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568名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是否担任班主任、月收入、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职业压力显著负向预测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3)职业倦怠中介了职业压力对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4)职业认同调节了职业压力→职业倦怠→西部山区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这个中介过程的前半段。  相似文献   

2.
事故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研究采用柳井晴夫等人编制的新性格检查问卷,对60名公交车驾驶员的人格特征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1)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五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神经质倾向较强,而持久性、协调性和同情性较差.(2)男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四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事故组驾驶员攻击性和神经质倾向较强,但持久性和协调性较差。(3)女性事故组驾驶员与安全组驾驶员在两个人格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较后者攻击性强,但缺乏同情性.(4)性别在12项人格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制定专门应用于交通领域的人格测验,以及对驾驶员的选拔、培训、教育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蔡亮  张仲明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4):837-841
以46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九洞仪”创设实验室压力情境,考察不同心理一致感个体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及恢复特点。结果表明:(1)压力情境下,高、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情绪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出现较多的积极情绪,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则以消极情绪体验为主。(2)低心理一致感压力情境诱发出的消极情绪显著多于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诱发量较大。(3)压力任务后,高心理一致感个体在情绪恢复量上显著多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心理健康的自我康复力较大。(4)压力任务前后,低心理一致感个体的消极情绪诱发量显著高于恢复量,在消极情绪变化上表现出“诱发多,恢复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加心理护理)48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50例,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入组时两组对治疗的依从性及BPRS、PSE、SDSS三种量表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结束时,研究组患者BPRS、PSE、SDSS三种量表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对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眼动仪直接记录40名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平均年龄21.9岁,SD=1.8)自由观看实景图片的眼动情况,考察自然状态下视觉注意在真实场景中的空间偏向。为了控制图片不同区域刺激特征显著性对结果的影响,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观看正向图片,一组观看倒置图片。对图片四个象限上的首次注视概率、首次眼跳方向和注视时间百分比分别进行2(水平方向)×2(垂直方向)×2(呈现方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独立于刺激特征的空间注意偏向,表现在水平方向具有左侧注意偏向,垂直方向具有上侧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教师的压力现状及其压力源,以期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教师119名,采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压力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教师总体压力感中等偏高,教师压力在性别、授课类别、身份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职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教师压力源是多方面形成的,要减少教师压力须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CCSPSS)对全国七个地区23所大学的746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采样调查,以比较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情况.结果表明,男生总的心理压力水平和学习压力均显著高于女生.从整体上看,本科学生所承受的总的心理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发展压力和社交压力都显著大于研究生.在本科学生中,二年级学生总的心理压力最大,其次为三年级,一年级和四年级.各专业的学生所感受到的总的心理压力没有显著差异.来自于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所承受的由家庭问题所引起的压力和社交压力均显著大于来自于城市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幸福感与应付方式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了解老年公寓老年人的幸福度、应付方式及其两者的相关性。②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各选取一个城市的两家老年公寓,对入住其中6个月以上150例60岁以上老年人用MUNSH量表、应付方式问卷逐个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四川南充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28.97±9.94)高于山东济南老年公寓老年人(23.95±8.97);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幸福度各因子上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南充老人和济南老人在幻想、退避、合理化三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合理化应付因子在老年男性和女性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幸福度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两因子成显著正相关。结论:当前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总体上处于中等左右水平,内地高于沿海;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有限;培养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高老年公寓老年人幸福度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张阔  邹洋  汪新建 《心理学探新》2013,(6):532-536,540
谊研宛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压力反应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天津市某企业23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工作压力源对压力反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洲作用;(2)心理资本对压力反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不是调节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4)心理资本在各种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均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的比值介于17.4%-26.1%之间。  相似文献   

10.
评价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在老年人小切口下开胸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60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开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B组在关胸前以0.5%的ropivacain行肋间神经阻滞;B、C组术后均给予fentanyl(0.01mg/ml)静脉自控镇痛(PCIA)。结果直观模拟标度K(VAS)测定术后疼痛,三组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清皮质醇、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方面A组与B组差异无显著(P〉O.05),C组与A、B组差并存在显著性(P〈O.05)。三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A、B两组扣C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O.05)。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对老年人小切口开胸手术减少术后疼痛和改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对优生、差生与其父母围绕数学问题解决而展开的沟通过程进行观察,并采用量表法测量其感受到的认知和情绪压力,以考察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及优、差生在两者得分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优生无论在沟通行为次数上,还是在沟通行为类型上都表现出一些积极特征;(2)优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显著高于差生,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显著低于差生;(3)督促、指责等消极沟通行为都与一级认知压力和情绪压力存在正相关,而积极沟通行为,如方法指导等则与一级认知压力、情绪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一级认知压力与正确提议比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访谈法自编大学生自我认同感调查问卷,对某大学100名在校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1)男女大学生在家庭认同上差异最为显著(df=1,x^2=7.272.p〈O.01),在姓名认同(df=l,x^2=3.898,p〈O.05)、性别认同(df=l,x^2=4.034,p〈0.05)、容貌认同(df=l,x^2=4.061,p〈O.05)也存在蓿显著的差异;(2)文理科大学生在家庭认同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df=l,x^2=5.394,p〈O.05);(3)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在学习成绩认同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df=l,x^2=4.823,p〈0.05)。  相似文献   

13.
运用合作者误导信息干扰范式,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不同压力(引导压力、警告压力和反馈压力)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确引导减少了错误记忆,对改善错误记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错误引导则增加了错误记忆;(2)在引导压力条件下,社会警告可减少错误记忆,减少误导信息的效应;(3)肯定反馈可减少错误记忆,而否定反馈则明显增加了错误记忆;(4)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不同压力下的错误记忆方面存在差异,场依存个体受各种压力影响较大,场独立个体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曹经纬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11,34(3):692-695
【摘要】目的:考察在华跨国企业外籍高管的压力状况,探索其压力应对方式和在华适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访谈法,结合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心理适应量表和应对策略量表对67名在华外籍高管进行调查。结果:在华外籍高管的压力源主要源自工作特性、人际支持和个人因素,其中工作特性是最主要的压力源;社会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显著相关(p<0.01),忍耐型问题解决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这两种适应成正相关(P<0.01),求助型应对策略使用频率与社会文化适应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的外籍高管在工作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工作地点的高管在工作适应与忍耐型问题解决策略两项上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华外籍高管的压力主要源自工作特性和人际支持,忍耐型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提高心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闫志英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12,35(6):1383-1387
摘 要:本研究基于个体倾向和情境的双重视角,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探讨不同移情能力的个体在真实性不同情境中的移情反应。结果发现: (1)移情能力高、低分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2)情境真实性高、低两种情境之间差异不显著;(3)在某些具体的移情反应上,移情能力与情境的交互作用显著;(4)性别差异不显著。属个体倾向范畴的移情能力对移情反应具有显著影响,情境对移情反应的影响与移情能力有关,移情能力高的个体对情境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复工阶段,不同阶层社会情绪和压力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三次问卷调查(NT1 = 1073; NT1 = 983; NT3 =1078)发现:(1)民众社会情绪均表现为积极情绪高于消极情绪,而且随时间推进社会情绪持续向好;(2)低阶层者的社会情绪始终比高阶层者更消极;(3)民众感知的安全压力随时间下降,而经济压力随时间没有显著变化;(4)低阶层者感知到更大的经济压力,高阶层者感知到更大的安全压力;(5)安全压力在社会阶层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经济压力在社会阶层与消极情绪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在复工阶段存在社会情绪和压力来源的差异,为有针对性进行积极社会心态治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严文  刘拓 《心理科学》2020,(5):1103-1110
中国性少数群体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是其最大的压力来源。在性少数压力模型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Bifactor模型探究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对中国性少数(LGB)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金赛量表对649名LGB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Bifactor模型存在部分差异;(2)对于LGB心理健康,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一般因子和拒绝特殊因子具有损害作用,过度保护特殊因子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不同层次的大学982名大一与大三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整体取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在适应和应对风格分量表上的得分大三年级高于大一年级,在归因风格分量上的得分大一年级高于大三年级,年级差异显著;(2)在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认知风格分量表上性别差异显著;(3)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在适应、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应对风格分量表上均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艺术类、文史类学生得分高于理工类学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力求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重庆市三所中学400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①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测试分值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习压力、心理不平衡和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②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测试分值的性别差异显著,另外,在男生之间总体差异不显著,女生之间总体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3个因子上,学习优秀生测试分值低于学习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而中等生与后进生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虽在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不同应激范式对大鼠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慢性情绪应激、生理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和脑神经颗粒素(Neurogranin,NG)含量的不同作用,以及NG含量变化与应激性行为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以不确定性空瓶刺激和饮水剥夺,建立情绪应激和生理应激动物模型。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情绪应激组(ES)、生理应激组(PS)、定时饮水组(C1)和正常对照组(C2)(n=10)。以旷场行为任务来评定大鼠应激后的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海马和前脑皮层中的NG含量。结果表明:应激后四组大鼠海马的NG含量差异无显著性;ES组前脑皮层的NG含量低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S组的前脑皮层NG含量也下降,但与C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应激后ES组、PS组修饰行为多于C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前脑皮层NG含量与修饰行为之间的相关达显著水平。提示慢性情绪和生理应激均能导致前脑皮层NG含量下降,修饰行为增加,情绪应激作用更显著。修饰行为可能是反映情绪状态的较敏感行为指标,前脑皮层NG水平可能是预测情绪应激所致焦虑或抑郁行为的较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