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明、改进及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行了回顾研究,结合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认为社会需求是PCR技术产生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是进一步推动PCR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是进一步推动PCR技术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辅助生殖技术 (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 gy,ART)是近代医学发展中治疗夫妇不孕的新技术。人工授精 (ArtificialInsemination ,AI)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技术 (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 bryoTransfer,IVF -ET)是辅助生殖技术的两个组成部分[1] 。由于在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精子、卵子和孕卵的冷冻保存、转赠以及代孕等问题 ,同时使生育这种人类的本能从私人的事情变成能处于专家和机构的控制之下 ,这就使ART…  相似文献   

3.
PCR技术应用的辩证启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南总研究生(上海210000)王祥和导师徐建国聚合酶联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1985年由KaryMillis等首先成功的。其本质是体外酶促合成(扩增)特异DNA片段的一...  相似文献   

4.
PCR两次专利之争所引发的启示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10081)禹宽平PCR技术是一项关于特异基因扩增的技术。这项技术自1985年由当时在美国加州的Cetus公司的研究员KaryMullis博士正式介绍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及医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 7月 2 5日世界上首例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IVF -ET)形成的试管婴儿—LouiseBrown的诞生为人类生殖的自我调控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近 2 3年来 ,辅助生育技术 (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y ,ART)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由IVF -ET派生出许多新的ART已形成人类生殖科技新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克隆技术及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的突破 ,在生命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与此同时 ,也面临着人类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 )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 ,其含义为 :有目的、正确地运用现有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每位病人的治疗 ,其核心思想是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代证据 (资料 ) ,对个体病人医疗作出决策[1] ,而其中最佳证据主要是指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 ,RCT)及针对特定疾病综合所有RCT所作出的系统评价 (systematicre view ,SR) [2 ] 。循证医学是 2 1世纪的临床医学 ,也为 2 1世纪的临床…  相似文献   

7.
穆利斯与PCR技术南昌铁路中心医院(330003)赵家业1991年2月底,美国旧金山地方法院裁决,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一项革命性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发明权,它当归属于塞图斯公司及其发明者穆利斯博士。接着,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93年10...  相似文献   

8.
1 辅助生殖技术在癌症患者的应用对于曾经接受手术、放疗或化疗的癌症患者 ,如果治愈或长期缓解后希望生育 ,仍然可以采取辅助生殖技术的方法。Elizabeth等[1] 对 5 6例曾经接受局部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vitro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ation ,IVF -ET )结果得到 4 0 .0 %的分娩率 ,而 15例曾经接受全身治疗的患者 (包括外照射、放射性碘和化疗 )仅有13.3%的分娩率 ,并且后者所需要的促性腺激素量比前者大得多 ,说明全身治疗比局部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9.
认识论在循证医学证据中的运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证据的产生及实践是唯物认识论的基础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的最佳证据是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和系统综述。前者是指治疗组中的每一个病人均有同等的机会接受每一治疗 ,但给予何种治疗并不能预测 ,其目的是使试验组除干预因素不同外 ,其他方面保持一致。而系统综述是将多个临床研究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合成 ,包括根据某一专题系统、全面地收集、选择、评价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 ,得出综合结论并定期进行更新。我们可以从以上这两种最佳证据中找到两个共同点 ,第一 ,它们产生的对…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创造需要什么———从Mulis的诺贝尔奖演讲谈起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8)吕祁峰专业导师夏家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一种用引物进行DNA体外快速扩增的技术,它是1...  相似文献   

11.
1 高通量分析技术产生的背景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前的遗传学偏重于单个基因的研究 ,而人类基因组计划则是把目光投向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 ,从整体水平去考虑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其意义与价值是以前的研究方法所不可比拟的。正是由于这个背景 ,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 (光蚀刻、机器手、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学技术 ) ,生物芯片这个集多学科之大成的技术产物应运而生[1] 。芯片技术一经推出 ,立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最初产生的芯片主要是DNA芯片、cDNA微阵列 ,随后 ,蛋白质阵列浮出水面 ,并逐渐开…  相似文献   

12.
PCR技术的传奇诞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PCR技术富有传奇色彩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界产生的巨大作用,可以看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时刻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其中的每一项新发明和新理论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外现或物化,充分体现出它是科学技术革命的先导。作为分子生物学工作者,对现阶段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不能盲从,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富于创新,才能在分子生物学这片创造性思维的沃土上实现人生价值,迎接新的生命科学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与医学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 )是近年来国内外倡导的新医学模式 ,它改变了传统的以经验为基础的临床医学模式 (即经验医学 ,Expe rienced -BasedMedicine) ,提倡准确地、公正地和自觉地应用现在最好的证据为每个病人提供诊疗服务[1] 。医学创新 (MedicalInnovation)是医学发展的源泉 ,并不断地创造新的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证据。循证医学与医学创新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1 医学创新是循证医学发展的动力循证医学的本质就是…  相似文献   

14.
纳米医学的圣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科技是一门研究 0 .1~ 10 0nm之间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工程技术学科 ,其目标是按人类自己的意志操纵单个原子 ,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1] 。早在 1959年著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Feynman就预言了纳米科技的出现及其美好前景。随着扫描隧道显微镜 (scanningtunnelingmicro scope ,STM )、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forcemicro scope ,AFM )、扫描探针显微镜 (scanningprobemi croscope ,SPM )等工具的相继问世 ,纳米科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交…  相似文献   

15.
从1980年起,美国心理学者R.B.Zajonc和R.S.Lazarus就有关情绪历程中情感首因和认知首因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认为,情感独立于认知,情感和认知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强调情感是第一性的。后者认为,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先决条件,是所有情绪状态的构成基础和组成特征。这场争论历时5年,并且,许多美国心理学者也卷入其中,例如,A.Eilis,P.R.Kleinginna,T.J.Scbeff等人。本文旨在综述这场争论中各种可以为国内同行参考的有关情绪历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现代医学的方法论与实践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循证医学产生的实践和理论基础1.1 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纵观医学的发展 ,从总体上说 ,经历了原始医学时代和经验医学时代 ,已经进入科学的医学时代。现代医学科学脱离了神学和宗教的束缚 ,在继承传统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 ,依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而不断发展 ,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和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一方面 ,在微观世界 ,继显微镜发现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X衍射技术证实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之后 ,人们又利用PCR、生物芯片和纳米技术从分子和原子水平深入探讨生命和疾病过程。另一方面 ,X线、B超、C…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1 循证医学是什么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 ,EBM )是由McMaster大学Sackett领导的课题小组于 2 0世纪 90年代提出来的[1] 。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不足 10年 ,而该模式传入中国也仅有四五年的历史。循证医学是指临床医生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目前最佳证据为具体病人做出临床决策。循证实施是最佳外来临床证据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能相结合的过程。临床经验和技能是指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临床操作和迅速有效的临床判断。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反应在许多方面 ,但下…  相似文献   

18.
《宗教百科全书》 (TheEncyclopediaofReligionMirceaEliadeeditorinChief,Ma -cmillanPublishingCompany;NewYork;1987。以下简称ER)。是由芝加哥大学著名学者M·伊利亚德主编的一部规模空前的权威性大型工具书。全书共16卷 ,每卷约550页。1 -15卷是正文 ,第16卷是论题索引。全书奉行大条目主义 ,正文各条目基本上都是一篇论文 ,并按字母顺序排列。同时 ,为了避免字母顺序化和系统化相矛盾 ,采用了“复合条目” ,即在一个大标题…  相似文献   

19.
对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指医生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责任 ,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检查等医疗服务过程中而采取增加了各种医疗转诊、会诊 ;多进行各种化验、检查 ;回避收治高危病人或进行高危手术等特殊医疗行为。防御性医疗行为普遍地受到公众谴责 ,但又难以避免地发生在日常行为过程中[1] 。据美国的一项对全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调查表明 ,在 2 0 0名全科医生中有 98%的人承认自己有因怕医疗风险而采取的防御性医疗行为[2 ] 。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 (TheOfficeofTechnologyAssessment,OTA)指出 ,目前尚没有准…  相似文献   

20.
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都是源于对西语“aestheticobject”的翻译而产生的现代汉语词汇 ,故在现行的美学理论中 ,“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是两个没有区别的、可以相互替换的同义概念 ,它们的所指都是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之发生关系的事物。但作为汉语词语 ,它们明显地是两个不同的、有一定差异的词语 ,因此也就可以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对这两个概念做出明确的区分和界定 ,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揭示审美活动的性质。一、审美客体与审美对象的界定在 2 0世纪 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 ,朱光潜先生曾提出著名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