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放弃     
二十年前,一首歌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那时,我还太年轻,看到的多是外面世界的精彩,喜欢的只是歌曲旋律本身,而没有体会到歌词后面隐藏着的辛酸无奈。  相似文献   

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湮没于滚滚红尘中,充斥在浮躁、功利、冷漠与自私的世界里,我们苦涩难言,风尘满面。  相似文献   

3.
要青年“参考”什么殷国安我不会唱流行歌曲,却依稀记得一句歌词叫“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一般工作人员,又如何知道“外面”的世界呢?那办法就是看报纸兼看电视。如果自吹一下,也叫做“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吧!果然,报纸上就有很精彩的东西。手边是1995...  相似文献   

4.
追求     
陈文苍 《天风》1995,(5):44-44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几代都是基督徒的家庭中,但是,总以为我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看着星星追着月亮,看着百川追求大海。常想:“我是不是也该追求什么?”于是,我把自己青春作盘缠,  相似文献   

5.
家是一个世界。外边,又是一个世界,外边的世界很精彩,有春夏秋冬的景致,有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家的世界却常常是很无奈,恋爱时如胶似漆的情侣,表情一旦被定格、装框,再端挂在墙壁上,就变成了一种夫妻身份的影像证明,很少再被双方动心地欣赏了。柴米油盐的单调话题,乏味无聊的日子,模糊了“相看两不厌”的感觉,人的情感也渐渐向外边的世界亲近。很多夫妻在婚后,不仅保持着与原来的同性朋友交往,而且还明里暗里保持着与异性朋友的交往,结交新的异性朋友也成了一种新的渴望。  相似文献   

6.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7.
A 那年我高考落榜,对学习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无限激情。因为我是家中的“闲员”,我可以昼伏夜出,可以尽情放松地睡觉和疯狂地去“蹦迪”,每次深夜归来意犹未尽之时,我就站在窗前数星星,在无垠浩渺的夜空里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星座。天上闪烁着美仑美奂的星星太多太多,我总也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像刘姥姥进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心理咨询当中,不少中学生向我提到以下一些情况:由于一次考试成绩不佳而焦虑、失望;自认为自身条件不错、但在班上评选“三好学生”或竞选班干部时,却未能当选,导致自己愤怒、恼火、嫉妒;因被同学误解或受到老师批评、父母训斥而坐卧不安,性情忧郁、急躁、敏感多疑,无心学习等等。如此消极的情绪不仅降低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且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中学生很有必要学会调控消极情绪。这里,给你送上一束忘忧草,让你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向上的心境,使你的生活、学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心总是太容易冲动,年轻的梦总是太容易破碎。当你迷途时,朋友,请不要在深渊里沉沦下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平静的心湖犹如被人不经意地投入一块石头,荡起了一层层波纹,三好生的我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 我厌烦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幻想着校外的世界不知有多精彩。 于是,我渐渐地疏远了书本、疏远了同学、疏远了校园里的一切。因为向往着校外的世界,我很快拥有了一群校外的朋友。从此,便有事没事地请假,星期六毫无理由地夜不归宿……。 是的,人,有的时候就有那么一种莫名的冲  相似文献   

10.
陈林芳 《天风》2001,(12):33
“自从认识了慈爱的主,才感到自己的丑陋,他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引我走上永生之路。”这首歌不知陪我走过多少日日夜夜。 记得以前别人曾劝说“信主”,听后觉得很可笑;但是在一次丈夫夜晚下班发现公路上出了事故,回家后跟我说了这件事,我还安慰了他,可是到后来自己不知为什么越来越拍,整个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情绪不住,几天吃不下饭,没办法只好去找医生,说受了惊吓,吃了几颗安神丸也见见好,最后有人说去信主吧!感谢主,有一姊妹说:  相似文献   

11.
切除缺陷     
那天,我正在书房里整理我的收藏品,表妹突然来了。她和我闲聊了几句后,不知怎么的就聊到她的丈夫身上去了。“真不知道我当初怎么会看上他。”她有些懊恼地说。 “妹夫不是挺好的吗?”我有些奇怪地问。 “结婚前是挺不错的,谁知道后来越变越和我当初见到的不同了。”表妹很不甘心地说着,当初的妹夫样样好,现在呢,牙膏总是从中间乱挤一通,一支还没用完就丢下,自己用新的:胡子3天也不刮,脸上总是乱草一堆,弄得跟难民营里出来似的:头发半个月都  相似文献   

12.
学会放弃     
放弃,有时候是一种明智的抉择,虽然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灌输的多是不轻言放弃的人生态度。因为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的炫人耳目的精彩,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慧。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电脑王国的国王,稳居世界首富的宝座,就是因为他懂得放弃。他在读到大三的时候,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学位而一头扎进他所酷爱的电脑世界,弹奏出人生的精彩乐章。如果他循规蹈矩地把书念下去…  相似文献   

13.
倪光道 《天风》2001,(1):32
有位弟兄对我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经过了多少的无奈和茫然,失去了许多的祝福和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受。似乎失去,其实又是得到;似乎刚强,又是软弱的,说到底就是不明白。 实际上,有这种光景,正显明在主的造就之中,有感觉,有体会,却又感到惘然。这是对属灵的经历不很明白的结果。您要知道,“似乎”是自己的感觉,“却是”则是灵里的知觉。自己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有个日本青年,大学毕业后,不知做什么好。最后,他脑海里产生一个很笨的想法:嗨,到外面逐个做市场调查,不就可以知道哪类工作适合自己吗?这时,他大女儿刚出世,他并不富裕.日常生活开支霍地大起来.他有些心慌,感到如钻进一条看不到头的隧道,不禁打起退堂鼓:不如随便找份工作算了。最后,他制止了自己。两年后,他对40多种项目做了10年的损益计算表、预测平衡表、资金周转表及组织结构图。所有文件加起来,竟然有10多米高。一些求职者知道后,把他当成笑料,传开去,他越来越有“名气”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不接纳自己的情绪,就无法接纳他人的情绪。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当你的另一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难处,向你倾诉他的愤怒、委屈或无奈等情绪时,如果你没有保持很好的倾听、陪伴或安慰,而是采取了跟他讲道理或埋怨的方式,怪他没有按你出的主意去做,或是用你自己平时压制回避情绪的方法来要求他:保持微笑。那真的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当然这种残忍,不是指你在意识上多么不希望他好,  相似文献   

16.
感悟人生     
在金钱与世界之间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人们都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著名的慈善家,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了双眼。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  相似文献   

17.
<正>试想你某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被告知为新冠病毒疑似阳性,然后被防疫工作人员带走隔离,每天都在一个固定空间,进行日常的核酸检测,限制你的自由,你会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有人可能会很低落,只是简单地描述“我感到很糟糕,整个人都不好了”。而对于有些人,你会惊叹于他会用许多词语表征自己的情绪状态:“当我被带走,好担心自己会不会确诊”,“每天一个人待着,我好孤独”,“我感到很沮丧,还有点焦虑”。同样的情绪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个体在进行描述时会如此的不同?这种能准确区分不同情绪的能力,被巴雷特等人在2001年定义为情绪颗粒度,也被称为情绪分化。  相似文献   

18.
“家有贤妻,外有情人”的生活方式是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生理观、心理观、法律观等相悖离。对于“喜新不厌旧”这一社会现象,当事者的贤妻、情人和丈夫是这样看的: 一位姓陈的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说了对“喜新不厌旧”的无奈:从表面上看,我的生活过得很富有,家里应有尽有,山珍海味吃着,金银珠宝戴着。这些富足的来源自然是我有个很会赚钱的丈夫。有许多亲朋好友很羡慕我这种生活,说我有福气,嫁了一个好老公!虽然我得到了老公给我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堂     
引子常听有人说:走进教堂,不知怎么的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太不相同了。又有人说:一走进去,心就觉得平静下来了,烦恼也突然消失了,似腾云驾雾一般。还会听见有人告诉你:我并不信教,可是我很喜欢独自一人走进教堂,坐下,渐渐地,我好像到达了另一个境...  相似文献   

20.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