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墨岩 《佛教文化》2013,(5):18-29
“修寺院从来都不会缺钱,缺的是修行。”“我建这个寺院是让众生欢喜的,不能让众生烦恼。只要有一户不同意我就不能干,只要有一人烦恼我就不能奠基。”  相似文献   

2.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没有体验过烦恼?可以说,烦恼这一魔影,伴随着我们终身。纵观各种烦恼,我们不妨将它分为几类:一是“杞人忧天”,无故烦恼。即为不必要的小事或毫无根据地忧虑而烦恼。现实生活中这种自寻烦恼的人比比皆是。有的人一人独坐的时候,便浮想联翩:尽管我现在身体好,但将来生病、受伤怎么办?发了地震、房屋倒塌怎么办?着了火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少男少女有什么烦恼,有什么忧愁呢?就像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写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似乎说愁的少男少女真是自作多情,心中欢乐无比还“强说愁”。还有人则认为,“危险的年龄”、“危机的时期”、“极度的迷惘、困惑”都是青少年这一阶段的专有名词。比如日本学者依田新先生在一本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开头就说:“烦恼是青少年的特权”。看来,青少年并非欢乐无比,烦恼只跟他们有缘,究竟青少年有没有烦恼、困惑呢? 应读说,烦恼、困惑是人类共有的心理属性,是  相似文献   

4.
铁吾 《佛教文化》1994,(3):26-26
铁吾云:禅意本自烦恼 出,悟禅者当感谢烦恼。铁吾 过年穿旧衣,邻人怪之:“过 年耶?答曰:“旧衣裳”。年初 二去小饭馆吃拉面,邻人又 怪之:“新年耶?”答曰:“拉面”。铁吾心有烦恼,随意如此。而后静思得悟:这就是禅?违常理所思,独来独往也。多少年以前,铁吾尝遇一和尚化缘于浦东,问之事,答曰:“忘了。”问之年,答曰:“一岁。”初不解,复问:“为何是一岁?”答曰:“凡事从一始。”感其言之有理,牢记不忘。今年,铁吾又悟:人生不过一岁,一岁即一梦,人们以四季轮换算之是小算也。  相似文献   

5.
《大般涅槃经》通过破斥各种“假我”及宇宙万有一切现象之实有性,力主“无我”论,认为“无我”并非断灭而与“假我”一体不二;指出不存在轮回主体,轮回是就众生的烦恼、业果及五蕴身心活动之相续流转而言,且烦恼、业果亦空而无定相;涅槃只是熄灭各种烦恼、业,而净化了的心灵或精神境界,以“无我”为特质。  相似文献   

6.
一笑笑是一剂治疗心理疾患的良方,能有效缓解心情抑郁、紧张焦虑、烦恼等。面对困惑、危机、痛苦、你若能笑出来,说明你是个豁达开朗的人,因此人们常说:“一笑解忧愁”“、笑一笑,十年少”。二放处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十分焦虑不安,变得格外敏感、多疑,神经高度紧张甚至会引起身心上的疾病。而另一方面越是多疑敏感就越会紧张烦恼,造成恶性循环。此时,试着做一些放松练习,缓和一下情绪,调节一下心态,听听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散散步,做做体操或者干脆睡个大觉,都是一种很好的放松。三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本来是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提出…  相似文献   

7.
人生自古多烦恼,能否在心理困境中自救,往往是成败的分水岭。善于自健者,即使在生活的泥沼中也可以踏出一条平坦的路,由“山重水复”而“柳暗花明”,拥有健康的身心,赢得成功的人生。自健秘法一:回避法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的许多女孩为自己面部及手臂、脚臂上较多的体毛而烦恼。有的夏天不敢穿裙子或短袖衬衣,有的想尽办法恨不能将体毛“斩尽杀绝”,还有的怕自己有病了,整日忧心忡忡。其实,毛发较多较重对绝大多数女孩来说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主持寄语 从来在家而学佛之人,依我看似有两途:一是由烦恼中学,一是从慈悲上学——请注意,这里并非谈学佛修行次第,而只是说的最简单最表象的某种现实情景:前一种人始终紧捏着功利的追求在手上,虽然也发心,也行善(这当然已很不错了),但终因境界不高,其烦恼也就始终如影相随,紧跟着他心中那一点功利——可以概括为“观音有相,而慈悲无相”。后一种学佛之法,正如本文作者所表述的真正属于观音才有的那种精神——“法身无相,慈悲为相”,与前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是一种没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0.
《佛教文化》1993,(2):6-6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通了,干什么事都当作还债,这样就没有烦恼了。”朴老纠正他:“不!不是还债,是报恩。人的一生报恩是无尽的。”还债与报恩,从表面上很难区别,但究其内涵则是不同的。还债是被动的,报恩是主动的;还债无奈,报恩自愿。因此,其思想境界自有高低之别。按佛法来说,还债是业力,报恩是般若。赵朴老是按佛法予以纠正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佛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1.
理解     
我时常感到孤独和痛苦。我对朋友诉说我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说世人不能理解我。我只希望得到他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他尽一切努力来理解我———然而他不能。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教导”我一番。他给我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  相似文献   

12.
在车队工作时,有次我添乘到金华公寓。有个乘务员问我,“酗酒”一词怎么解释。我答道:是指没有节制的喝酒,酒后撒酒疯。他马上拿出一本段里制订的《职工奖惩条例》,指着上面一行字要我看,原来上面写道:“乘务员在公寓不准酗酒……有饮酒者扣奖50%。”他说:“我不酗酒,适量喝点酒为什么要扣奖?”当时我正面解释了一下乘务员在外不能喝酒的道理,如今回忆起来,是《条例》违反了逻辑要求。首先,从《条例》的本意来说,乘务员在公寓是不能饮酒的,但《条例》却将“饮酒”这个概念加以不恰当的限制,成了“酗酒”,犯了概念“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其次,从《条例》前后文的关系来说,先说“不准酗酒”,后来又说“饮酒扣奖”,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巴掌     
人生烦恼无数。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一种称为多级估量的新型类别量表,经验地揭示了噪声烦恼度的可能(possibility)性质,并且给出了对应于一个烦恼类别过渡到下一个烦恼类别的刺激临界值的定义。据此得到“较安静”与“闹”,“闹”与“很闹”,“很闹”与“极闹”两两间的临界值分别为53、63和82分贝。最后还探讨了烦恼度与噪声之间的心理物理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贵华 《法音》2004,(10):5-16
一、印度佛教如来藏学的形成如来藏思想可以追源于印度原始佛教的“心解脱”思想。在原始佛教中,解脱是中心论题。而解脱的关键在于断除贪瞋痴之烦恼。由于心与烦恼紧密相关,认为断除烦恼应从心上着眼。结果,自然将解脱问题与心联系起来。在《阿含经》中成立最早的《杂阿含经》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它是虚无飘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不能硬说它不存在。我们是认同它的实质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基于因缘所生法而存在,是变化无常,而不是恒久固定的。所以简单来说,“空”即是指事物的变化无常现象。而相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就是明白没有什么事物是固定不变的。    譬如明白身体是“空”,就是说,我们知道身体是不停地在坏灭和生长的,样貌和体格在一段时间后必定有所变化,故此,我们不执著一时的样貌和体格作为恒久的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心也是“空”,就…  相似文献   

17.
体弱多病的明秀最近又添了一桩烦恼的心事。长期以来,她睡眠不好,总是感到精力不足和反应迟钝,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持久,情绪不稳定,经常烦恼、焦虑、抑郁,到医院做了不少检查,没有查出身体哪个部位有问题,医生诊断她患有神经衰弱,因此,她经常去医院精神科。时间一长,同事们就议论开了,说“精神科是关疯子的地方,到那儿去的人都有精神病”、“神经衰弱时间长了就会变  相似文献   

18.
“手淫”作为青少年中常有的自慰性行为的名称,已经流行很久了,而笔者却想为“手淫”改改名称,理由如下: ①“手淫”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病 在心理咨询中,笔者接触了一些为克服“手淫”烦恼而寻求帮助的十五、六岁男生,其中一些人的情况值得注意:其实在几年前,他们就有“手淫”行为,但那时只感到好玩,舒  相似文献   

19.
烦恼与菩提     
一家杂志策划了一项征文:“我最烦恼的一件事”。有人担心,社会开放,人心封闭,这是个炫富显能的时代,人有露脸的事都愿意对外宣讲,心里烦恼还会著文公开吗?其结果却出乎所有参与策划者的意料,来稿来信异常踊跃,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从蓝领到白领,从官员到工程技术人员……似乎当今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都有烦恼,而烦恼又是五花八门。大致可分四类:  相似文献   

20.
一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我国伊斯兰教界有些人却硬說: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不能分开的”。他們說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是“适应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这种說法,既違背历史事实,又混淆了是非,是极端錯誤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两个部分: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对于任何一种宗教来說,它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是較长期不变的,而宗教制度是常常因时間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