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继新 《天风》2001,(12):44-45
我们经常说:“圣经是神的话”。的确,圣经是神的仆人受圣灵感动所写出的文字,是神的话。今天,我们很容易获得一本圣经,能够很方便地阅读神的话,们这个待遇其实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回顾历史,就在几百年前,在宗教改革之前,当时的教会不允许平信徒读圣经。后来在很长的时期内,虽然教会允许平信徒读圣经,但由于印刷术不很发达,想得到一本圣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2.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则要说:家家有本当念的经——圣经。念了这经,我们就明白人生的意义;念了这经,我们就知道婚姻和家庭是怎么回事;念了这经,许多难念的经就变成易念的经。一、圣经是一本家书 旧约主要是写给以色列家的书,教导这个家庭的人知道他们的神和祖宗是谁,要他们信守与神立下的约。新约主要是写给“神的家”(提前3:15)——教会,要教会明白神的旨意。总的说,圣经是一本家  相似文献   

4.
爱的生命     
杨云利 《天风》2007,(6):35
去年国庆节放假回家,我曾一直在地里忙碌,因为那时正值农民播种小麦的季节。我们那里大多是在国庆节以后开耧,一亩地播种十几斤,来年可收获上千斤,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记得主在圣经里讲了这样一段话:“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蜕变     
劲松 《天风》2007,(14):47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主耶稣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就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一粒麦子落在黑暗潮湿的土壤里,从外表看,它是在地面消失了。但是黑暗之中,却有一个新的生命在萌发,脱掉原有的躯壳,进入到另外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由  相似文献   

6.
吴汝潭 《天风》2001,(7):15
在笔者参与的圣经培训班讲课中,金华县付村教会的圣经培训班是“级别”最低的。我带着几许的不解而去,回来时恍然大悟:圣经培训,从基层做起。 一、“三自”再认识,从办好基层教会做起 有关“三自”原则,通常只在教会领袖层贯彻,而对于基层义工和弟兄姊妹,虽然也偶尔提及一些,但很少会给予具体的讲解。“三自”这个名词固为大多人熟悉,但在平信徒中,很少有人能对三自讲出一个所以然,尤其在基层教会。因此容易给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尤其是当今异端纷起,类似“法轮功”披着宗教外衣的恶势力也  相似文献   

7.
单信 《天风》1999,(12)
每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每一个地区的教会都会有各自处境中的神学思考见解,2000年教会史证明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全世界各个时代的基督徒都同读一本圣经,但对于神的认识以及对圣经的理解则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以“信仰不变”的理由来拒绝神学思考,固步自封,也不能视中国基督徒在坚持基本信仰的前提下,吸  相似文献   

8.
孙天人 《天风》2006,(22):34-35
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不错,“生老病死”确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是人生由“摇篮”到“坟墓”难以避免的过程。圣经说是上帝的“定命”(参来9:27),可是孔子却说:“未知生,焉知死?”看来这位誉为圣贤的学者对生死等问题似乎亦感茫然!但这对基督徒来说则不十分困惑,因为有基督福音的光照。所以孔子也说:“早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孔子时代他无缘得听基督的福音。而今天的基督徒就可以圣经的启导解读“生老病死”了,从而能明白“生老病死”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保罗说:“你所种的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15:36)种子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春天,农民将小小一粒种子植入土壤,秋天就可以成百上千倍地收获。但种子在土壤中变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却未必知道。 种子由一层壳包裹,显得内向,其中包含着极强  相似文献   

10.
吕鹏程 《天风》1995,(3):34-34
怎样把农村基层堂点办成符合圣经教训、讨主喜悦的教会? 这是作为牧人的同工们须时时省察的。 “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这是整本圣经第一次出现“教会”这一概念,这磐石就是基督。基督胜过了死亡、世界、撒但。  相似文献   

11.
王嘉玮 《天风》2003,(3):46-49
圣经常常被基督徒视作教会及信徒的生命之源,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是我们灵性起步的根基。这就使我们要熟悉圣经、尊重圣经。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在三个“唯独”中,提出了“唯独圣经”的口号,号召信徒们要回到根源中去。由此,路德的神学著作都是以圣经的权威及教会传统遗传的权威为先决条件的,这种试图解释圣经的解经学形式的神学值得我们借鉴。“与经院主义的神学著作相比,路德的神学著作显得更新、更有特色,这种特色贯穿路德的神学研究方法。作为解经学家和讲道人,路德不断地与圣经对话,这是没有先例的。他在神学领域里取得的每一进展,都以圣经作为基础和指导。”(1)路德从不怀疑圣经权威的可信性,“他的目的是让圣经和教义里那些朦  相似文献   

12.
邓灵勇 《天风》2004,(1):34-35
纵观教会历史,异端在初期教会就曾出现,历世历代都有异端的存在。现今的时代,异端更是层出不穷。因为撒但知道它的时日不多,所以到处兴风作浪。那么,什么是异端呢?凡是一个团体或个人自称为相信圣经而他的信仰与圣经有出入,或者加添,或者减少,或者与圣经的教训相悖,不高举基督的就是异端。主耶稣说:“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太24:5)这些异端邪教的兴起,迷惑了许多信徒,给教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智慧篇》被犹太软和基督新教视为“伪经”。他们所持的理由是,它的原著不是希伯来文,著作时期太晚,成书又不在圣京耶路撒冷。圣经上说:“这(个)家就是永生天主教会,(它就是)真理的基础和柱石”(第前三,15)。这段经文应理解作“只有教会支撑和保管着由天主所默启的道理”(思高圣经译注)。那么《智慧篇》既是教会保管的圣经,又是圣传和教会的训导一贯予以认定的,所以它是一篇圣经的正典著作,便是毫无疑问的了。  相似文献   

14.
一粒麦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是的,一粒麦子就可以把生命的真实全部展示。在饥饿比寒冷更可怕的日子里,一粒麦子的距离就可以让你触及到死亡。  相似文献   

15.
在现在的教会中,还存在超现实的论调,给信徒们带来了消极、悲观、厌世等不健康的心理。有人根据圣经“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2)的内容,断章取义地用这一节圣经给信徒输入片面的思想,结  相似文献   

16.
一粒种子     
毛春英 《天风》1997,(9):33-34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主保,圣热罗尼莫有言: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耶稣基督。曾记何时,对天主圣言--圣经的研讨、默想和分享,在大陆教会中,犹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这是令人欣喜的现象。修院作为教会发展的摇篮,在这方面,尤应成为教会认识圣经,认识基督的园地。因此下面所记录的一些圣经分享片段,也算是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愿与主内各位分享、共勉。  相似文献   

18.
一粒种子     
耶稣告诉我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今天我们属主的人都是他的子粒,然而在这许多子粒中有一粒他曾领我归于主的名下,那就是我的爸爸。 转眼两年过去了,可在这两年中我无时不想起他,因为  相似文献   

19.
高明 《中国宗教》2023,(1):44-45
<正>基督教中国化的根本是神学思想的中国化,只有实现神学思想的“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近年来,山东省基督教两会不断加强基督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确立了“以圣经文本研究为基础、以两千年教会历史为借鉴、以齐鲁文化为表达、以回应新时代教会与社会需要为目的”的齐鲁神学体系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圣乐     
一.什么是圣乐圣乐(Sa-credMusic)一词,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即专指我们的教会音乐。这是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叫法,大致成因有二:一是我们的教会音乐主要服务于圣教礼仪,二是教会音乐的基础是《圣经》。 什么是圣乐呢?在我们的教友中,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 1.“圣乐是做弥撒时唱的圣经。”“圣乐就是为弥撒服务的。”这代表了一部分中老年教友的想法。 2.“是神圣的音乐,在教堂演奏的,用于表达宗教感情的音乐。”“是教会的音乐”等等。这代表了一部分青年教友的观点。 我们认为,以上的认识虽然不甚全面,但无疑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