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承认“信仰与理性之争”已经不再是20世纪神学讨论的焦点,那并不意味着它退出了神学思考的核心范畴。相反,它所包含的实质内容,褪去中世纪论争的形式,却在新的结构中继续影响和推进二十世纪以来神学思想的发展。这就是天主教神学家谢列贝克斯《信仰的理解》(谢列贝克斯著,朱晓红等译《信仰的理解:诠释与批判》)的出发点:“一、在二十世纪,一个相信天国的《圣经》信息的基督徒如何理解这些信息,如何断言自己这种当代的、崭新的解释就是基督徒的理解途  相似文献   

3.
<正>基督教新教继承了16世纪宗教改革以来的信仰传统和基本观念,强调圣经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最高权威和行事为人的准则。中国教会信徒尊重圣经权威,热爱神的话语,相信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参提后3:16),是永远不会带错方向的完美标准,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我不否认圣经无误,只是想说明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圣经无误。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和合本》圣经,有不少信徒,甚至不少传道人感到不解,圣经就是圣经,只有新旧约圣经,哪有什么《和合本》圣经?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每天使用的新旧约圣经就是《和合本》圣经。今年是《和合本》圣经出版100年。这一百年来,中国教会和世界华人教会普遍使用的就是《和合本》圣经。在基督徒的心目中,圣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为我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是上帝的灵所  相似文献   

5.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6.
<正>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自信耶稣以来,我的信仰历程就与圣经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和合本》圣经不仅领我认识神,也帮助我信仰成长,引导我人生道路。神使用圣经不断祝福着中国教会,而每一位中国基督徒也在经历着教会出版事工的不断发展,领受着从神而来的恩典和赐福。在我信仰成长经历的不同阶段中,都有圣经伴我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7.
圣召     
在历史的每个时刻,人类都面临着来自天主召叫的特殊挑战。21世纪将既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圣召所面临的诸多严重挑战世纪。从《圣经》的记载和世界的历史中我们发现在人类生活和建设的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为圣召兴盛和衰微的环境。就像我们的基督徒先辈们克服了他们各自时期有关圣召的挑战,我们的信仰驱使我们现今做同样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9.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是基督徒信仰的源泉。圣经既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古希腊文学外,旧约是西方文学另一个重要的母体和源头,为西方文学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很多优秀作品的题材都直接来源于《圣经》,或是从《圣经》中获得取之不尽的文学滋养。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一种审美化意识形态,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形象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9)
<正>常有人问:基督徒可以炒股吗?这个看似简单而且问了很多年的问题,却包含了几个我们难以回避的信仰伦理问题。第一,基督徒;第二,可否;第三,炒。让我们尝试把这三个概念放在一起,看看会有什么结果?一、基督徒基督徒就其词源而言,其名称在新约圣经出现过两次,最早源自希腊语,原意是指基督的人。当时在罗马大省安提阿,一群信  相似文献   

11.
正作者从基督教福音派牧师转变为坚定的无神论者,被认为比很多基督徒和无神论者能更好地理解《圣经》。上帝的形象是怎样的?仁慈,公正,宽容?本书通过圣经《旧约》和《新约》的文本考察,却详细论证了:他妒忌(jealous)、不公正(urimjust)、残忍(malevolent)……并没有多少令人羡慕的品格。在英美,一些人信仰基督教多年却并未读过圣经,读过此书,认为:基督徒应该自己阅读圣经,更应该阅读此书,  相似文献   

12.
吴志福 《天风》2016,(4):36-37
正说起教会历史,有些基督徒觉得没有必要去了解,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事情,跟我们当下的生活无关,我们只需要读圣经和灵修书籍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教会历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属灵信息,对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相当有益的。首先,历史是上主启示人类的重要手段。对圣经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历史书是圣经重要的组成部分,在66卷中就有13卷书(旧约从《约书亚记》  相似文献   

13.
黄凤想 《天风》2004,(1):27-30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于基督徒来说是行事为人的衡量标准,也是基督教信仰的标准。基于圣经在基督徒心目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对于圣经的解释就尤为必要了。基督教会两千多年的释经史,使我们明白圣经是需要解释的一本书;并且对同一段经文有不同的解释,也是促使教会不断追求更确切经文意义的动力。对于圣经中某段经文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天风》2007,(16)
《信·望·爱》小丛书4—6辑"信望爱小丛书"围绕基督徒信仰与生活中各个方面的专题,以小册子形式陆续出版。每一册均针对和解决信仰中的某个实际问题,值得对照圣经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5.
<尼西亚信经>以"我们信……"开始,然后申明大公教会对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圣灵的信仰."信"是基督徒生命的关键,因为我们是基于上帝的恩典,透过信仰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让我们得以称义(罗1:17;3:26,28),与上帝和好(弗2章),我们可以得救,得着永生(约3:16).对上帝及耶稣基督的信仰是基督徒安身立命的基础.在谈论各教义课题之先,要先谈谈什么是信仰."信仰"一词有两种用法.按第一种用法,信仰是名词,指所信的内容,可说是基督教信仰的教义.基督徒相信上帝创造世界,相信耶稣基督拯救我们脱离罪恶和死亡的权势,相信圣灵在教会和信徒生命中工作等,都是信仰的内容.教会聚会中的唱诗、讲道、祷告、礼仪,以至教会提供的各种教导,以至神学工作者的著作等,都涉及以不同方式表达的信仰内容,而<尼西亚信经>就是对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权威性表白.信仰的内容乃是教会对信仰的对象--三一上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一部基督教经典,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即使不信仰基督教的中国文化人,也应该认真阅读。西方学界不但把《圣经》和耶稣作为信仰的对象,而且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大体与人文主义发展是平行的,成绩斐然。因此,在学者阅读《圣经》的时候,最好能同时看看西方学界对于《圣经》和耶稣其人的研究成果。由此至少可以看到,《圣经》的形成与神学家的解释不同,历史上的耶稣与《圣经》里的耶稣不同,历史上的基督教也与传教布道中的基督教不同。真、善、美是基督教赞扬的美德,在信仰之前,首先搞清楚信仰对象的真实性,也符合基督精神。《圣经》有多种读法,耶稣也有多种精神。从什么角度,吸取些什么,这是关键。在中外的一些伟人中,不少是基督徒或称扬基督教者;中国的知名文学家中,也有一些是受到基督教熏陶和影响的,耶稣的人格和他的牺牲精神,也往往对革命者起激励作用。但他们对基督和《圣经》的理解,可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不用说非基督人士了,即使信仰同一部《圣经》和同一个耶稣的基督教内部,理解也往往大相径庭,经过痛苦———包括流血的分裂而现在并存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就是大相径庭的历史见证;至于当前的新教,究竟有多少教派,恐怕谁也数不清。《读书》杂志所刊《宽容及爱》,就  相似文献   

18.
李亮光 《天风》2014,(7):46-47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智商、情商、灵商”的文章,作为基督徒,颇感兴趣.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灵”的概念?圣经强调人是“有灵”的活人(参创2∶7),基督徒是不是一群“高灵商”的人?这里的“灵商”与我们信仰中常说的“属灵智慧”是不是一个概念范畴,有什么异同?在信仰层面遐想这些问题,也是一种有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爱的盟约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也是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源泉与力量。它记载了天主透过以色列民族,向全人类传递爱与救恩计划,最后在独子耶稣身上完成的启示。如果将圣经按时期大体分类的话,那么天主与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约,称为"旧约";耶稣基督以自己的圣血和圣死为全人类所立的约,称为"新约"。  相似文献   

20.
骆振芳 《天风》1994,(4):36-37
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了梁工先生的近作《圣经指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一般说来要想写出这样的书,需要有对圣经多年精深的研究和虔诚深入的信仰与艰苦的神学训练。但是,梁工先生以一位非基督徒的身份,竟然有对圣经比较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