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是的,一粒麦子就可以把生命的真实全部展示。在饥饿比寒冷更可怕的日子里,一粒麦子的距离就可以让你触及到死亡。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蜕变     
劲松 《天风》2007,(14):47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一粒麦子落在黑暗潮湿的土壤里,从外表看,它是在地面消失了。但是黑暗之中,却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萌发,脱掉原有的躯壳,进入到另外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由  相似文献   

3.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若12:23-25)这个比喻表面上简单懂,骨子里却藏着极深的天国圣训。比喻取材于实际的乡村常识,颇具现实生活的气息,因此听众一听就懂。他们都知道,当麦子晒干后装入布袋可以储藏很久,但这样的麦子却永远只是一粒。希望麦子长大结出更多的麦穗,庄稼人必须先把它们埋入土中,等它们死了以后,才开始发芽长大结实累累。这里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费心去解剖这个“死”字的意义。麦…  相似文献   

4.
一粒种子     
毛春英 《天风》1997,(9):33-34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  相似文献   

5.
一粒种子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因为  相似文献   

6.
一粒麦子     
李栋 《天风》2006,(6):1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经文:约12:20-26 约翰福音书中12章20-26 节,记载的是耶稣在世上最后一周,这离开耶稣受死、走向十字架的日子不过就几天的时间了。这时有几个希腊人来求见耶稣。他  相似文献   

7.
主是教会的头,教会的元首,教会工作千头万绪,但教会的运行始终掌握在神的手中,约翰福音12章24节文言文圣经译:“粒麦遗地,不化则仍一粒,化则结实繁矣。”和合本圣经是:“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耶稣基督在  相似文献   

8.
麦子入土的比喻(上) “我实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人于永生。”(若:十二,23-25) 这个比喻表面上简单易懂,骨子里却藏着极深的天国圣训。比喻取材於实际的乡村常识,颇具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9.
麦子     
史奇珪 《天风》1996,(1):4-5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秋收时节刚过,江南的深秋是美丽的,天高气爽,阳光灿烂温和,各种树木的各种形状的叶子彩色缤纷构成无数奇异的图景。  相似文献   

10.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11.
服侍基督     
徐玉兰 《天风》2008,(11):16-17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相似文献   

12.
爱的生命     
杨云利 《天风》2007,(6):35
去年国庆节放假回家,我曾一直在地里忙碌,因为那时正值农民播种小麦的季节。我们那里大多是在国庆节以后开耧,一亩地播种十几斤,来年可收获上千斤,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记得主在圣经里讲了这样一段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  相似文献   

13.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在现世憎恨自己生命的,必要保存生命进入永生。”(若12:24—25)  相似文献   

14.
三是怎样一种宇宙論《略論》大意說:“法相宗建立了精神性的单子——‘种子’說,认为种子是构成世界的原因。”即“物界心界都是种子的产物”。“种子是各各独立的、最小单位的实体,一粒一粒的。”“它不是物质性的,只能是精神性的”。“他们又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心)最根本的是第八識,种子藏住的地方在第八識里面。种子和第八識是虚构的互相依存的精神实体。”又据他說:“第八  相似文献   

15.
正寻踪一碗面的来历,会惊讶地发现,在它的身后,竟拖着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链条。即使有志于溯流而上,穷追不舍,也至多能追踪至麦子的播种,便不得不戛然止步。面前横躺着的,是一条再也无法继续行进的断头路。但麦子的播种,还远不是那碗面真正意义上的源头——那一粒粒的种子,从何而来,历经哪些人之手,依旧模糊成谜。因为种子也脱胎于种子,种子的祖母还有祖母。  相似文献   

16.
耶稣设了一个比喻说: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里撤了好种子;但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人来,在麦子中间撒了莠子,就走了。……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仓里。(玛十三.24—30)  相似文献   

17.
“主曾说”(来13:5) 若我们能用信抓住这三个字的意思,那末我们手中就有了一把所向无敌的利器了。哪有一种疑惑不被这一把两刃的利剑斩得干干净净呢?哪有一种惧怕不被神约的弓上所发出的箭射落在地呢?当我们隐藏在“主曾说”的堡垒之下,一切生的苦、死的悲,里面的败坏。  相似文献   

18.
“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地撒了好种子;但在睡觉的时候,他的仇人来,在麦子中间撒上莠子,就走子。苗长起来,抽穗的时候,莠子也显出来了。家主的仆人就前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里撒了好种子吗?那么从那里来了莠子?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么,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免得你们收集莠子,连麦子也拔了出来。让两种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去收集莠子,把莠子捆起来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 仓里。”(玛13:24-30) 我不知大家有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9.
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话“上帝死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谁都知道,“上帝死了”是尼采著作中出现的一句重要的话。但如果我们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尼采说出“上帝死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意义究竟何在,那么就会发现,人们对这些问题其实不甚了了。这种现象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黑格尔的一句箴言:“一般说来,熟悉的东西之所以不是真正知道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悉的。”(Hegel,S.35)尽管海德格尔从西方历史、尤其是形而上学史和虚无主义的高度上对“上帝死了”这句话的深远意义做出了新的阐释,但是由于他受到自己的阐释视角的限制,因而导致尼采说出这句话的真正原因及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仍然处于蔽而不…  相似文献   

20.
奉献你自己     
郭文文 《天风》2007,(4):13
神已为我们预备了许多为他作工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够用的恩典,只是你我是否把握好了神所赐给我们的这一切呢?在一首诗歌里有这样的一段歌词:“不愿作早晨的露,不愿作晚上的霞;不愿作那流荡的星,不愿作那春天的花。愿作一粒种子,深埋在土下,生根发芽结果,遍满海角天涯。”对于跟随主耶稣的我们来说,也许我们都是神撒在这世界上的一粒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