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贵的跪拜     
嫉妒甚至陷害对手,恰恰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在心灵高贵的人看来,对手则可能是老师,是榜样。我的心,停留在一场赛事上已经很久了,它仿佛一粒卑微的铁屑,被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地吸附着。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竞争     
骆霞  康军 《天风》2006,(15):44-45
当我们仅仅为了获胜而打击对手时,我们不仅成为糟糕的失败者,还会沦为可鄙的得胜者。这样的竞争会使人的心灵和个性发生扭曲,使其充满着自私、贪婪、骄傲和嫉妒……  相似文献   

3.
深化谦德     
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骄傲,所以圣教会将骄傲列为七罪宗之首。因为它不仅能够"雾化"人的神目,使人无法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同时也会导致其它罪恶的发生,使人在"唯我正确"的主观臆断驱动下,常常藐视别人,认为别人的一举一动,皆大逆不道,错误百出,自己的言行无限完美,对不合乎自己意愿的事情,无法容忍,对超过自己的人满怀嫉妒仇恨……路济弗尔也正是因为骄傲虚荣,妄想同天主一样,导致自己由光明的天使变成丑陋的  相似文献   

4.
嫉妒,是对他人声誉、德行、成就、地位的一种恼恨和敌视心理。这是一宗大罪,嫉妒为害之甚,说来触目惊心。 人最大的不幸——死亡,就是由嫉妒而来。“事实上,天主造了人,是为永生不朽的,使人成为他自己本性的模样;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凡是与它为伍的人,都将经历死亡。”(智2∶24.24)罪恶进入世界,就是由于魔鬼的嫉妒。天主造的新世界是那样光明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6.
<正>清高的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他以你们为大地的代治者,并使你们中的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若干级,以便他考验你们如何享受他赏赐你们的恩典。"(6∶165)。穆圣说:"你们当帮助人完成一切需求,因为凡是有了恩典之人,都会遭到他人的嫉妒。"。可见,有恩典之人遭到嫉妒,是人类固有的现象。人祖阿丹的儿子嘎比勒因为嫉妒而杀死了他的兄弟哈比勒。人类历史上,是嫉妒之心开启了杀人先河。什么叫"嫉妒"?就是看到别  相似文献   

7.
任何人的嫉妒心理都是以占有欲为基因,在攀比观强化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元首统帅、学者名流到村妇顽童,谁也不能例外。自然,不同的人,其嫉妒心理的形成原因、表现形态、发展倾向以及危害程度各有千差万别。和一般人比较,老年人的嫉妒心理,也有其不同的特征。 (一)老年人嫉妒心理形成发展的原因和倾向  相似文献   

8.
爱情嫉妒与中国人人格特质及其嫉妒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章探讨爱情嫉妒与大七人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大七人格对嫉妒行为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67名本科生,采用三个嫉妒量表和大七人格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性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男性;谈恋爱被试的嫉妒及爱情嫉妒显著高于没有恋爱的被试。2)大七人格中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维度与其爱情嫉妒呈负相关,情绪性维度与其呈正相关。3)大七人格中人际关系、他人指向、事物指向三个维度对嫉妒行为中的报复行为存在预测作用;善良、才干、处事态度三个维度对消极理智行为存在预测,情绪性维度对逃避行为存在预测,善良维度对积极理智行为存在预测。  相似文献   

9.
嫉妒比较普遍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彼此之间越了解,嫉妒心理就越强烈,这就是有的人允许陌生人发展而不能理解身边人进步的心理原因。在一个单位,如果谁进步快、发了财,立马就可能遭到周围一些人的嫉妒,因为他的某种优越表现往往恰恰映照出另一些人的某种不足。嫉妒既能发生在个人之间,也能发生在单位之间。单位之间的嫉妒就是所谓的“公妒”。英国哲学家培根概括得好:这种公妒,其实也是一种公愤。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严重的危险性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严必林 《天风》2003,(1):25-25
嫉妒,往往产生于经常在一起,地位、身分差不多的人中间。 嫉妒是可恶的,因为“在何处有嫉妒纷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雅3:16)。下面几点克嫉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存心谦卑法。有的人喜欢自我表现,处处要高人一等,别人取得了成绩,便误解为对自己的否定,所以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强,不服气的心理就油然而生:“你算什么?你不过是机遇临到罢了,其实你任何方  相似文献   

11.
嫉妒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钧 《心理学报》2002,34(2):66-73
旨在考察嫉妒与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 2 31名被试者施测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Hup ka爱情嫉妒量表 ,White习惯及关系嫉妒量表 ,Buunk嫉妒量表和大 5人格量表 (NEO -PI-R)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在大 5人格量表中所包含的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顺同性和严谨性 5种人格维度中 ,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 ;外向性维度与嫉妒的一致性关系尚不明确 ;开放性维度、顺同性维度和严谨性维度与嫉妒关系并不密切。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除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外 ,其他人格因素与嫉妒的关系不明显甚至无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 5种人格维度中 ,神经质人格维度在嫉妒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 ;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是影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要为我哭     
小芳 《天风》2005,(3):31-31
耶稣被加略人犹大出卖,被祭司、文士、法利赛人陷害,被无知的百姓抛弃,经过先定了案的所谓审讯,最终被罗马法律判决钉十字架。从两个方面来看耶稣的受难,首先从耶稣自身的角度来看,耶稣说:"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父所受的命令。"(约10:18)耶稣是生命的主,他为了救赎我们,甘愿舍弃自己的性命。其次从出卖、陷害、抛弃耶稣的人,以及审判耶稣的罗马法律来说,是否因为耶稣的甘愿舍命而成为无辜呢?当然不是!面对一个不辩解、不抵抗的无罪之人,更显出背叛者的无耻,陷害者的阴狠,抛弃者的冷漠,罗马法律的无能。  相似文献   

13.
嫉妒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物。嫉妒的产生是由于有比较、时空距离及认知对象引起的。他具有如下特征:直接性、排他性、隐蔽性和广泛性。嫉妒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嫉妒就一直困扰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大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以友为敌。对于什么是嫉妒,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希腊斯多葛派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哲学巨匠黑格尔指出:“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斯宾诺莎对嫉妒的本质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后指出它实际上是“一种恨”。弗兰西斯·培根则认为:“嫉妒也是最卑劣、最堕落的情欲。所以嫉妒是魔鬼的本来特质。……”  相似文献   

15.
谈嫉妒     
嫉妒是人的一种激烈而常有的情感。它在不同人身上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圣经》中把有些人的嫉妒叫作“凶眼”,西方占星术士把它称作“灾星”,是指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带给其凶光灾气所达之地。轻则害人伤己;重则纷扰社会,祸国殃民,犹如恶魔横行无忌。而嫉妒对另些人却也有使其奋起直追,干出那显  相似文献   

16.
于金奎 《天风》2007,(24):44
在大多数的人心目中,那些平时老老实实、不多言多语的人就是谦卑的人,而那些什么事都抢着做的人就是骄傲。当然前一种人中有一些是谦卑的。有一些人虽表面谦卑,内心却是骄傲的。同样,后一种人中有的确实是骄傲,但也有的人是谦卑的。这可能会使一些人无法理解和难以接受,其实,我们只要弄明白神判  相似文献   

17.
忘记与记念     
李云根 《天风》2007,(2):12-13
时间在一年年地过去。在过去的每一年中,都会发生许多事情,这些事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应该记念的,一类是应该忘记的——一、应当忘记的事从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三章十二至十六节的经文可知,凡是让人自高、骄傲之事都是我们应该忘记的。另外,让人仇恨,嫉妒、发怨言之事也是我们应当忘记的。这些事包括我们的成就、功劳、别人的过犯与得罪你的事。保罗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  相似文献   

18.
嫉妒是指对在才能、品质、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情感。持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怨恨别人的成就和成功,甚至有破坏性的情绪,是“平庸的情调对卓越才能的反感”,是对别人才能的一种烦恼。嫉妒是在利己主义思想支配下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名利和虚荣的基础上产生的。自尊与名誉意识的偏差是产生嫉妒心理的温床。被嫉妒者一般是在年龄、职业、能力等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甚至还不如自己。一旦对方在各方面优于自己,对这种位置变化就会缺乏正确认识,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刺激从而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把这种不良的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从而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9.
嫉妒     
嫉妒产生的法则是以你为圆点,朋友为半径的群体。你不可能去嫉妒古人,也不会去嫉妒离你很远的陌生人,因为了解,你才会嫉妒,你只能为你周圉的人获取某种荣誉而心存妒忌。  相似文献   

20.
嫉妒,词典释义:嫉,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埋没贤良的人。 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嫉妒是一种心理变态,是荣誉感的畸变,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心理学家对其内涵的界定是:嫉妒是面对他人的某种优势而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一种不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