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你的心里还有罪吗?你的信仰很迷茫吗?心里因着罪很痛苦吗?你重生了吗?圣经里有着正确罪得赦免的道路,有着信仰生活正确的方向。朴玉洙牧师所著的《罪得赦免重生的秘密》通过圣经正确地指引了一条罪得赦免的道路,使信仰有了正确的方向……"这是"好消息宣教会"成员在网络贴吧上发布的一则宣传。面对这样的"广告",若是不假思索地相信了,便会被引入  相似文献   

3.
岳清华 《天风》2010,(9):24-25
被称为“和平的福音”的基督教,其圣经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承载着神人和好、人人和平、人物和谐的美好信息。因此,积极创建和谐教堂、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符合圣经主旨。一、多角度诠释中国教会创建和谐教会的神学价值,激发信徒创建和谐教堂的信仰热情树立正确的圣经观才能建立信徒和谐健康的生命!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思想,教会的活动来自神学思想的支撑。多角度、多层面诠释圣经和谐之价值,才能增加教会在创建和谐教堂这一事工上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各位首长,各位神长,各位教友: 首先,我代表上海教区广大教友,对今天举行的中国天主教自选自圣主教三十周年庆祝大会,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我是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老教友,从小在教会的环境里长大,现在已经历了七十多年了。我深受教会的熏陶和神长们的教诲,也历尽教会的沧桑。我知道,按照圣教会的精神,一个地方的教务,应当由当地的神长教友们来掌管。《圣经》上记载圣保禄宗徒写给他的弟子弟铎的信上说:“我留下你在克勒特,使你在那里完成教会的组织,并依照我的命令,在每个城内委派长老。”长老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主教。  相似文献   

5.
一梵二会议前兆自二十世纪初开始,教会在权威和特征方面表现非常强势。许多人把教会当作一个比较强势的组织,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然而,与此同时,教会对世界各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遭遇和斗争没有什么直接的参与。教会似乎与世隔绝了,甚至对不断发展的现代世界怀有敌意。自从教宗庇护十世谴责现代主义开始,教会便开始对现代化采取敌视态度。庇护十世甚至还制定严格政策,禁止天主教学者们运用现代方法研究圣经和神学。结果,在差不多半个世纪里,天主教学者们只好退一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圣经和神学。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出现了使…  相似文献   

6.
《天风》2001,(10)
研讨会消息 四川省基督教2001年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8月6-9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县教会的同工96人参加了会议。 研讨会就基督徒的信仰观、上帝观、圣经观、教会观、三自观、社会观、四川教会与西部大开发等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三天的研讨会共有22位青年同工宣读  相似文献   

7.
陈贻圣 《天风》2012,(12):38-39
纵观圣经及教会历史,圣乐侍奉在教会中的主体性地位确凿无疑。旧约时期大卫在圣殿设立诗班(参代上25:1-8),及至新约《启示录》所描绘将来新天新地十四万四千人的诗班在主前侍奉(启14:1—3)。诸如教会历史记载,教皇格列高利(PopeGregoryI)以及其后的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等,均以圣乐来建造教会、改革教会、发展教会。  相似文献   

8.
弟兄姊妹们,你们可知道内地贫困地区教会的艰苦!我曾听到一些贫困教会的信徒无钱买圣经,而几个人合读一本圣经。于是常有外面偷运圣经到内地的事。中国有1000万基督徒,曾印刷出版近2000万本圣经。在经济好的城市和地区,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6,(5)
本刊讯:一场旨在与美国基督徒们分享中国教会在圣经事工方面所蒙的祝福和恩典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将于2006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美国洛杉矶水晶教会;5月19日至5月24日在亚特兰大第二庞塞里昂浸信会教会;6月6日至6月15日在纽约圣约翰主教座堂作巡回展览。这是自1979 年中国教会重新开放以来第一次在海外举办的圣经事工展,这次展览将分成六个展区。  相似文献   

10.
通功单     
在驻马店教区刘雅敬神父的倡导下,来自驻马店韩庄、许昌、周口、北舞渡、上蔡等堂口40余名的传道学员们,不顾天气的炎热,于7月14日到7月27日齐聚于漯河天主堂接受培训。开课第一天由教区长亲自带领学员们做了避静神工。开设学习课程有:圣事、要理、圣经、礼仪、伦理、圣歌等课程。通过两周的学习,使学员们在个人信仰上得到了升华,明确了福传使命。培训班结束后,众学员们带着“你们要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19—20)”这个伟大而又神圣的福传使命返回堂区,开始了新的福传历程,他们异口同声地高呼阿肋路亚。河南的教会将会更加美好!河南教会的福传大业将会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11.
王荣伟 《天风》2003,(4):18-19
用圣经的话语勉励教会姊妹要珍惜当今社会和平的来之不易,祈求圣灵内住在每个人的心里,并在生活中彰显基督的爱,实践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时间,跟一位牧师交通,他很难过地告诉我:现在教会情况不很妙,有好多异端出现,特别是近两年出现的“东方闪电”,已把我们的教会拉去一半……听到这些情况,我心里十分难受,心里不免又产生莫大的困惑和疑问:教会不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吗(参提前3:15)?异端不是违背圣经真理的邪魔歪道吗?为什么常常听到有异端泛滥的呐喊?为什么教会竟被“东方  相似文献   

13.
从旧约到新约,圣经以大量的篇幅表征了建立教会和传扬福音的必要,对这个重要的神学命题,我则想从历史与哲学交融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基督信仰和教会存在的互动关系,显然国内的研究者还未曾将应有的注视投向这一领域。其中一个明显的原因乃是由于“圣经中有很多疑难之处,教会历史上有很多灰暗的篇章,教会组织和基督徒们时而表现偏见、前后矛盾和彼此分裂,  相似文献   

14.
吕鹏程 《天风》1995,(3):34-34
怎样把农村基层堂点办成符合圣经教训、讨主喜悦的教会? 这是作为牧人的同工们须时时省察的。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这是整本圣经第一次出现“教会”这一概念,这磐石就是基督。基督胜过了死亡、世界、撒但。  相似文献   

15.
新教的海外宣教团体对圣经的观点和释经理论,是他们踊跃地向东方的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宣教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必须检视曾对中国教会产生较久影响的这种思想的历史与神学的源头。身在宣教运动中的传教士,不能很自觉地将传播一种宗教和令人接受上帝信仰作适当地区分。宣教士对《圣经》进行解读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打上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教义规条、甚至国家政治利益的烙印。传教士的圣经观和教会论中,纠缠了许多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种族上的自我优越感,而没有整全地考虑圣经全备的真理。而他们那种"堡垒式"教会观产生的原因,当然是与对圣经经文的特殊解读(这些解释加以理论化和模式化,就是教义)有关,同时与欧美国家与中国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隔阂也有关系。所以,早期新教宣教团体在释经路线、教会观和世界观上的二元论色彩的偏执并不是毫无来由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芃 《天风》2003,(2):38-41
是否圣经中的每一段经文都可以直接拿来作为今天教会和个人的生活准则?我们应如何看待圣经中前后表达不一致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经文?是否新约中的书信体书卷有一些属于它们本身的释经原则?提摩太前书第2章第9至15节,是我们在讨论上述问题,包括讨论妇女在教会中的作用等问题时必须面对的。教牧书信一直被视为教会的教会手册,其中的教训对教会有很深的影响。尽管许多圣经学者把教牧书信列为“后保罗学派”的作品,认为这段经文所表达的相对保守的妇女观不能完全代表保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教会社会     
孙晨荟 《天风》2006,(19):36-39
圣经是了解西方文明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基督徒们视为权威的书卷。通过梳理教会音乐与崇拜的圣经基础,来探寻它们今日缤纷复杂的现象之渊源。  相似文献   

18.
谢主恩 《天风》1995,(3):2-3
读经:启1:12—20,出25:31—40 启示录告诉我们一个奥秘,在七个金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他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眼目如同火焰,脚像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右手拿着七星。圣经说,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感谢主,圣经叫我们看见了教会的奥秘就是金灯台。 教会是神创业之前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1,(3)
[问]我所在的教会主日崇拜程序中有一项"感恩献礼",通过此环节鼓励信徒将自己的财物献给上帝,有弟兄姊妹强调在金钱奉献方面要严格遵守十分之一的原则。我想知道其中缘由。刘嘉靓姊妹[答]刘姊妹,你好!你提的关于奉献的问题涉及圣经根据、教会需要与信徒本分等几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黄继新 《天风》2001,(12):44-45
我们经常说:“圣经是神的话”。的确,圣经是神的仆人受圣灵感动所写出的文字,是神的话。今天,我们很容易获得一本圣经,能够很方便地阅读神的话,们这个待遇其实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回顾历史,就在几百年前,在宗教改革之前,当时的教会不允许平信徒读圣经。后来在很长的时期内,虽然教会允许平信徒读圣经,但由于印刷术不很发达,想得到一本圣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