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观赵崇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向来重视家庭教育,把“国”与“家”联系在一起,“家齐而后国治”是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的基础。家庭历来被认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道德教育,更历来以家庭为中心。历代思想象、教育家留下许多这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2.
齐文化与蹴鞠运动--"足球发源于中国",中国蹴鞠在齐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足球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曾多次明确地指出:“足球发源于中国”;而中国古代的蹑鞠运动又源于何处?中国古代蹴鞠运动的起源地,今天见于文献典籍载录最早的是战国时代的齐国临淄。这一具有军事性和娱乐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从齐都开始,这是与齐国繁荣的经济、浓郁的文化、发达的科技、尚武的社会风习等是很有关系的。后来历经汉唐、宋代鼎盛时期,到元、明、清逐渐走向衰微。这一文化现象很值得我们今天加以挖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周易》这部古老的典籍含有理性思维和巫术迷信两种因素,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便逐步形成了两种倾向:一是发扬其中的理性成份,视《周易》为讲哲理的著作;一是继承其中迷信或神秘主义成份,把《周易》看作算命的工具。前者属于“易学”的传统,后者属于“占术”的传统。具体地说,所谓学,就是把《周易》看作经学的一部分,探讨卦爻象和卦爻辞中蕴涵的哲理。古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大都坚持和发扬这一传统,通过对《周易》的解释,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尤其是阐发其中相反相成、阴阳交易等辩证思维,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所谓术,就是用《周易》为人算命,推测吉凶祸福,而不谈学理,以此骗取钱财,流行于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理论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绝大的比重 ,内容丰富渊闳。本文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人生哲学思想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探讨其中包含的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关系。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性命义理之学”)基本理论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阐释天人关系、人性的“性命”学说 ,二是说明人生最高准则的“人道”论以及对人生范畴的讨论 ,三是说明修养途径、方法和人生境界的“为学之方”。而其中“人道”论则是该理论系统建构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是指从有文字的记载开始(殷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绵延三千余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毛泽东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在这浩瀚的典籍中,有着许许多多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资料可随我们择善而从。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认为,“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和变化的根本,倡导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讨论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园林”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往往根据不同性质,被称为“囿”“园囿”“苑囿”等,而“园林”一词是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园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伦理学史上有一特具现象:常拿某种具体事物的诸属性去与诸德目加以比附。例如《诗·秦风·小戎》笺曰“玉有五德”,疏曰:“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于坠,礼也;孚尹旁达,信也。”这种现象无以名之,故曰“物性配德”吧。“物性配德”说的开始流行,约在秦汉时期。在用来配德的各种物事中,水要算最重要的物。这大约因为水与人生关系至为密切--古希腊的泰勒士和《管子·水地》都提出过水为万物本原的设想.流传最广的,是孔子观水时的一段论述,见于《荀子》、《大戴礼记》、《说苑》、《孔子家语》等书.如《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历来侧重于子女成长的两个阶段:幼儿阶段和青少年阶段。幼儿是人生的起点,古人强调“蒙以养正”,对单纯的幼儿及时给予正面教育,以利于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青少年则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是走向社会的开端,他们将逐渐面临学业、职业、处世等一系列问题。然而,青少年还处在“德性未定,识见未纯”(张英:《聪训斋语》)阶段,亟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对于社会现象加以“浑然一体”的研究,曾经创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化成果。这些典籍文献及其学术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孜孜不倦研究的对象和汲取智慧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从“非命”到“天志”——论墨子神学观念产生的必然性沈顺福“非命”与“天志”作为《墨子》一书中的两个标题,显然代表了墨学理论的一些主要论点。这两个论点,从其直接的含义看,是相互矛盾的。这种相互矛盾的观点共同存在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典籍中,只能有三种解释。其...  相似文献   

11.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印刷术没有发明以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民族的记事方法都很简单,不外乎口传、结绳记事等。文字的出现,不仅为记载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也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前提。先秦及秦汉时期,文化典籍的保存与流传主要是刻写和手抄,作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二十四史之一的《史记》,洋洋五十二万言。  相似文献   

12.
王健 《学海》2003,(4):49-55
《尚书》名称的真实意义是 :上古流传下来的、受到儒家特别是孔子尊崇的、记载古代贤王明君事迹的典籍。从《尚书》人物与儒家宣扬人物的一致性可知 ,周初以来就存在一个从尧、舜、禹、汤到周文王、周公的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天命的传承系统 ,道统说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孔子、子思、孟子到司马迁继承并总结这一政治传承系统 ,其思想源自于《尚书》等政治典籍中。大统一时代的汉代儒学结束了战国以来各自纷争的局面 ,以顺应为统治者提供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的需要 ,这与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是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13.
太公望吕尚为西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师,并尊之为“圣人”,又是西周齐国的始封君主(侯爵)。世传太公望所著的《六韬六卷》,史家称之为中国兵书之祖,所创立的《九府圆法》,视之为中国早期的财政典籍。太公望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神话般的传奇故事。太公望的出生地点在那里,历来众说不一,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说法,主要有四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古代哲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学与人生论,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构成了它的最精粹部分.信奉“尽心、知命、事天”的儒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设定了审美价值的层面,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道家美学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拓展了审美心态的层面,而主张“一朝风月,万古长风”的禅宗美学则主要为中国古代美学开启了审美境界的层面.以儒、道、释思想为精粹部分的中国古代美学有着丰厚的人文蕴含,它体现着中国古人对人生诗意与心灵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它们对我们今天追求“诗意的栖居”显然也是有启迪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与科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的矛盾中西皆有,不过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就早期历史发展言,西方的科学和人文原本是一家。早期希腊人以科学的态度来看人文的问题。希腊的哲学是科学的形态,其中包括了对人文问题的思想,也是科学性的。古代希腊人以科学理论的态度对待“自然”,也以科学理论的态度对待“人”。“哲学”是这种科学理论体系的高度概括。这是“哲学”的“古典”传统。西方哲学的古典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黑格尔仍是如此:哲学以科学的形态对“自然”和“人”的各个领域,有一个理论性的思想体系,成为“知识”(科学)的“最高形态”。这个…  相似文献   

16.
1984年6月19日至22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第五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举行。30余人与会,讨论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问题。辛冠洁在总结发言中说,讨论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中哲史研究中首次讨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也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同时又打破了以朝代划期的老框框,采取了依哲学历史形态的特点来分发展阶段的方法。辛宣布,第六次(1985)夏季学术讨论会将讨论中国古代哲学的社会历史观问题。现将这次讨论会略记于后。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的人生哲学思想主要有两部分 :第一 ,政治人生 :“政事精绝 ,宦业过人” ;第二 ,人生态度 :“孔颜之乐”与“吟风弄月”。周子人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一是周子把政治建于其人生理念的基础之上 ,视其为人生延伸的一个领域 ,从而保持了在政坛险恶与污浊包围中的清白和高尚 ,成为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从政的典范。二是周敦颐揭示出 ,在人生过程中 ,保持一个快乐的人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种“乐”决非源于现实之物质性功利 ,而只能来自于人们心灵对仁义道德获取后产生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燕连福 《世界哲学》2009,(3):156-160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这种阐释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观、宗教观、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彻底的“身本主义”特质;这种阐释给我们的当代启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是“隐身于世界”而是“挺身于世界”的哲学,其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身道合一”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假设:失掉的著作往往不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圣典。表现或寄托了一个民族基本精神的典籍,最易流传下来。因为它是由一切民族(文化圈)的历程所表明的。 这样,当我们对各种文化圈中产生出来的神话进行比较时,就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以汉民族文化圈为核心)的神话传说与此外所有民族遗留下来的神话传说有一个重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乐论是古代典籍中关于乐的论述,这种论述包含着关于文化艺术的理论视角和价值立场,以及关于政治、道德伦理与艺术文化之关系的探讨。以荀子乐论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乐论旨在通过主体的艺术化生存在工具与价值、感性与理性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关系。乐之和张扬着乐之独特价值的同时与主体心性修养、政治和谐密切相关。儒家乐论传统在经历了汉代天人之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