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冯·贝多芬,1770年1 2月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其祖父为宫廷乐队队长,父亲是宫廷小合唱队的男高音歌手.由于父亲将有音乐天赋的贝多芬培养成为莫扎特一样的神童,所以要求贝多芬从4岁就刻苦练习钢琴、小提琴、管风琴及中音号等乐器;在贝多芬11岁左右时,宫廷管风琴师聂费引导他把艺术视野扩展到德国文学中去.  相似文献   

2.
朱鹂 《天风》2013,7(7)
钻研的管风琴师 1851到1858年间,弗兰克担任教堂管风琴师,在此期间他开始锻炼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技巧.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待就是三十余年,刻苦钻研管风琴的演奏和创作.其技艺之高超被李斯特誉为"巴赫之后最伟大的管风琴即兴演奏者".在他创作的管风琴曲中有受李斯特推崇的《大管风琴曲六首》(1862)、 《大管风琴曲三首》(1878)、《众赞歌三首》(1890)以及曲集《管风琴师》(L'Organiste,1889-1890)等.  相似文献   

3.
纪念伟大的哲学家爱德曼·胡塞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麦克思·社勒临死以前两星期,我最后一次看见他的时候,他忽然问我:“你为什么这样激烈地反对胡塞尔?”我在弗来堡访问胡塞尔的时候,他亲自把我介绍给一群来访问的美国哲学教授说:“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尖锐地攻击过我,正因为这样,我们反而成了亲密的朋友了。”在胡塞尔的话中,最使人感到惊异的是他那种明显表现出来的“公正无私”。这种精神即使在一些伟大的哲学家中也是很少见的。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为了寻求真理,和一个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人与人的现代化韩成“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①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人的哲学,既是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时代的伟大课题。人是什么?中国先哲说:“天地之间最为贵者”;西方哲人说:“人是万物之灵”;德国19世纪的资产者感叹道:“一半是...  相似文献   

5.
最聪明的人     
一位年轻人决心寻访雅典最聪明的人,并拜其为师,他来到德尔菲神庙,向神求助:”神啊,请你告诉我,谁是雅典最聪明的人”?神说:“凡人之中,最聪明的是苏格拉底”。年轻人虽然知识苏格拉底是大哲学家,但是怎样断定他就是最聪明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嫉妒”的概念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早就被人们大体以基本相近的意义来使用它。欧洲著名的伦理学家斯宾诺沙明确提出: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人相齐。”英国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品德上是个卑鄙者,必然嫉妒光明磊落的人,举凡  相似文献   

7.
塔蒂尼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他一生都在为小提琴音乐开拓一个新天地。尤为值得称道的还有其可贵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需要一直学习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思维与智慧》2005,(5):62-62
吹牛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在一起吹嘘他们本国的火车是如何如何跑得快。法国人说:“在我们国家,火车快极了,路旁的电线杆看起来就像花园中的栅栏一样。”英国人忙接上说,“我们国家的火车真是太快了!得往车轮上不  相似文献   

9.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只有服从自然,才能支配自然”。我们既感到人的伟大又感到他的渺小和灾难。一个人有时觉得自己是处于世界的中心的地位,有时觉得与庞大世界对比之下却渺小得微不足道。人有时似乎是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的力量,但有时却成为它的玩物。可以想想自然是在怎样奴役我们的。死,通过各种各样的危险如房倒屋塌、雷电袭击等等总在等待着我们。即便把死撂到一边不提,一个人也要常患病。并且从另外一方面去看,人总要受感情的折磨:愤怒、悲哀和厌烦。所以,人是自然的玩物,他的虚有其表的力量使他走入了歧途。事实上,这种力量并不是属于他的;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这种力量但又丧  相似文献   

10.
细节的力量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因一个马掌钉而输掉整场战役。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一句话:“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牛顿是17—18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爵士、国会议员。他是大批基督徒科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以研究自然的奥秘作为向神的奉献,他引用培根归纳的哲学原理,研究宇宙万象,向世人证明神创造宇宙是何等奇妙和伟大。他18岁时进剑桥大学学习,24岁时发现万有引  相似文献   

12.
1900年以前,德国有100多名勇士先后独自一人做了“驾驶单座折叠式小船横渡大西洋”的冒险,结果惨遭失败,葬身大西洋。然而,有一个人却创造了奇迹,他就是当时德国的一名精神科医生林德曼博士。他事后回忆冒险过程,得出结论说,在大洋上孤身搏斗,最可怕的不是体力不支和风浪的袭击,而是自身产生的惶恐和绝望。他说,在航海过程中,他一直在內心深  相似文献   

13.
林孔华 《天风》2001,(8):14
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时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试探,有直接从魔鬼来的,如四十昼夜在旷野受魔鬼的试探;也有从人来的试探。经上说:“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路加福音的这段经文讲述的是耶稣所遭受的一次来自人的试探。有一个律法师带着一个终极的问题来试探耶稣,他说:“夫子,我该作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面对着这样直接又敏锐的问题,耶稣很  相似文献   

14.
一、荣誉光环中的罗尔斯美国外交家W .里德曾把W .E .格莱斯顿① 誉为英国最伟大的领导人 ,其理由是格莱斯顿“比与他同时代的任何其他政治家更能把政治行为的实践技巧和高度道德标准的要求结合起来”。罗尔斯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我们这个时代卓越的政治哲学家” ,② 我们中国国内有的学者也将罗尔斯誉为当代“公认的最重要的、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③ 。罗尔斯作为一位政治哲学家之伟大与卓越之处 ,不但在于他写作出版了《正义论》 ,还在于他在他的第三部著作《万民法》 (TheLawofPeoples) ④ 中提出一种国际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15.
超越嫉妒     
何谓嫉妒?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的解释颇多。在我国的辞典中,“嫉”的意思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则是埋没贤良的人。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嫉妒就是“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嫉妒就是因别人在某些方面优越于自己  相似文献   

16.
瑞典的《商业周刊》曾说瑞典家具制造商坎普拉德已经取代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可到了下午,英瓦尔·坎普拉德就通过英国的一家媒体发表声明“世界首富不是我”。坎普拉德到底是不是今天的“世界首富”,不是本文争议的焦点。但这位老人身上某些与众不同的色彩,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津津乐道”的。5岁懂得向伙伴们推销火柴1926年,英瓦尔·坎普拉德生于瑞典南部的斯莫兰省,祖父是德国移民,经营着一个农场;外公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商,经营房地产和农场。也许是坎普拉德从小在家庭经营的农场里长大的缘故。5岁时,他就懂得在小伙伴中间推…  相似文献   

17.
最美的奇迹     
三个外科医生在一起争夸自己的医术。第一个说:“我给一个人接上胳膊,他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棒球手。”第二个说:“我给一个人接好了腿,他现在是世界上著名的长跑运动员。”第三个说:“我为一个厌世者接上了笑神经,他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第一个医生和第二个医生的确是医术高明,他们的手术能让缺胳膊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是拉内诞辰100周年及逝世20周年纪念。拉内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是什么?他回答说:“我生活的最大特点,是转向以神学、宗教生活,或总体上说人类生活终极目标的某种单调性、规律性、一贯性——即来自于那唯一、沉默、绝对、但却常常临在的天主。”从拉内的回答中,我们可看出他对神学的表达是多么朴素,我们每一个人受造,与造物主建立起最亲密的关系。造物主是我们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真主说:“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美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16∶125)卧尔兹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演讲艺术。伊斯兰历史的每一个辉煌的时期,都留下了很多卧尔兹演讲的典范之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更加深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新生事物不断出现,我们面对的新课题越来越多,以讲“卧尔兹”为己任的我国年轻一代阿訇应该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努力提高“卧尔兹”的水准。语言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交际手段,它在社会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口语又比书…  相似文献   

20.
他是妻子班上最穷的一个学生。“我们得关心关心他呢。”妻子说。于是一个姓赖的学生,被妻子领到家里来。他是那么瘦小,害羞。问他父亲呢,他说父亲把最后的一点钱塞到他手里,就去打工了,说父亲50岁不到,头发都白了,耳朵也聋了。问他母亲呢,他说母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彻底疯了,就跑出去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下落不明。我的心就一痛。到了放寒假的时候,他说陈老师,能到我家里去玩一天吗?我说好吧。于是跟他一起搭班车到了大悟县的一个山脚下,又搭当地农民开的“三轮”爬到这座山的山半腰。三轮再也不能往上爬了,我们就下来往上攀。“陈老师,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