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耶肋米亚先知书18:1—6记载:"上主向耶肋米亚说:‘起来,到陶工家里去,在那里我要让你听到我的话。’我便到陶工家里去,看见他正在转动轮盘。陶工用泥做器皿,若是不完美,他便依照陶工的惯例再做一次,或做成另一个器皿。于是上主对我说:‘以色列人哪!难道我不能像这陶工一样对待你们吗?——上主说。以色列人哪!你们在我手中、就像泥土在陶工手中一样。’"我读到这段圣经时,感悟颇多,感谢天主之情  相似文献   

2.
开怀一刻     
同老婆一样一天,小康收到一大把信,朋友们羡慕得忙围来要看。小康赶紧用手将他们挡开:“信件就如同婆一样,是不能分享的!”男生甲:“我几次找你们班长他都不在!”男生乙:“他事情多出去了!”男生甲:“他经常上哪去?告诉我,我去找他!”男生乙:“他经常上厕所!”(责编:路石)哪去找人开怀一刻@刘建伟  相似文献   

3.
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稣教导那些跟随他的人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路14:28-30)耶稣以盖楼的比喻告诉我们,那些愿意建造自己生命的人,必须付上一定的代价;若工程半途而废,就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4.
我是罪人     
一个传道人正在街头布道的时候,忽然有个青年人站出来,很不以为然的问他:“牧师!你说人人都有罪,背罪如同背重担,为何我没有感觉呢?究竟罪有多重呢?是一公斤呢?五公斤呢?还是十公斤呢?”传道人温和地反问他说:“若把五百公斤重的东西,放一个尸体的上面,他能感觉重担吗?”青年爽直回答道:  相似文献   

5.
曹圣洁 《天风》2010,(10):4-5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6:33)"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  相似文献   

6.
翁溯利 《天风》2002,(5):49-49
抬头仰望万里星空的无穷天体,处在浩瀚宇宙的庄严静穆中,沉思永恒,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渺小,世事的不可追攀亦无可停留,有时候人会发出喟然长叹:“上帝呵,为何把我送到这个世界上来?”大卫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或作‘神’)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诗8:4-8)  相似文献   

7.
超越的人生     
在基督教会开始初期,基督徒们在面临极大的逼迫时,为什么殉道的那么多,而基督教却没有被扼杀在摇篮中呢?虽经受过无数次的迫害,似乎是致命的打击,但每次迫害、压制,都产生教会新的活力,愈迫害,信主的人就越多;愈压制,教会就越兴旺——这是信仰的力量!当人寻找到真理,去实践真理时,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 人生需要基督教信仰。基督教信仰可以告诉人们生命  相似文献   

8.
景健美 《天风》2022,(9):6-8
经文:诗27:7-8 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心向你说:"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诗27:8) 圣经里"神的面"代表神自己,"你们当寻求我的面"是神对每一个人发出的邀请.最近,因为疫情防控,一些地方的弟兄姊妹无法去教会敬拜神,我们还可以寻到神的面吗?回答是肯定的.让我们从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主题:神在哪?让我们寻求他的面;如何寻?让我们得见他的面.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智力抢答对抗赛中,主持人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假设在一次水上航行中,你的妈妈、妻子和儿子落水,而你只有希望救一个,你选择谁?问题一出,我的头脑一下就懵了。我选择谁呢?这三个人都是我的最爱,合起来几乎就等于我生命的全部,我如果失去了其中的两个,就是剥夺了我大半的生命。倘若我的生命能换回他们三个人的生命,我宁愿自己死;倘若只有一个人落水,我一定会以全力相救;可是假设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实在想不出来该怎么办。老母亲已70岁了,伴着  相似文献   

10.
你们来看     
陈鼎亮 《天风》2005,(2):31-31
耶稣最早一批门徒是由施洗约翰介绍的,约翰看见耶稣后对他的门徒说:"看哪,神的羔羊。"向门徒指明耶稣的真正身份与使命。于是他们就开始想与耶稣接近,想对耶稣多一些了解。耶稣看见他们就问"你们需要什么?"这个发问包含了你们离开约翰来跟从我,究竟需要什么?是不是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不是想谈论人最大的需要?门徒的回答:"夫子在哪里住?"这是门徒对耶稣问话的肯定,我们愿意和你谈这个问题,我们愿意有多一些的时间和你住在一起有更多的了解。耶稣发出大胆的邀请:"你们来看",我愿意被你们了解,我愿意和你们在一起被你们考查。  相似文献   

11.
用心跟随主     
《天风》2020,(8)
正"我儿,要将你的心归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悦我的道路。"(箴23:26)经文:箴23:26;彼前2:21;启14:4我们作为神的儿女,要将心归主,听从天上父神的吩咐,用心跟随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我们今天跟随主,不是表面的跟随,而必须用心跟随。那么,我们当如何用心跟随主呢?以下从四个层面来彼此勉励,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正前阵子和多年前的同事闲聊,我突然问:"君还在公司吗?"他回答我:"还在啊,我待会找他的电话给你。"不多时,他发来11个数字,我迫不及待地拔通电话,只"喂"了一下,君就在电话那头嚷开了:"小希!这些年你躲哪去啦?我找你好久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咱们就散了呢!"  相似文献   

13.
骆颂恩 《天风》2017,(9):8-9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经文:提后2:14-18传道人的口非常重要,因他时常需要靠着施恩的圣灵,在人的面前代表神说话。他是真理的出口、恩典的出口,是神话语的出口。为此,保罗勉励提摩太说:“你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要在这些事上恒心。因为这样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听你的人。”(提前4:16)然而,  相似文献   

14.
当神沉默时     
薛静 《天风》2016,(1):8-9
正经文:诗42:5"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诗篇》42篇的作者在陷入极度羞辱、危险、窘迫的境地时,两次表达自己因缺乏神同在而产生的痛苦。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通篇也没有听到神的回应,换句话说,神回应的方式是沉默。面对人的困惑、渴望、质疑、痛苦,神为什么选择沉默?一、神的沉默,对人是一种"迟延"的等候所谓"迟延",从时间上来说,是相对于人而言的。当摩西  相似文献   

15.
李世峥 《天风》2016,(8):44-45
正《路加福音》12章记载:耶稣正在讲道时,一位听众急不可耐地打断了他的讲话,说:"夫子,请你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这个请求看似并不过分,但耶稣还是当着众人的面,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你这个人,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参路12:13一14,《吕振中译本》译为:"人哪,谁设立我做审判官,或分家业者来管你们呢?")在巴勒斯坦,人们遇到经济或家庭纠纷时,  相似文献   

16.
<正>"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经文:彼前5:2-4约8:31-32一、真理是按神旨意——管理的原则(参徒13:22、36;彼前5:2-4)使徒约翰明确宣告"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参约1:14、17)主基督是真理的本体,他就是真理在世间的活化与彰显;教会是主耶稣的身体,被他的真理所充满,教会管理必须依循真理。当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曾说:"神啊,我来了,为要  相似文献   

17.
真爱无价     
张合安 《天风》2006,(22):6-9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约12:1-8)  相似文献   

18.
皮鞋与芒果     
一个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说:“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于是我心里一动,改口说:“妈,我要布鞋好了。“妈妈听了  相似文献   

19.
自省是大智     
《中国宗教》2012,(8):5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  相似文献   

20.
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就是一个人瞬间的一生,这中间的时光或短或长,就是生命的过程。我们信奉伊斯兰,我们生命的始终,就是认主独一,同时孝敬父母也是遵从主命。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说:“你的主曾下令说:你们应当只崇拜他,应当孝敬父母。如果他们中的一人或者两人在你堂上达到老迈,那末,你不要对他俩说:‘呸!’不要喝斥他俩,你应当对他俩说有礼貌的话。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象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17∶23-24)。这节启示在要求人们崇拜真主之后,立即提到孝敬父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