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测验法考察了330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显地好于三、四年级的学生;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不同成绩的学生学习适应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广东省五所中学2816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学习期望和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全国理论比率;(2)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习期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学习期望、学校环境、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4)二类学校学生在各测验中的得分高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而且检出率低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  相似文献   

3.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运用测量的方法考察了 3 86名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 ,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好于初二、初三、初四的学生 ;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著 ;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四个分测验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 ;优等生和差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法对城乡初中生进行元认知水平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初中生元认知水平总体差异显著,农村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总体低于城市初中生的元认知水平。2)城乡初中生在认知前元认知体验和认知中元认知知识维度上差异显著。认知前元认知知识、认知中元认知体验、认知后元认知知识、认知后元认知体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加强教师和学生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初中生抑郁状况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对32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且对这些学生的父亲或母亲施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结果初中生整体抑郁水平较高,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现或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郁。初一和初二学生在抑郁上的差异显著。初中生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家长感受到的不一致。初中生的抑郁水平与其评定的家庭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抑郁问题较为普遍,且与其感受到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一新生学习适应规律和特点,采用“初中生学习适应问卷”,追踪调查了450名初一新生。结果表明: (1)初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发展呈“V”型趋势,即入学后第一个月没有明显的不适应感,入学后两个月左右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感,四个半月后又有所好转; (2)新生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生源地区、学校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二、三个月加强学习适应指导。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1986名初中生学习态度状况。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态度的总体上比较好。而且学习态度与评价方式、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显的相关。2、初中生学习态度存在极其显的年级差异与性别差异,初一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好于初二的学生,女生的学习态度要好于男生。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的竞争,国家的强盛,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严重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国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其发展规律、目前现状调查、存在问题、有效解决途径及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拥有了大量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但以往的研究均没有对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域的学生进行研究.而我校以城乡结合部这一特殊地域为研究范围,对城乡结合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这一研究有利于体现我们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也有利于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对328名初中生的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支持源的社会支持和初中生的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母亲是初中生最经常的支持源。(2)初一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其学校适应状况也显著好于初二学生。(3)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初中生在学校适应的质量上存在差异,高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显著高于低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4)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两者对积极的学校适应具有增益作用,而对消极的学校适应具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469名初中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学习观、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在中等水平以上,不存在性别差异;非重点学校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于重点学校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仍有显著影响,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较大。(3)社会支持对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既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也具有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观和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力求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重庆市三所中学400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测试分值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和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测试分值的性别差异显著,另外,在男生之间总体差异不显著,女生之间总体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学习优秀生测试分值低于学习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而中等生与后进生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虽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初中生遭遇的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及两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63名上海市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主要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受惩罚;(2)积极应对方式的分数高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分数;(3)生活事件应激强度值与消极应对方式之间呈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初中生主要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应激值与消极方式呈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校园压力来源及压力感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自编问卷的基础上,探讨初中生校园压力来源,及压力感的特点。结果表明:初中生的校园压力主要有四个来源,学校要求、自我表现、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初中生的校园压力感有5种体验类型,低压力型;高压力型;学校要求敏感型:自我表现敏感型;同伴关系敏感型;初中生校园压力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二学生对学校要求有特殊敏感性,初一、初二年级自我表现方面的压力感突出,初三年级校园压力感总体水平较低;初中生的校园压力感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在自我价值感和应对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探讨自我价值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挑选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所省级重点中学,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一所一般中学。通过对三所学校746名中学生进行自我价值感和应对方式的测试,结果表明:(1)三所学校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的相关。(2)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的总体和一般自我价值感差异显。(3)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初级中学363名初中生的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特征进行研究。结论表明: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79%;初中生在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易成瘾。网络成瘾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在《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问题》中的忧虑性、自律性、适应性与焦虑性、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等因子上差异显著。与非成瘾学生相比,成瘾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成瘾学生可能更经常体验到孤独、焦虑和不满,并且在生活中较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认识论信念问卷、R-LPQ-2F问卷等工具,对557名初中生一般领域的认识论信念、学习方式、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学校、年级、性别的初中生在认识论信念的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学校与年级两个变量在接受-建构信念上存在交互效应,学校与性别两个变量在零散-联系信念上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2)认识论信念对学业成就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3)学习方式在认识论信念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张文新 《心理科学》1997,20(6):504-508
对991名城乡在校初中生施以Coopersmith自尊问卷(25条目版)测验。对问卷的测量学分析发现:该自尊问卷的中文版具有较高的信度,其与有关测量工具之间的效标关联效度合乎逻辑;对被试自尊特点的分析发现: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中二年级开始自尊极显著地降低;初中生的自尊不存在性别差异;城市被试的自尊在总体上高于农村被试,但城乡因素与被试的性别有交互作用;独生子女的自尊高于非独生子女,但这一差异仅存在于初中一年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