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考察中文阅读预视加工中的词汇加工问题。前三项实验发现,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正确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以及不能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都不影响词频效应,说明中文读者对词n+1处文字的预视加工达不到词汇水平。实验4考察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对预测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剥夺预视加工完全消除预测性效应,提示词n+1右侧边界则减少预测性效应,说明对词汇的预期加工是中文读者切分词n+1的参考线索。综合4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较难通过自下而上的文字识别切分词n+1,自上而下的词汇预期则是切分词n+1的加工形式。  相似文献   

2.
张弘弛  成旋  毛伟宾 《心理学报》2023,(7):1049-1062
先前研究表明,事件边界会增强边界处来源记忆、削弱跨边界的时间顺序记忆,但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权衡关系,以及内在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变化作为事件边界是如何影响记忆的,尚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奖赏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RPE)作为事件边界,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ERP实验,探讨RPE事件边界对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RPE事件边界增强了边界处信息的来源记忆,高RPE事件边界引发了记忆权衡效应;相对于事件内/非边界条件,跨事件/边界条件记忆的正确提取诱发出更大的N400波幅,时间顺序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前部,来源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后部。本研究表明,事件边界的切分强度是影响记忆权衡效应的重要因素, N400成分可能是反映事件边界对情景记忆的整合与切分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采用句子为阅读材料,变化句子中一个单字词形成语义连贯与语义违背两种实验条件,通过两个眼动实验探讨中文句子阅读中预视效应的产生是否受语义信息的影响。实验一运用自然阅读范式,考察当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信息被读者直接注视时,读者眼动模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种条件下,读者的眼动模式在目标位置立即产生差异,违背条件下首次注视时间更长,说明中文句子理解中语义加工可以进行得十分即时。实验二运用边界技术,使实验一的语义连贯与违背两类关键字只呈现在预视位置上,当读者的注视点越过边界时,两类预视字均变为另一个与句子意义连贯的目标字。结果发现,语义违背预视条件下,读者对预视位置将进行更长时间的加工。上述结果表明,中文句子阅读过程中,语义信息可以对预视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眼动技术,通过观察词边界效应的年龄差异,探讨阅读中词切分机制的年老化。实验1要求青年组与老年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正确词界信息(颜色词界、空格词界、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正确词界积极影响老年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说明正确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受年老化的影响。实验2要求两组被试阅读正常呈现条件和3种提示错误词界信息(错误颜色词界、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的句子。结果发现,错误空格词界、错误阴影词界消极影响老年组的眼动数据的程度大于青年组,但其消极影响两组眼动数据的程度没有差异,说明错误词边界效应代表的词切分机制具有稳定性。综合两项结果可知,中文阅读中至少存在两种词切分机制,它们的易老化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汉字位置加工是否存在词边界效应,本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词汇决定任务和眼动追踪技术,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跨词边界和词内汉字转置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实验均以四字词和两个双字词为靶子,对中间两个字进行操纵(转置或保持不变)。结果发现:靶子的注视时间(反应时)在跨词边界转置条件显著长于相同条件,在词内转置条件与相同条件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跨词边界汉字转置干扰词汇识别,汉字位置加工存在词边界效应。词切分的开始时间可能早于汉字位置加工,或二者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高晓雷  李晓伟  孙敏  白学军  高蕾 《心理学报》2020,52(10):1143-1155
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 对于眼动控制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 尤其是阅读过程中注意资源的分配是序列分布还是平行分布的问题, 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论和分歧。藏语是拼音文字, 但它同时又具有汉语的特点, 独具语言特色。因此, 通过对藏语阅读过程中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影响这一问题的探讨, 可以在一种已有研究未曾涉及的文字系统中进一步推动上述争议的解决。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法, 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操纵了中央凹词频(高频、低频), 考察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的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 结果发现, 藏语阅读中存在词频效应及词频延迟效应。实验2同时操纵中央凹词频和副中央凹预视词类型, 借助边界范式, 考察藏语阅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中央凹词频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藏语阅读中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且与低频中央凹词相比, 高频中央凹词对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促进作用更大。两个实验结果表明:(1)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效应, 且表现在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 (2)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词频延迟效应, 并贯穿于词汇加工的整个过程; (3)藏语阅读中存在显著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读者能通过副中央凹预视提取到语音和字形信息。藏语阅读中中央凹词频影响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大小, 且词频只在词汇加工的早期对形的预视信息的提取产生影响, 即在形似预视条件下高频词的预视效应更大; (4)本研究发现的词频延迟效应及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支持了E-Z读者模型中有关副中央凹序列加工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高敏  李琳  向慧雯  隋雪  Ralph Radach 《心理学报》2017,(11):1357-1369
以往研究大多考察默读中是否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存在何种类型的预视效应,很少有研究探讨出声阅读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以及阅读中预视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本研究采用边界范式,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默读和出声阅读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及预视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实验1发现在默读和出声阅读中都存在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但是默读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更大。实验2发现出声阅读中在注视中央凹词汇的早期不能提取副中央凹处信息。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默读和出声阅读条件下的副中央凹加工是不同的,需要用不同的眼动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8.
通过眼动随动显示技术操作注视点右侧文字的掩蔽范围和掩蔽单元,考察中文阅读的预视效应和词切分现象。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以词为单元掩蔽注视点右侧的文字,发现词 n 右侧文本掩蔽(条件1)、词n+1右侧文本掩蔽(条件2)和词n+1掩蔽(条件3)均显著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条件2剥夺了词n+1以右文字的预视加工,同时提供了词n+1的右侧边界线索,结果导致总阅读时间增加,并减少基于单词的平均凝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实验二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处理方式,以不提供词边界的双字为单元掩蔽注视点右侧文字,结果发现掩蔽条件对阅读的影响程度甚于实验一,条件2基于词的平均凝视时间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见,中文读者能够切分出注视点右侧的第一个词汇,并以词为单元识别词n和词n+1处的汉字,在注视词n的时间内可加工到词n+2处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探讨高职生英语阅读的文章标记效应。实验一探讨文章标记对阅读英语长、短文章的影响,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对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保持的促进作用大于对英语短文章主题信息的促进作用。实验二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为工具,考察被试阅读有、无标记文章的主题句的眼动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这两类主题句的眼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三考察对被试进行文章结构策略训练对文章标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训练促进了被试对无标记英语长文章主题信息的保持,研究结果支持策略转换假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消失文本条件下的词的预测性效应,探讨影响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控制因素,为中文阅读的眼动控制理论提供实证证据。以28名大学生为被试,在被试阅读实验句的同时记录其眼动轨迹。被注视的词的呈现时间设为80ms,在这种特殊的实验情境下,考察中文阅读眼动模式的影响因素。以词的预测性为自变量,以被试对目标词的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为因变量。结果发现,在消失文本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预测性效应。结果支持眼动的认知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包含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的词切分是否受年老化影响。发现如下结果:(1)实验一显示,静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词间空格和词阴影条件)消极影响青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老年组的影响,静态提示词汇错误边界(非词空格)消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2)实验二显示,动态提示词汇正确边界(提示词n+1边界和提示词n边界)积极影响老年组总阅读时间的程度大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3)在眼动数据上,两项实验均发现呈现条件与组别交互影响凝视时间和跳读概率。总的来说,提示词汇(正确/错误)边界影响老年组句子阅读时间/眼动过程的模式不同于其对青年组的影响,说明中文阅读中的切词会受到年老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探测词和事件分割范式探讨了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分离的情况下, 空间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建构中的作用。实验1a重复前人研究, 探讨空间转换对阅读时间和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多指标探测范式的合理性。实验1b探讨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实验2a探讨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并验证在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的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事件分割范式的合理性; 实验2b探讨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的条件下, 空间转换对事件分割的影响, 从而验证空间转换对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空间转换与事件转换相分离时, 不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事件单元是建构记叙文心理表征的核心单元, 空间转换只有在标识事件转换的情况下, 才能引发读者更新情境模型。  相似文献   

13.
张金璐  吴莹莹  杨晓虹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4,46(10):1413-1425
读者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 能够推断出故事主角的情绪状态, 并能随着语篇中的情绪变化做出情绪更新。在加工情绪信息的同时, 读者也加工语篇结构方面的信息, 二者皆有可能随着语篇的展开而发生变化。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 分别在外显和内隐两种情绪加工任务下, 考察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更新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实验1的外显情绪判断任务下, 话题结构未显示出对语篇情绪更新的作用; 在实验2和实验3的内隐情绪理解任务下, 话题延续时, 情绪转换句的阅读时间长于情绪延续句, 此时情绪更新需要额外的加工时间; 而话题转换时, 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说明此时读者在新结构下建立当前句的情绪表征, 并不受到先前情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读者能够自动对语篇中的情绪进行推断。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方法,分别在外显和内隐两种情绪加工的任务下,考察话题结构对语篇情绪累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实验一的外显情绪判断任务下,话题结构未显示出对语篇情绪累加的明显作用;在实验二的内隐情绪理解任务下,当话题延续时,读者对有两个情绪线索的语篇的阅读时间短于仅有一个情绪线索的语篇,此时情绪的累加促进了当前句的加工,而话题转换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此时读者在新结构下建立当前句的情绪表征,并不在先前情绪的基础上进行累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事件分割范式探讨了中文条件下时间维度在记叙文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在中文条件下重复了Speer和Zacks(2005)年的研究,结果发现读者更多将时间短语所在位置作为分割边界,表明时间转换在情景模型更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2探讨了在没有时间短语条件下读者对文本分割的情况,结果发现读者主要是按照事件单元进行分割;实验3a和3b在文本的事件单元中插入时间短语,形成时间转换与事件转换分离的条件,探讨读者在这种时间转换与事件单元转换不一致的条件下所采用的分割策略,结果表明,读者更多仍然按照事件单元转换进行分割,而且对事件单元转换的依赖强于时间转换,但同时时间短语仍对文本的分割有一定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事件单元作为建构记叙文心理表征的核心单元,时间维度作为事件单元转换的线索,只有在标识事件转换的情况下,才能引发读者情景模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 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但是, 在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下, 被试在进行复杂句和篇章阅读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 而在简单句阅读中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语义属性才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 其所起作用受到阅读任务难度的调节, 而对阅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阶段,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17.
应用探测任务范式和事件分割范式,以反应时、正确率、均字阅读时间等为指标,探讨主人公转换在记叙文情境模型更新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一致时,主人公转换条件下的认知加工更加困难,表现为较长的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以及较低的正确率和较高的分割概率。(2)在主人公转换与事件转换不一致条件下,主人公转换对反应时和均字阅读时间的影响显著降低,而分割概率与无转换条件无差异。这表明,事件是记叙文情境模型的核心;主人公维度仅在代表事件转换的条件下,才能引起情境模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18.
张盼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4):406-415
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实时和事后的句子-图片匹配范式, 以隐含物体典型颜色和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句子为实验材料, 以被试对图片的反应时间和阅读时间为因变量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设置以及不同的实验程序, 探讨了句子理解中静态和动态颜色信息心理表征的特点。结果表明:(1)在加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两个加工任务是否竞争相同的认知资源是造成句-图范式下匹配易化和不匹配易化的关键因素。(2)对于句子隐含的静态颜色信息, 大脑对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具有即时性和局部性, 而对非典型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还具有非局部性的特点。(3)对于句子隐含的动态颜色信息, 大脑不能对其进行即时的心理表征, 这种动态颜色信息的心理表征是在句子阅读晚期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通两个实验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实验一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名词的具体性效应.采用2(具体性:具体、抽象)×2(词频:高频、低频)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频词存在具体性效应.实验二应用眼动技术,以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句子阅读中的名词具体性效应.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句子中目标词的具体性.结果表明:在句子语境条件下,低频词也存在具体性效应,而且这种效应表现在低频词的晚期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