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里希那穆提的死亡观新颖独特,曾在世界各式人等中产生巨大震撼。他认为,死不仅是可感、可触、不可怕的,而且是精彩非凡的;死就是生,死就是爱,死就是绝对孤独,死就是摆脱一切。他的演讲既令人为之倾倒,也让人疑窦丛生:死亡真相果真如此吗?活着能够体验死亡吗?假想能够替代事实吗?新的不是源自旧的吗?观察能不引起思考吗?人们尊克先生为伟大的哲学家,但是他却宣称思想有害、信仰无益和教育无用,这是他死亡观的要害。  相似文献   

2.
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是人们对死亡的共识,但对于死亡意义的阐释在不同宗教中却各不相同。卡尔·拉纳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德国天主教神学家,从基督信仰方面对死亡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论。本文简要梳理了拉纳对于死亡的几个主要观点:他不仅对传统基督信仰中死亡、灵魂与肉体分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强调人作为整体的存在,而且首次提出了死亡是向上帝的全面开放,是人整个生命的圆满事件;最终突出了在基督信仰之内与耶稣基督同死同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     
(一)引言(1)“分”显然是个再常见不过的“日常用语”,这个词所指的经验内容,再也引不起人的惊奇与注视。在各种各样含有“分”的词或术语,例如分析、分化、分工、分类中,人们再也意识不到这些词的构成中“分”所含的“份量”,而好家它们全然是与“分”无关的新词似的。事实上,人们倒常常注意这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它已经和将要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尽管报纸、电视每天都在介绍它并不可怕,可以治愈、可以有效地预防,但它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口罩、手套、消毒水,板监根、Vc等一切有关物品,有的脱销,有的价格上涨,因为“非典”,很多单位、很多人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已经被打乱了。我是4月13日到北京参加一个师资班的学习,4月23日离京回家,严格说现在正在家隔离。这十几天在京的生活和回家后的感受,使我觉得“非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  相似文献   

5.
当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时,他们在一个混杂着美丽与恐怖的陌生世界前惊奇得目瞪口呆。埃尔南·科尔特斯因苦于找不到词来形容“这片土地的辽阔、事物美妙绝伦”,只好尽他所能予以描述:“尽管对事物的描写很蹩脚,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使人惊奇得不能置信,因为我们在这里亲眼所见到的一切都不能以我们的理解来领会”。贝尔纳·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走遍了全国,他象《阿马迪斯》一书中的人们那样欣赏这个“迷人”的世界:“我们中的一些人寻思,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不是梦。”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未见过”。他们两人都赞扬大城市,如形容特拉斯卡拉“如此之大,如此奇妙,以致于即使我遗漏了许多我能描述的一切,但我相信,我所描  相似文献   

6.
他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可在一次踢足球中,足球不幸击中了他的双眼,使他从此双目失明……他陷入深深的黑暗中,人们再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听不到他优美的歌声和激越的琴声。他感到自己在黑暗中不断地坠落,坠落到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不到世界的一丝亮光。  相似文献   

7.
1964年4月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党内有教授头衔的库埃拉(Alfred Kurella)在耶拿大学哲学系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所作的这个报告中说,马克思所使用的异化概念常常带有变化不定,有时是自相矛盾的含义。马克思从来就把异化分为两种,即无利害关系的异化和敌对性的异化。前者可以转化成为后者。这样说来,人们就不必把异化概念和异己的事物看得太神秘、太可怕了。在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异己的东西完全不是什么可厌的和敌对的,相反,它是人类生活本身所固有,甚至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因为任何人,如果不去占有异己的东西,也就无法生活。他说,从人生到世上时起,他所碰到的一切东西,包括他所说的语言在内,都是异己的,也就是说,他所遇到和使用的一切,都是他的先人所预先创造好的。他说,马克思在《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所使用的异化概念的意义是无利害关系的,是中性的,因为马克思一再把“外化”和“异化”象同义词一样加以使用。他认为,马克思在对异化问题的研究中找到了走向劳动价值学说的道路,发现了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原因,一句话,在异化的概念下,马克思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现了社会生产同私人占有问的矛盾。最后他指出,把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基本矛盾的一切可怕影响都看成是异化现象,会妨碍人们去发现真正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他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可在一次踢足球中,足球不幸击中了他的双眼,使他从此双目失明……他陷入深深的黑暗中,人们再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听不到他优美的歌声和激越的琴声。他感到自己在黑暗中不断地坠落,坠落到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不到世界的一丝亮光。  相似文献   

9.
他从小就爱笑、爱唱歌、爱弹琴,可在一次踢足球中,足球不幸击中了他的双眼,使他从此双目失明……他陷入深深的黑暗中,人们再也看不到他脸上的笑容,听不到他优美的歌声和激越的琴声。他感到自己在黑暗中不断地坠落,坠落到一个无底的深渊,看不到世界的一丝亮光。  相似文献   

10.
今年要求我们进行思考;确实,无论人们认为庆祝欧洲人抵达我们大陆500周年是否有理,都不应该怀疑人们不禁要了解这一事件的影响。我在古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必然会引导我去考察自1492年西班牙人在我们的土地上定居以来,特别是在墨西哥人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下面的评述是这一思考的结果,是在这一领域八年研究积累起来的观察结果。我不打算把一方列入好的方面,把另一方列入坏的方面,而更想把两种生活方式加以对比,把人同其环境,特别是同动物相连系的两种方式加以对比,并且把在这两种思想方式发生对抗时,人对所发生的一切的两种理解方式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句名言,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常常被人们简化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一次的科学规定,并认为它是马克思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题目属于永不会过时并且将永远新颖和非常重要的题目之列,因为对人来说有什么会比人本身、人的自由和幸福更有趣的呢?而在目前,这一题目则显得更加迫切和尖锐。这一题目之所以迫切,是由于它同新人的形成、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人们之间真正人道关系的确立以及反对一切种类压迫和在地球上防止原子战火的斗争有关联。这一题目之所以尖锐,是由于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以下根本问题发生冲突:什么样的制度——资本主义或共产主义——真正符合人的利益和要求,保证自由,并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М·И·彼得罗相公正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同意那种人的意见,这种人认为人道主义仅仅是资产阶级观点的体系。不但如此,他的著作贯穿着一个思想:现  相似文献   

13.
丈夫兴致勃勃地从办公室回到家里,他打开门,正想把他提升为营业部主任的好消息告诉妻子,让她一同分享快乐。可是,妻子用冷冰冰的语调告诉丈夫说:“我要走了。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充当附属品的生活了。”丈夫好象迎面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时从幸福的高峰被抛进痛苦的深谷。不知道眼前的一切为何发生。妻子说到做到。果然走了。从此,一个三人小家庭,失去了女性这个重要支柱。父亲只得同儿子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悲辛交集的“半边生活”。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认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讲的是尼采在与传统认识论划清界限时所阐明的哲学认识可能性。尼采在1873年的《希腊悲剧哲学》这一残篇中论及赫拉克利特时写道:“他不需要别人,为了自己的认识也不需要别人;他不把别人想要知道的一切知识和其他贤人用心向他询问的一切放在心上。他用轻蔑的口气谈及这聚集在一起提出问题的人,简言之,‘历史的’人们。他在讲到自己时是用表明神谕研究这句话来说自己的:‘我是自己探讨自己和研究自己的’,好象他就是‘认识你自己’这一含义不明的律令的实行者和完成者,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克勒讷袖珍版第1卷,第296页)  相似文献   

15.
刘德茹 《美与时代》2014,(11):33-33
连续的雾霾挡住了人们的视线,更可怕的是它蒙蔽了人们的心,人们感受不到在迷雾背后自己真正的需求。雾霾笼罩着整个天津,人们看不清自己生活的环境,对整个城市越来越陌生……没有根源的城市景观风格,让人们的灵魂无处安放。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一世纪有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上,刻着表述伊壁鸠鲁伦理思想的铭言:“死没有什么可怕,神没有什么可怕。能够忍受痛苦,就能得到幸福。”这几句铭言确实概括了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继承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认为伦理学的目的是在理性指引下,求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在伊壁鸠鲁看来,幸福或快乐则是伦理学的出发点。他说:“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7页)因为伊壁鸠鲁从幸福的角度去考察道德,把快乐作为最高的善和判断道德行  相似文献   

17.
通常,每当我与人到中年的老公缠绵无限达到至美境界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像自问又像问我:我们这样美妙如仙的时刻不知还有多少?我真怕,怕老了再也不行了。可能这样的时刻是做一次少一次了,等我老了享受不到这欲醉欲仙的时分还有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8.
<正>"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他将气候、风雨、季节搞得混乱不清;他残害他的狗、他的马和他的奴仆;他扰乱一切,毁伤一切东西的本来面目;他喜爱丑陋和奇形怪状的东西;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在《爱弥儿》  相似文献   

19.
轻敌     
到1996年,“拳王”的桂冠他已经整整戴了5年。每当走上拳击台,耀眼的聚光灯下,他总是杀气腾聘,跃跃欲试,目空一切。这期间,不知有多少人败在他的手下,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不可战胜的,他自己也深信这一点。一次,他去欧洲游玩,被蜂拥过来的记者围住。其中一人提问:拳王先生,听说你与女友最近分手了,这是你目前最痛苦的事情吗?他傲慢地回答:不,我最痛苦的是在拳击台上找不到一个“敌人”。  相似文献   

20.
圣言察觉了不通过死亡、腐朽是不可能被消除的,现在基督自己作为天主的圣言,永恒的父的子,是不可能死的,由于这个原因,他采用了一个会死的肉体,藉属于一切之上的圣言,以死足以交换会腐朽的一切,通过复活的圣宠,为了所有其他的人,腐朽宣告结束了。他经过死亡舍弃了他所取的肉体,作为下个无疵点的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