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一些信徒的心目中,牧者为信徒祷告是合理的,而信徒为牧者祷告是不配的。然而,作为牧者的我们,自己心中却十分清楚,我们比众人更软弱,更需要代祷!一位牧师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信徒,他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也会生病啊!"在某些信徒眼里,牧者应该是远离世俗、清心寡欲的,是知识渊博、知书达理的,是大有口才和胆量的,是性情温和、善解人意的,是安静聆听、解惑答疑的……于是,他们一有问题与困难就找牧者倾诉、解答与代祷。然而,牧者与信徒一样,  相似文献   

2.
《天风》2020,(4)
正基督徒的敬牧观关系到教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教会事工的开展及福音的传播。基督徒当有正确的敬牧观,此乃圣经的教导及基督徒灵性生命的具体表现。一、敬牧的重要性敬重牧者是基督徒的本分,亦是圣经的教训之一,保罗在书信中也多次要求信徒为牧者祷告,关心牧者的需要(参弗6:19-23;帖后3:1-3),并嘱咐信徒当如何对待牧者:"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  相似文献   

3.
<正>"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直等到我来。"经文:提前4:11-16葛优《天下无贼》中有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成为人人口中流传的经典。21世纪中国教会什么最贵?好牧人。我相信各教会的牧者对此都感同身受。因牧者的任务是要为教会培养好牧人,同时,这对牧者自身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塑造牧者的人格魅力?让我们追寻圣经教导,探求良方。  相似文献   

4.
天声 《天风》2009,(4):52-53
几乎所有牧者都说自己忙,究竟他们在忙些什么?许多信徒对牧者的事奉和所负责任的认知并不太清楚,就是身为牧者的自己有时也不能说清楚在忙些什么抑或该忙些什么.因此很有必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这对教会和牧者也许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5.
张忠成 《天风》2010,(11):15-17
有人说:"牧者的家庭像个‘金鱼缸',全部透明。"牧者家庭对信徒来说,既可能成为一种鼓励的榜样,也可能成为因此"跌倒软弱"的阴影。为此,我们要十分注重牧者的家庭建设,信徒要为牧者家庭代祷,牧者自身更要谨慎自守,让家庭成为一种见证!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3)
正由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需要,各地教会堂点以对信徒身体健康负责任的态度暂停了场所内的聚会活动,减少了因人员聚集而造成的潜在病毒传播风险。线下教会暂停聚会之时,信徒应该怎样做好敬拜?牧者又该如何有效做好牧养?笔者的一些读经和灵修心得,愿与诸位分享。牧养之一:教会牧者多种形式讲道牧养有人把防疫在家的信徒看做是流离无牧的,事实并非如此。教会牧者,应当对受托照管的群羊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境的信徒,对教会有不同的需要,牧者当分别对待和加以细心牧养。 对于身患绝症和濒死病人,以及丧失亲人的信徒,更需要牧者和教会的关心和爱护,可以说,这类人比任何人更需要教会和牧者。 那么,应该如何关顾末期病人呢?这就需要了解末期病人们心理和需要。人一旦得知自己身患绝症,一般会有五个阶段的心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一位牧者因自感压力太大而自行结束了生命,大家听闻后无不扼腕叹息。我们自然不会赞同这位牧者如此的选择,但牧者的软弱需要被关注这个问题值得重视。不少信徒时常会请牧者为自己代祷,因为觉得仆人的祷告更容易蒙神垂听。其实,牧者"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参来5:2),除了各级组织上的关心外,还需要他们自己"心里的力量刚强",这就需要信徒有力的代祷。  相似文献   

9.
属灵与否,一直是中国基督徒信仰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关于属灵问题的讨论也长期吸引着教会牧者的眼球。上世纪50年代,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以后,教会领袖、牧者同样将属灵问题的讨论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希望借助"神学三人行"这个平台,梳理中国教会关于属灵问题讨论的主要观点,供广大信徒和教牧同工参考。我们首先讨论什么是属灵?或者说属灵的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11.
余江 《天风》2007,(13):27
为福音而献身的人,大凡需要经过神学院系统性的造就,此乃若干年可以完成的事;身为群羊的牧者,还必须在教会的实践中造就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终生需要操练的功课。一、领人归主,先要与主建立良好关系德国当代神学家潘霍华在《团契生活》一书中指出:“不能独处者,不宜参与群体。”他认为不懂得与上帝独处的人,不宜带领信徒。这句话对每一位牧者,是至理的名言。传道人面对的是广大的信徒,倘若不能独自面对上帝,每天与上帝单独地交谈,怎能牧养信徒的灵性生命,带领他们认识上帝?圣经启示我们:上帝是乐意听祷告的父亲。牧  相似文献   

12.
恩敏 《天风》2014,(11):36-37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1:8) 牧者在繁重的牧养工作中,不时遇到种种挑战和压力。牧者也是人,也会深陷压力、孤独,也会受伤。但是,牧者的困难、软弱、苦痛、委屈、重担,一般不便轻易向人吐露。这样,牧者所要承受的压力可能会比信徒更大。当然,牧者可以向神祈祷,懂得将重担忧虑交托给神。但是,我还是要建议教会弟兄姊妹,要懂得关心、支持你的牧者。  相似文献   

13.
林雪媛 《天风》2011,(3):36-39
近年来,中国信徒数量与素质都在不断提高。至2005年,中国内地共有5.5万所礼拜堂。但相比5.5万所礼拜堂,牧者的数目却只有3700人左右,换句话说,平均一位牧者要牧养15多所教会。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教牧人员的工作量常常是超负荷的,过度的工作会导致教牧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有一定才华的传道人英年早逝的现象,这也在提醒我们的信徒应当多关心传道人的生活与身体,同时也在提醒我们传道人本身当注意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知然 《天风》2021,(2):64-64
[问]教会里有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词叫"团契",牧者鼓励信徒过主内"团契"生活,基督徒中也有依据年龄、职业、性别等而形成的不同"团契"小组;可在各种汉语词典里找不到该词条.我们为什么要有教会团契生活?我想深入了解"团契"的意义,希望您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5.
王艾明 《天风》2009,(3):27-28
教会是一个信徒的团契,因此,团契中的信众就构成了牧者信用的见证和衡定之基础.如何解读教会牧者的威信,联系着我们对圣经的领悟,对教会传统的承继,对蒙召身份的明确.牧者的威信主要是针对教会各类负责人而言,牧者威信之释义是特殊祭司权之责任和义务的界定,也是作为基督身体和圣徒团契的教会是否真正获得符合远象中的信仰方向的教义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夜里电话声     
正一天夜里,正当我熟睡时,突然被电话声给吵醒了。迷糊间,我还以为是骚扰电话,拿起手机,才发现是徐姊妹的女儿打来的。徐姊妹的女儿告诉我,她妈妈快不行了。我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半。因教会信徒多,遇到信徒夜里临终归天是常有之事。尤其是冬天,有时一个星期就有好几场丧事,我们几位牧者总是忙得团团转。说实在话,作为一名牧者,有时也会"害怕"半夜三更有信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7,(12)
<正>某次,与香港一些牧者一起午餐,席间有同工幽默地问:"你们知道在香港,信徒主日午餐时吃得最多的一碟菜是什么?"大家不知所云,面面相觑。同工接着说,"是'红烧牧师',因为那天中午在教堂附近的餐馆里,有不少三五成群的信徒一起用餐,他们那时议论最多的话题便是评判上午牧师的讲道,此时牧师仿佛被'红烧'了……"大家哄堂大笑。信徒可不可以评判牧师的讲道?按照我青年慕道时的认知,是不可  相似文献   

18.
胡俊杰 《天风》2012,(4):8-10
一、羊多牧少现象浅析据有关教牧学者的研究结论,一名牧师能牧养信徒的极限约为350人,超过这一比例,牧者的时间心力必然不济,信徒便得不到全面的牧养。  相似文献   

19.
吴志福 《天风》2017,(6):36-37
正有位事工小组负责人跟我说,她小组中的一些同工喜欢追星,有次某港台歌星来厦门开演唱会,这些同工居然不来教会,而去为自己的"偶像"捧场。每当足球赛事来临时,也有很多信徒(包括牧者)狂热地追求,甚至把某些球星视为自己的"偶像"。不少弟兄姊妹对教会里的追星现象忧心忡忡,认为这些信徒在拜偶像,认为这是不爱主的行为。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追星问题呢?明星一般指娱乐、体育行业里专业技能高,拥有社会影响力的人,包括影星、歌星、球星等。  相似文献   

20.
<正>每当身边的牧者在侍奉的黄金年龄不幸地离开了我们,就会有很多文章呼吁信徒,要好好爱牧者,不要让牧者流泪伤心,不要让他们太累。我也祈求神安慰那些牧者的家人,坚立那些正为主劳苦尽忠的牧者。我提醒自己,也请所有神的仆人记得,人的生命需要"细拉",所有弟兄姊妹都要知道,牧者的侍奉更需要"细拉"。最近读经刚好读到《诗篇》,"细拉"在《诗篇》中一共出现了71次,"细拉"两个小小的字原来是旧约时代乐谱中的休止符,是诗乐中的过门和停顿休止的意思。圣经学者指出,细拉也可能表示"静默""暂停"等。今天"细拉"这个休止符依然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