要注意学术流变的几个层面:首先,《汉志》与《尚书》同样将阴阳家溯源到历象明时的羲和之官,《宋司星子韦》《吕氏春秋·制乐》《史记·天官书》等反映了古人天象与人事、星变与国变密切关联的文化心理,其与《周易》以“阴阳之义配日月”的诠释模式有着相同的建构逻辑。其次,从载籍上看,《汉志》列“阴阳”于诸子十家,“数术”则别入“略”类。结合《汉志》谓阴阳家末流为“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的“拘者”来看,其所叙录的“数术”六家与能“望气”的南公均可归入阴阳家末流。再次,从方法论上看,无论数术之法还是阴阳之术,或是邹衍求“大祥”“大顺”的大视野,都离不开“深观”、密察、善推甚至占验的神秘色彩与炫化效果。最后,历史上论五德转移的“终始”观念与《终始》之篇,将“阴阳”与“五行”密切关联,蕴成五行相胜的公式,是邹衍之术真正大显于“王公大人”之间而大用于世的主要原因。总之,无论是作为渊源的“历象明时”的史官传统,还是“深观阴阳消息”乃至作为末流的“数术”星占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先秦诸子“各务为治”的共性,更...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海外儒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 1 0年来 ,海外儒学研究有很多新特点。在欧美及东亚地区 ,将儒学研究与现代文明困境结合起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本文主要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儒学研究作一简单的综述。美国的儒学研究 以哈佛燕京为中心的儒学研究 ,近 1 0年来非常活跃。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近 1 0年来特别重视阐发儒家的人文精神 ,他关心的问题是 :是否可以从儒家具有涵盖性的人文精神出发来反思启蒙文化。他认为 ,从人的尊严来看 ,西方的人权理论仅仅提出了一个“最低要求” ,“我们不可能从人权本身开拓出道德的价值理念。”然而“在儒家的传统里有关伦理学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