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饼鱼     
刘若民 《天风》2008,(11):18-20
“五饼二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神迹,除了复活故事之外,这是唯一一个四卷福音书都共同记载的神迹。这个故事分别可以在《马太福音》第14章、《马可福音》第8章、《路加福音》第9章、《约翰福音》第6章读到;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正一目连戏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剧目,因此通常都被视为"戏曲的鼻祖"。目连戏得名于它专演的内容是"目连救母"。这本来是一个佛教故事,源自于《经律异相》《佛说盂兰盆经》等佛教经典,讲述了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冥间救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佛经的记载中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结构。唐、五代时期,各种变文(唐代的说唱体文学作品)对这个故事加以改编、加工,故事的情节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3.
《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兰香》是一部优秀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它模仿《易经》,采用了以“数”谋篇布局的叙事方法.《林兰香》八卷六十四回,六十四是《易经》卦数之总.《林兰香》叙事以八回作为一个单元,每八回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主题.这个故事或主题又往往孕育着与之不合谐乃至对立的因素.《林兰香》“倚数”结撰,其谋篇布局之法,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在艺术上则形成了“循环往复”之美.  相似文献   

4.
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仅仅只是一则教人聪慧的教育启蒙故事,它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职场真经。01一日,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我们可以看成是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团队,要运营一个公司了。在起始阶段,公司运营得非  相似文献   

5.
传说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从中国学习了高超的绘画艺术,他在水池(或水晶盖)上画死狗的故事脍炙人口。波斯诗人尼扎米《五部诗》中的《亚历山大故事·光荣篇》中咏赞了此故事。《五部诗》中还赞叹了罗马画家和中国画家比拼技艺的故事。在《五部诗》的插图本中,也有对此两个故事的描绘。在波斯作家贾米的《玛斯纳维》、阿米尔·霍斯陆的《五部诗·亚历山大宝鉴》等著作中,同样有关于二画师竞技故事的叙述。摩尼画死狗故事的源头应与印度佛教文献有关,汉译佛教律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十六中的一个画师画死狗的故事可视为其源头之一。佛经中记载的二画师相争的故事,对波斯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波斯语作品对画师故事的变形书写,反映了不同宗教之间的竞合以及三种不同文化(波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相遇和互动。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故事与宗教仪式的关联一直是学界研究热点。位于两广交界之地的南渡镇仪式剧《枉府西游》重构了学界对《西游记》故事与宗教仪式关系的研究思路。与以往学界认为《西游记》故事发源于原始傩仪等宗教仪式以及唐宋时期巫支祁水神崇拜等观点不同,南渡镇《枉府西游》仪式剧的形成表明:西游故事与明代成型的目连救母佛教度亡仪式剧具有更密切的渊源。从宗教仪式到仪式剧再到小说戏剧,目连救母故事演变为西游故事,故事载体和面貌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是"唐僧"而不是"孙悟空"构成这一故事演变的主轴。  相似文献   

7.
对孟姜女故事的改编,如何既体现出孟姜女故事原来的精髓,又使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在传统的基础上获得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面貌,是需要改编者深入思考的。这也是鉴别改编孟姜女故事成败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最新的一部孟姜女故事电视剧《九尾狐与仙鹤》为对象,来探讨孟姜女故事改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幼儿画报》上有一篇叫作《三个猎人》的故事,故事说:  相似文献   

9.
《鹦鹉救火》的故事出自《旧杂譬喻经》,这个故事生动而感人,很有教育意义。初读时容易使人联想到《精卫填海》,但细细一想,就会发现它远远超过《精卫填海》。尽管两个故事都表达了一种毅力与决心,可是《精卫填海》的出发点是“恨”,而《鹦鹉救火》出发点是“爱”。  相似文献   

10.
新罗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密宗、净土宗等的灵验神异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既带有本土的巫觋信仰特色,又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对提升北传佛教的影响,是不无裨益的。 《三国遗事》中的《密本摧邪》,是新  相似文献   

11.
看完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笔者很自然地想起在大学期间听到的一个荒诞的故事。那是尤金·尤奈斯库的成名作《秃头歌女》中的一场离奇古怪的谈话:在一架长途飞行的客机机舱里,一对已到耄耋之年的男女为了打破沉默便相互攀谈了起来。男人问:  相似文献   

12.
郭健 《中国道教》2001,(5):38-40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同时还是一部阐述“金丹大道”(即内丹术)的“丹经”,这在文坛上至今虽仍知之甚少,但对于道教内丹研究者来说,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不少研究者都公认:《西游记》是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来阐述“金丹大道”的。但作者具体是怎样把取经故事和“金丹大道”融为一体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西游记》是借故事中的一些角色或物品来指代内丹术语,因此比一般丹经更复杂、更隐晦,更难看懂。 在《西游记》中,有的角色或物品的内丹学含义作者有明确…  相似文献   

13.
哈金以"中国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即从以"文革"前后的中国大陆为背景,变化到以在美国的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除了这一明显的时空上的流变之外,故事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等待》和《自由生活》两部小说为例,可以看到哈金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探讨了更具普遍性的精神困境问题,同时也与他自己的创作历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很久没有看到过如此感人的电影了,当我追逐着一系列的大片,在炫目的高科技和奢靡的大场面中越来越迷失天生的感受力的时候,我庆幸,上天在冥冥中让我遇到这部《忠犬八公的故事》,一部镜头简单,风格朴实,人物单纯的电影。一个人和一条狗,不,是一条狗和一个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11,(5):5-5
《圣经日日学》又名《小宝宝日日学》,由香港海天书楼编译,中国基督教两会印行。 亲子读物,365天,一天一个启发性故事,彩色精美。不是枯燥的道理,而是充满童趣的小故事,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信仰根基。  相似文献   

16.
作为讲述上海故事的地域小说《繁花》,一经发表便广受关注。而作家金宇澄在《繁花》中鲜明的上海叙述,也备受热议。《繁花》和王家卫电影中对上海记忆的叙述,使得关于上海的历史叙述又多了一层新寓意。作为地方小说,讲述上海故事的《繁花》,可以说是上海文学叙述的新表达,为上海文学注入了新力量。  相似文献   

17.
第七章达味王国有关达味王室的故事分布于《旧约》中的《撒慕尔纪》上·下,《列王纪》上·下,和《编年纪》上·下诸书之中。达味王国是将《旧约》和《新约》接入一种持续不断的救恩史脉络中的一个历史环节。这便是《新约》开篇所指,《玛窦福音》第一章回溯了天主通过从...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1998年底, 《中国青年报》曾有过一 次"关于大兵瑞恩与梁晓声"的讨论。起因是《拯 救大兵瑞恩》这部美国大片在中国播出后,媒体纷 纷发表评论文章,有人对于片中故事的真实性提出 质疑,认为在战场上让那么多的人付出生命代价去 救一个人,是不合常理的,是好莱坞对美国文化和 所谓美国精神的一种渲染罢了:也有人赞同影片所 传达的理念,以为即便这故事有点夸张或是虚构, 这种在战场上不轻易丢弃任何一位战友的精神却彰  相似文献   

19.
命运三题     
A、闲时读书,曾在冯梦龙的《三言》中觅得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艺术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是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翻开西方的艺术史,不难发现圣经题材始终贯穿于西方艺术史。那么西方的艺术家为什么热衷于以圣经故事为题材?首先,《圣经》故事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素材,而且《圣经》本身的内容也有激发创作灵感的因素。艺术是以感性表象形态出现的生活的折射、历史的反思、思想的火花、情感的表现。《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它不仅具有生动的故事,而且有对具体人物的直观领悟的感性形式。就整部《圣经》而言,也明显地具有文学价值,已被人们公认也是一种文学经典。犹太《圣经》(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