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在这场与百年不遇洪灾作顽强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灾区的基督徒和人民新的一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又将拉开序幕。为及时总结中国基督徒在本次团结抗洪中爱国爱人美好见证,支持在被毁家园重建工作以及修建被损坏的教堂,恢复崇拜生活,中国基督教三自副主席兼秘书长邓福村牧师、全国两会办公室主任陈美麟同工、中国基协副会长兼总干事苏德慈牧师,全国两会办公室胡子明同工,中国基协副总干事兼《天风》主编沈承恩牧师、《天风》副主编梅康钧同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秘书长徐明涵同工、全国两会南京办事处唐永权同工,分别赴黑龙江、湖北、江西、湖南灾区慰问,以下是他们发回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阚保平 《天风》2014,(7):10-13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与中国文化结合,而教堂建筑风格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3.
<正>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中国基督教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实现健康传承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抓住历史性机遇,从更深层次上推进基督教中国化进程。我们需要思考,当前我国基督教中国化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我们能在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进行什么样的尝试和探索?本文将简单地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70年前的7月28日,以吴耀宗先生为首的一批基督教界爱国人士在上海联名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后称"三自宣言"),该宣言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主张,为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奠定了中国基督教的中国身份。历史证明,坚持三自原则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吴耶乐 《天风》2005,(6):18-19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唯有你配得敬拜和赞美……”2005年5月5日9点30分,在熟悉的赞美歌声伴随下,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新堂落成典礼暨《爱的人生》首发式正式拉开序幕,丁光训主教,中国基督教两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韩文藻同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进行神学反思,并扼要地谈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以更好地探研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利百加 《中国宗教》2022,(12):62-63
一、新时代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自觉1.“中国化”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督宗教每到一处都有“在地化”的过程,这既符合基督教教义,也秉承了教会传统经验。“在地化”要积极适应区域文化,才能做到实际意义上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让基督教在中国社会成为一种良性、和谐的存在,并力求将至今还存在于基督教与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身份之间的隔阂清零,这是基督教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妥善处理好宗教方面的矛盾,特别是做好基督教治“乱”工作,保持宗教和睦,维护宗教领域稳定,是统战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结合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力图从思想认识上、工作观念上就基督教治“乱”工作提出一些新的观点,以更有效地指导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茶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一书从文本、历史、文化、实践四个维度对推进当代基督教的中国化实践做了创新性的论证。在书中,作者对山东基督教在推进中国化进程中的内外挑战与瓶颈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基督教入华的历史教训和近年来开展基督教茶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等,发掘出以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为切入点思考基督教中国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谢颂羔是民国时期基督教本土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基督教世家,曾留学美国,提出了整合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以及以科学为特征的西洋文化三者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的观点。本文通过挖掘大量第一手资料,分析了他对于儒家思想及佛教、道教的看法,对其宗教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对以谢颂羔为代表的基督教知识分子通过整合各种文化以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努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6,(21)
2006年10月9日,上午10时30分,应中国基督教两会的邀请,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行访问全国两会。两会本部全体同工在九江路新会所门口鼓掌欢迎大主教阁下的来访,然后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坦诚的座谈,交流中英两国教会各自在上主带领下的美好见证,进一步加深了中英两国教会间的友谊。座谈会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主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介绍中国基督教的近况及中国教会开展的各项事工。大主教对中国教会注重信徒灵性的培养等问题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2.
严锡禹 《天风》2009,(11):51-53
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如果从635年景教传人中国算起,基督教在中国迄今已有1374年了。然而,今天的中国基督教的背景,与亚洲所有国家基督教的背景一样,都是在西方传教运动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根据我个人对包括亚洲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基督教会历史的理解,这些国家的教会,大约都经历了传入、反思和独立三个阶段,只不过每个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已。  相似文献   

13.
文摘     
《圣经》与中国文化李向平在《天风》2004年第10期撰写文章,认为在中西文明的交流当中,《圣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在近现代中国文学领域,《圣经》的翻译和流传对“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社会发展变化至今,以《圣经》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体系,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圣经》的汉译及其汉语基督教的形成历程,实际上就是凝结了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是我他之间的沟通、协调,彼此吸收、双方融合的过程。基督教灵性启示的传递,同时亦可以从中国文化精神中获得…  相似文献   

14.
50多年前,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中国基督教不可避免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何去何从,面临重大考验。1950年9月,吴耀宗先生等几十位基督教界人士联合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一文,主张中国基督教要认清过去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的事实,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过去所倡导的三自运动,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后来被称作“三自革新宣言”的文章以及由此发起的三自爱国运动,改变了中国基督教“洋教”的面貌,翻开了中国基督教历史新的一页。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基督教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成祖明 《天风》2008,(15):32-35
中国基督教发展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休戚相关,三自理论建设和发展走势直接关乎到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与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丁光训主教在三自与教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对丁老的三自论述进行总结和梳理,显然对中国教会的理论建设与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是过去的记录,也是现实的向导,只有认真地对待历史,才能正确地面向未来。本期,我们约请中国基督教界的三位领袖季剑虹长老、曹圣洁牧师和邓福村牧师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缘起、三自运动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如何温故知新、在新的时空环境下进一步坚持和深化三自等问题进行了笔谈。同时,我们还请到陈一鸣、晏可佳和李向平三位学者,就基督教近代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了客观地评述,相信这一切能带给读者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由罗冠宗、曹圣洁、沈承恩、徐如雷、王毓华、陈忠等几位基督教著名人士撰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史实述评》一书是近年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一部力作,也代表了中国广大基督教徒对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关系认识的一个新水平。 (一)该书从多方面介绍了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的关系。罗冠宗先生虽自谦该书不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史,但全书实际上涉及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大量的具体事例说明了西方列强利用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史,基督教在中国经过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探索过程,至今仍没有完全实现基督教中国化。尤其值得反思的是当时中国教会发生的本色化运动,虽然该运动当时没有实现中国教会真正本色化的任务,但产生了使基督教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各种主张和实践,为我们今天探讨基督教中国化问题提供了经验教训,以更好地透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真正建立一个有自己特色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荣神益人的中国教会。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部主题严肃宏大的作品。30余万字的篇幅,从构思到编著,气势恢弘,在历史钩沉中表达了中国基督教老同工对这一段历史独特的思辨。该书的作者大多参与了五十年来三自爱国运动和中国教会的建设,他们经历和见证了20世纪中国教会的风雨沧桑。丁光训主教去年接受《中国宗教》记者采访时,曾专门提到这部当时仍在编写中的著作。中国基督教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她以何种态度对待自己存身于其间的社会,又以何种宗旨建设和发展,这关系到中国基督教的命运与前途。基督教第一次传至中国可追溯到唐朝时的景教。历经200余年,景教湮没无闻。19世纪鸦片战争…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过去的记录,也是现实的向导,只有认真地对待历史,才能正确地面向未来。本期,我们约请中国基督教界的三位领袖季剑虹长老、曹圣洁牧师和邓福村牧师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缘起、三自运动的历史性成就以及如何温故知新、在新的时空环境下进一步坚持和深化三自等问题进行了笔谈。同时,我们还请到陈一鸣、晏可佳和李向平三位学者,就基督教近代传入中国的历史作了客观地评述,相信这一切能带给读者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