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1世纪新的社会发展潮流中,只有符合人类社会新的需求的产品才能在经济浪潮中找到生存的空间.人性化设计是当今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的趋向.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可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还可以使我们的产品更加适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2,(8)
什么是精神文明?一提到精神文明,人们都会意识到道德品质、礼仪修养等等。不错,这些都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精神文明是安定团结、促进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人类和谐、有秩序化地工作与生活的基石,也是学术、科研、劳动生产、所有人类生存、品质文明得以正常进行和发展的保证。除了这普遍的精神文明——道德之外,还有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那就是高度的智慧。古今的哲人们洞明事理的伟大思想与创见,更是世界文明,人类幸福的源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荣,能少得了这普遍的和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吗? 两种文明互相依存的关系: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劳动生产,创造物质文明和提高人类  相似文献   

3.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与艺术:自我的现代命运肖鹰引言本文以文化哲学的方法来审视开始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历史变革对人类个体生存和审美—艺术活动的改变。文化,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人类社会活动及其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实践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就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文化结构中,价值系统是核心。文化对于社会的统一作用,对于个体生存的行为规范和意义评估,都是以一定的价值系统为核心来进行的。然而,一定社会的价值系统,是在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构成不同的社会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4.
当代世界正在卷起一场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在这场浪潮中,一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变革物质生产方式的挑战。物质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制约着整个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等等的变化,新技术革命对各种社会生活关系的影响,归根到底是通过变革物质生产方式来实现的。因此,探索物质生产方式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同新技术革命的一般关系,对于我们自觉迎接这场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是我们人类所潜心探索的永恒主题。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急功近利与物欲心态极端的膨胀,使得人类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似乎变得越来越模糊起来。如何使人们重新正确认识这一主题,是我们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人所必须面临与思考的问题。 人生成于自然的事实决定了人必然从属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人对自然的过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世纪,大规模的战争杀戮将被和平与发展所替代,意识形态的残酷斗争与搏击将为人类文化的交融与竞争所削弱,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长期竞争将主要凸显各自文化的生命力。有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重放光辉、凸现优势的世纪。无论从继承发扬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强盛繁荣的角度,普及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历史文化研究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高新科技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和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危机。现代人对高新科学技术的恶性膨胀,产生了恐怖、逆反心理和悲观情绪。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新科技对现代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威胁? 现代科技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  相似文献   

8.
杨雪莲  梁秀丽 《天风》2005,(9):32-33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维护生态的平衡是其中应有之义,对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人只有生活在平衡的生态中,才能有很好的发展,况且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是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这为持续发展观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总体框架。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观把当代人类生存的地球生物圈看作是由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9.
制度伦理的兴起,在今天的中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紧密相联的。市场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从而动摇了传统德性伦理的生存土壤,致使德性伦理的边缘化。但由此就认为制度伦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形式显然又是有失偏颇的。追溯制度伦理文化的传统根源,对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行为是人类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该民族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和长期流行的价值观念所支配,是一个民族文化底蕴的体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西部民族文化发展至今,已经积累和延续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观念。  相似文献   

11.
人哪!请侧耳细听,地球在哭泣,宇宙在叹息,因为灵明的人类残暴地践踏着世界。今日人类社会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即“生存”的问题,人类究竟怎样才能够延续生存下去?地球已处于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沙漠化、森林与物种减少和灭绝、水土流失、淡水...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 ,人类日益需要仰赖各种复杂的技术系统来满足自己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我们甚至为技术所形塑——尽管我们自命为技术的创造者。另一方面 ,技术又带来了我们时代的最高危险 ,它使人的生存状态异化和非本真化。事实上 ,不管它给人类带来的是恩赐还是灾难 ,技术已经构成了人类不可逃脱的命运。技术在今天给人类所带来的这种特殊境遇使得在哲学中 (乃至社会科学领域中 )普遍出现了一种可称之为“技术转向 (technical turn)”的重要学术现象 ,——现代技术的渗透性影响 ,迫使 2 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思想家与流派都不得不把技术当作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庞立生 《哲学研究》2012,(2):3-8,128
<正>精神生活是一种人类生活的基本维度,是人类生命获得意义和价值的重要的生活样式,也是人的存在本质、价值追求、文化教养乃至一个民族或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伴随着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和时代精神的转变,精神生活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焦点问题之一。反思人类精神生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宗教兴衰存亡的大事,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进步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明世界的先决条件。千百年来,在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历程中,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思想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纵观伊斯兰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伊斯兰教育的主旨就是要缔造和产生出人类最优秀的民族——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伊斯兰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出宗教的信士、道德的卫士、知识的修士、人生的勇士。  相似文献   

15.
一、光辉的业绩与思想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巨匠和无产阶阶革命家马克思离开我们一百周年了。他的光辉业绩一直鼓舞着人们继续向前进。恩格斯在总结马克思的业绩时,指出了他的两个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并且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应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很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  相似文献   

16.
家庭作用浅析秦素萍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收养等关系组成的,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家庭的历史比国家的历史长。家庭的职能、性质、结构以及和它相关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都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家庭观和家...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就有的意识形态之一,也是较为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自从宗教兴起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民族始终都在信奉一种宗教,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不论对过去的历史,还是对现实生活都有较广泛的影响。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宗教。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所以我们把宗教称之为文化。从广义上可以把宗教看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狭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该文化是综合性的及涉及面较广的文化。我们通过宗教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过去,也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是时代的产物,是民族进步、发展、繁荣的动力,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世界上所有的不同民族、种族不管是大民族、小民族,它的母语(第一语言)都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动力”,都是发展这个民族文化教育的基石和载体。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茹毛饮血,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又到当代的火箭导弹,卫星上天,电子信息网络,都是由于有了语言文字的缘故,都是语言文字功能的“功劳”。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十分珍惜语言文字的学习。把学习语言文字当作人类社会发展、繁荣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9.
人的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灵魂、个体与群体的二元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的原发矛盾,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始终要面对与解决的核心问题。各个国家和民族在致力于这二元矛盾的协调与制衡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与文明。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多层次体系的灵魂,是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基本信仰,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维系的精神命脉和不可或缺的文化软实力,因而,任何国家和民族无不重视核心价值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每个民族和国家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我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当下社会全面转型的现代性境遇,决定了我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特定逻辑。深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坚持"三个统一"的原则:在正当性的证成上坚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培育内容上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培育方式上坚持教化性与规约性的统一,从而促进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 ,而且还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之所在。因此 ,一旦这种文化遭遇威胁和侵略 ,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深刻的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 ,从而也就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义。进入新的世纪 ,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着世界的各个角落 ,而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作为全球化的一个“滋生物”、“怪胎”和“陷阱” ,成为资本掠夺的一种新的当代形态 ,并直接威胁着我国和其他发展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