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962年10月召开了苏联科学院历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社会科学的大会。会上听取并广泛讨论了苏共中央书记、科学院院士伊利切夫的报告:“对社会发展进行领导的科学基础——发展社会科学的若干问题”。大会材料已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并在我国报刊上得到了广泛反应。这些材料已在《哲学问题》1963年第一期上作过概述。伊利切夫的新出版的著作《社会科学和共产主义》(苏联科学院出版社,莫斯科1963年),是他在苏联科学院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的基本原理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一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五年前这一协会的创立,是我国哲学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把苏联哲学家团结到哲学协会中来,这在目前是解决下列一系列任务的重要条件;这些任务同提高整个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关,同文化发展有关,同满足苏联人民的精神需要有关。同时,苏联哲学协会面临着传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同各种异己的概念和观点进行斗争这样一些广泛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3.
苏联科学院访华代表团团长、苏联科学院副院长费多谢耶夫院士,于1987年5月1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了题为“改革阶段的苏联社会科学”的报告,现将其中与哲学有关的部分摘要如下。费多谢耶夫说,在十月革命后的七十年中,苏联在社会科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版了许多专题性的学术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就社会科学的基本方面写成了基础性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4.
苏共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以后,苏联哲学科学发展的几年,乃是社会学研究数量大大增长的几年,出版了许多这方面的大部头著作(《苏联工人阶级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М.Т.约夫楚克等编,莫斯科社会经济书籍出版社,1961年];《社会和个人》[阿列欣娜等编,沃龙什,沃龙什大学出版部,1961年];《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规律性》[А.И.契斯诺科夫编,莫斯科《高等学校》,1961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诸问  相似文献   

5.
1977年9月,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家在莫斯科举行题为“实验、模型和理论”的第二次座谈会。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科学院哲学中心研究所的同事们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第一次座谈会(柏林,1976年)的成果,在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刊物上得到广泛的阐明,并且获得高度的评价。在后来这次会晤中,学者们继续讨论了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关键性的哲学问题。发言人更加明确了并发展了早先所发表的一些观  相似文献   

6.
10月18日来华讲学的苏联哲学家、《哲学问题》杂志主编B.列克托尔斯基在同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人员座谈时,提到苏联即将于明年初出版的、由著名哲学家弗罗洛夫主编的《哲学导论》一书。他对该书写作的意图和结构的介绍,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哲学问题》杂志第9期发表了该书四位作者联名写的文章:《关于〈哲学导论>一书的构思》以及该书的前言和结束语,并附有该书目录。从1986年10月全苏高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提出重写哲学、科学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教科书以来,苏联哲学界已有一些写作集体正在按在那个会上初步通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教学大纲》写作新教科书,但据列克托尔斯基讲,成  相似文献   

7.
苏联学者Φ·B·拉札列夫和M·K·特里伏诺娃合著的《认识结构和科学革命》一书,是八十年代以来苏联出版的从科学史的角度研究认识论的著作中,比较有影响的一本哲学论著。这本书由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社会科学教育局推荐出版,对于我们了解苏联哲学界在有关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现已由笔者和陈道馥译出,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三章,译成中文约十万字。  相似文献   

8.
苏联于1960年和1962年先后出版了五卷本的《哲学百科全书》的头两卷,由Φ.Β.康士坦丁諾夫主編。这是苏联建国以来第一部哲学百科全书。这里摘譯的是由苏联《哲学問題》杂志編輯部九个工作者合写的評論文章,評論已出版的两卷,发表在1964年第10期《共产党人》杂志上。《共产党人》杂志在按語中吹噓說;“五卷本《哲学百科垒书》的头两卷的出版,是苏联科学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已出版的两卷都貫彻了苏共二十大以来的修正主义精神,其中第二卷比第一卷更彻底。这乃是苏联哲学界演变的总趋势。九个作者的評論文章主要在于指出缺点,指出《全书》中各个学科方面的条目中的缺陷,但所涉及的多半是細节問題,很少提出什么本质性意见。然而文章本身,却使我們能够多少了解到苏联哲学界的基本情况,他們代表讀者要求于《全书》的是什么,苏联哲学界爭論些什么問題,等等。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批苏联著名学者正在集体撰写一部新的哲学教科书。我们认为,把这些作者撰写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书的结构、前言和结束语向广大哲学界作一介绍是适宜的。我们也和该写作集体一样,希望听到读者的反应。该书即将由《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哲学导论》一书现正由贾译林、李树柏主持翻译,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出版。)  相似文献   

10.
去年苏共中央所屬高級党校和社会科学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庫尔沙諾夫的这本书,今年苏联《哲学問題》杂志第2期上发表了A.п.舍普图林对此书的一篇評介,作了較高的評价。作者在这本书中分析了科学概念发展的規律性,追溯了社会科学概念和自然科学概  相似文献   

11.
自五十年代以来,苏联哲学教科书先后用过两个本子。第一个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69年以中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个本子在1971年问世,更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由三联书店和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哲学导论》一书,目前正在翻译中,不久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改变了原教科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倾向,使哲学进一步面向生活、面向现实。其次,该书抛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的叙述模式,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广东省社联等单位发起并组织的全国第二次苏联哲学讨论会,于1987年5月5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与会代表普遍认为,80年代,尤其是1985年以来,苏联哲学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和正在出现的许多新理论、新提法和新趋向,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近10—15年来,哲学解释学(释义学)在西方风靡一时,在西方哲学和社会各流派中,它几乎成了压倒一切的、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这种情况引起苏联哲学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哲学解释学已经成为苏联哲学界研究和批判的重点对象之一,而解释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理解’则已成为苏联哲学界进行正面探讨的理论课题。苏联哲学界对解释学、哲学解释学和“理解”问题的关注起始于70年代初。到了70年代中期,一些主要哲学刊物发表这方面的文章逐渐多起来,有关的专著也陆续出版。80年代以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出发对“理解”的哲学理论问题进行正面、专题研究的著作已经出版了7—8本之多。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6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  相似文献   

16.
1987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苏联哲学协会副主席B·斯托利亚罗夫作了《关于1982—1987年苏联哲学协会活动和从党的二十七大决议看协会工作改革》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在协会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代表大会之间,在探讨马列主义哲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如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科学知识发展的辩证法、当代科学发展的辩证法等等。这些问题由论辩证法的多卷集专门进行了论述。同时第一次试图撰写关于科学共产主义问题的概括性著作。这项工作成果拟在《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历史》一书各卷中加以论述。还有,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报告人还着重谈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由美国人写的有关苏联当代哲学的专著:《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对当代苏联思想的批判性述评)》,作者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教授J.P.斯坎兰。西方历来重视对苏联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的重点却放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方面。对苏联文化的研究也主要侧重在其意识形态作用方面。长期以来,西方对苏联的哲学并不重视,甚至抱着简单化的蔑视态度。西方对苏联哲学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屈指可数,人们的印象是J.鲍亨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从2001年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7期,自2007年以来连续三次人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本刊自2015年起改版,每年出版两期,主要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论文、评论和学术信息。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1日至4日苏联科学院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根据苏共中央六月全会的决议讨论了科学院的任务,通过了苏联科学院新章程,改选了科学院主席团和各学部机构。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哲学和法学部主任Π.n.费多谢耶夫院士以“科学与思想生活”为题作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为苏共纲领及其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民族解放运动、关于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论点作辩护,二、谈到目前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和存在的哲学问题,指出苏联哲学与社会科学现在面临的任务,三、最后,提出“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若干实际措施。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以供批判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关于哲学问题的研究是在许多科学研究机关中进行的,其中包括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各加盟共和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机关,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和基辅大学的哲学系,社会科学科学院哲学教研室,高级党校以及苏联的其他高等学校。 1958年科学研究工作计划上载明,要进一步发展哲学科学,要集中科学力量来解决最重要的哲学问题,要更加有组织地和更加紧密地协调科学活动。今年的计划中载明,必须更加注意哲学与实践的联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上的列宁主义阶段,要阐明苏联共产党和国外各兄弟共产党、工人党在创造性地发展哲学中的集体主义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