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诚”在程颐易学中是与“天理”等同的本体范畴,即“诚者,实理也”。程颐释“诚”为无妄和不欺两个方面。天道之“诚”为真实无妄,天地流转、化育万物的过程是无妄的,无妄则必然不欺;人道之“诚”为“真诚不欺”,不欺于天地鬼神,不欺人也不自欺,是人伦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君道感通天下而治天下的惟一途径,做到绝对不欺亦是无妄。程颐基于《周易》从天道、人道两方面对“诚”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并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描述为“诚”,由此建构了关于“诚”的本体理论。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穆圣说:“‘伊玛尼’有七十几个枝权,其最高的是念‘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最低的是整洁道路。”穆圣的话可谓是言简意赅。因为常念“讨黑德”的言语是为洁净人的心灵,把宗教千办虔诚地归于独一无偶的真主。整洁道路,指的是洁净外观,是属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 若要好,须是了。”跛脚道人的这一番话颇值得  相似文献   

4.
全文共有三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中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给古典的政治经济学”指定这么一个“对象”,“即‘研究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的联系’。他所打算分析的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的人和人的关系,就其‘真实的和亲切的’内容来看的商品关系”。但是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内部的基本人类关系的这个真实内容,是纯粹的否定性”。这样,马克思就“从这种激进的批判里产生出来的计划,共本身也是激进的。共产主义社会不仅消灭任何的资本主义关系,而且还消灭任何的商品关系、任何的生产或消费的特权和除了直接消费的财富之外的任何财产所有制”。在第二部分《经济人的两个成分》中,作者说:“这个激进的计划只掌握到经济现实的社会一面,‘类的’一面。它不知道经济现实还有个人的、个别的一面”。“个人关系直截了当地被社会关系所吞没”。接着,作者论证说:“经济过程”是“个人的”。“集体是中介者”。“集体主义”“不知道经济人有其个人成分”,而犯了“严重的错误”。同时,他还污蔑说:“集体主义不怕把由资本主义开始的集中工作推进到它的完成。它把劳动的自主权破坏得更彻底。它把资本主义使之从地下出现的庞大的金字塔一直提高到极限。在这种集权的和全面的计划化里,劳动者的自由比在资本主义的不完善的计划化里只有更小的地位”。又说:“更严重的是,集体主义不怕把消费者本身也吸收到一个分配制度里面去,使消费者受一个严格的计划化的支配”。在这一段最后,作者叫嚷说:要注意“工业财富和商业财富的‘你的’和‘我的’这个范畴的人类价值”。为此,“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面,必须有一个关心个人经济权力的组织,以便有效地平衡这个国家的无处不在的权力”。在第三部分《马克思著作里提到的人》中,作者说:“在马克思的价值论和资本论里”缺少“一门超验性的哲学”。因为“如果人们没有一个超验的历史观,那就不可能不自相矛盾而断定人对生产的第一性”。“马克思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没有认识人的真实座标”。他说:“‘人无限地超过人’。这就是人的神秘之所在。人只能把目光放到本身范围之外才能认明自己。当你把人归结为他本人时,你是把人阉割了。当你把人当作一个‘绝对者’时,你是使人降格了。唯有向着一个超验性开放的人道主义,唯有在这种人道主义启发之下的一门政治经济学,才能消灭金钱的唯物主义而确认出人来”。最后,作者妄想:马克思主义在“改变社会结构”之后,“也许会打算让自身去屈从精神力量,用人的名义向这种结构本身的改造提出一些正当要求”。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性三品”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主张“性三品”说的: 例如:“与孟子性善说以及荀子性恶说不同,董仲舒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说。其所谓‘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即以性三品为前提而发。人性的上中下三品,即《实性》篇所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及‘斗筲之性’。这种三品说的荒谬,在于他把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善’,而把贫贱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性划为‘恶’……最恶心的是他对万民之性的论述,所谓‘民之为言固犹瞑也’的命题,是古代奴隶定义的中世纪再版,所不同的仅在于农奴须待教化而已。”(《中国思想通史》第2卷,第113—114页)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朋友: 你好! 回信已拜读。“象上帝爱人一样地去‘爱邻人’,虽然在‘实践理性’上很难做到,但在‘纯粹理性’上却很难说有什么错。但愿你我能由知之‘易’而易行之‘难’吧!”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此话当为你我共勉! 你信上说,基督教之“原罪”说让你无法接受。你说,且不说我们这类“十等公  相似文献   

7.
<正> 绍熙五年(1194)朱熹(1130—1200)罢免待制侍讲后,十一月归途至江西玉山县,邑宰请至县庠讲学。因学者所讲问而发明要道。程珙起而问曰:“三代以前,只是说‘中’说‘极’,至孔门答问,说著便是‘仁’,何也?”朱子答曰:“说‘中’说‘极’,令人多错会了他文义,今亦未暇一一详说。”以下从“仁”字发挥(《玉山讲义》《朱子文集》卷七十四)。可借朱子未详言“中”与“极”,然依程珙之问,可知三代以前“中”字为思想热烈讨论之点。《中说》序曰,“‘中’之为义,在《易》为二五,在《春秋》为权衡,在《书》为皇  相似文献   

8.
慎独者心安     
刘行 《天风》2022,(7):38-39
<正>“慎独”最早出自儒家经典《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意思是一个人在单独行动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或法律之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因此,慎独者当有敬畏、警醒、谨守的心。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有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跛脚道人一边走来一边念叨,甄士隐听不明白,就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跛脚道人说:“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相似文献   

10.
骄傲与谦逊     
俗话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满遭损,谦受益”。为我们指出了骄傲于人不利,而谦逊则为了获益。曾国藩也说:“天地间唯谦逊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又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圣经箴言也说:  相似文献   

11.
《吕氏春秋&#183;贵公》篇记载了“荆人遗弓”的故事。有个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却不愿去寻找,说:“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呢!”孔子赞赏这种态度,但仍然做了补充,说:“去掉‘楚’这个限定,‘人失弓,人得之’就完美了。”老子听到了孔子的话,淡然说:“去掉‘人’就更完美了。”  相似文献   

12.
或曰:相术之奇,造物有心生之。余曰:子何以知之?曰:古人生而有文在手,唐叔虞曰“虞”,鲁季友曰“友”,宋仲子曰“鲁夫人”,非天有心生之乎?余曰:按《左传注》云,孔《疏》:“隶书起于秦末。石经古文,‘虞’作‘(从从)’,‘鲁’作‘(止衣)’,手文固当有似之者。”由此说推之,则“友”字、“夫人”字,笔画不多,  相似文献   

13.
是谁说的     
有一天在某小学的历史课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女老师问:“同学们,‘我懊悔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献给祖国。’这句话最早出自谁之口?”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个日本女学生用不熟练的英语回答:“内森·黑尔,1776年。”“谁说的,‘要么给我自由,要么让我死。’”老师又问。“1775年,巴特利克·亨利说的。”那个日本学生又站起来回答。“完全正确。”老师说:“同学们,刚才回答问题的木子是位日本学生,可你们生长在美国却回答不出,难道你们不为自己感到羞愧吗?注意:你们都是美国人,可她却是日本人啊。”“把日本人干掉!”教室里突然发出一声怪叫。…  相似文献   

14.
佛祖言语     
竺法护 《法音》2007,(6):1-1
佛告宝女:菩萨有三法,常怀至诚。何谓为三?未曾欺佛,不自欺身,亦不欺诳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15.
“说而不说,不说而说”的说法是钱钟书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李商隐《赠歌妓》第二首:‘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赵汝(艹光)《如梦令》:‘归未!归未!好个瘦人天气!’;此又直言消瘦,不假物示意者,则以李清照《凤凰台上忆以箫》:‘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最为警拔。盖‘独自多’与‘归未’点明‘瘦’之故;李词不言‘瘦’之缘由,而言‘病酒’、‘悲秋’皆非‘瘦’之缘由,如禅宗所谓无‘表言’而只‘遮言’,名学推理所谓‘排除法’(method of difference),以二非逼出一是来,却又不明道是何,说而不说,不说  相似文献   

16.
周志治 《天风》2004,(4):36-37
路加福音18章15至17节中说:“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要他摸他们,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一书中有“齐东野人”一语,宋代以来,不少学者把“齐东”解为齐国以东,把“野人”解为无知的野蛮人。如朱熹《四书章句·孟子集注》说:“齐东,齐国之东鄙也”。王献唐先生《山东古国考》说:“孟子说的‘齐东野人之语’大抵是指的莱国和他以东地带”,处在“氏族部落残余状态”的“化外区域”的人民。也有学者把“野人”说成是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在《新理学》开头就说 :此书“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 ,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冯先生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又说 :“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 ,只能是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 ,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 ,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 ,这就是‘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分别。” (冯友兰 :《中国现代哲学史》 ,广东人民出版社 1 999年版 ,第 2 0 0页 )张立文教授也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 0 0 0年第 2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哲学 :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的文章。笔者受冯、张两先生的启…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们姊妹多,家境贫困,经常受人欺负。每次受气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我们吃了亏还要受母亲的责骂。明明我们有理,母亲不去与别人论理反而责怪自己的儿女,这让我们心理很不平衡。母亲说:“人亏亏一时,不会亏一世。好人人欺天不欺。”我非常不解,觉得母亲有点软弱,于是心里暗  相似文献   

20.
沈以藩 《天风》1994,(2):41-42
经文:“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14:3) 各位同工同道、各位亲友,今天我们在圣堂聚集,纪念我们所敬爱的吴高梓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