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0 毫秒
1.
与森林对话     
许多人走进深山密林都会感到心情舒 畅,精神愉快。为此,日本正在研究运用森林 来治疗孤独症和精神忧郁症。森林疗法由此 将成为现代人益心健体治病的方法之一。 其实,"森林浴"一词对日本人并不陌 生。早在1982年,当时的林野厅厅长就劝告 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市民到深山密林中爬山 散心,因为森林中的树木能够散发一种具有 杀菌作用的芳香物质,对人的身心健康十分 有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为分析对象,介绍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要求,然后阐述了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缺陷,并就此提出了人性化理念在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中运用的建议,以期提升莲花台森林公园风景园林设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还可以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将城市特色和经济发展情况直接体现出来。植物景观作为森林公园中的重要主体,其规划设计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森林公园综合效益的高低。因此,以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为内容展开详细分析和讨论,以促进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韫黎  陆昌勤 《心理学报》2009,41(6):501-509
本研究旨在探讨挑战性-阻断性两类不同性质的压力源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重点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309名飞行签派员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采用层级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现:⑴阻断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正相关,而挑战性压力与离职倾向呈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的正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⑵挑战性-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都呈正相关;⑶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阻断性压力与身心紧张、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但对离职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在面临阻断性压力时,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其身心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而离职倾向没有明显差异;⑷一般自我效能感调节挑战性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身心紧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即对于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挑战性压力会提升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其离职倾向,而对自我效能感低的员工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5.
在以商品经济为特色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由于高效率、快节奏等,人们常会因精神、体力的紧张和疲劳而致身心疾病。在心理康复中,笔者常强调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必要,鼓励患者采用调心、静神、畅情三法,取得了心理治疗的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调心:古代医家称心为“君主  相似文献   

6.
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与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1,34(4):999-1005
摘要 由笛卡尔开创的身心二元论一直制约着人们对身心关系的认识。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具身认知研究却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系统论证了二元论的不可能性,指出了心智对身体的依赖性,并据此提出了身心一体的身心关系学说。最初,有关具身认知的讨论仅仅是哲学领域有关身心关系问题的形而上学思考,随后开始成为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思维,并逐步进入实验心理学领域。如今,ERP、FMRI等认知神经科学的手段在具身认知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具身认知已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的一股汹涌澎湃的实证研究思潮。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正念干预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正念疗法的核心内容、作用机制,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正念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及身心干预效果。分析表明,作为辅助药物治疗方式可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阳性率,调节皮质醇水平,缓解疼痛与疲乏症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心理健康及情绪调节,以提高PTSD患者正念水平及生存质量,目前对于单纯用药疗效差的PTSD患者,正念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来解决其PTSD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学过程。疼痛的感知和情绪活动密不可分,疼痛是一种包括感觉、情绪和认知的多维性体验,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体也随疼痛的背景、意义以及心理状态而异。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对疼痛感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回顾疼痛认知和情感状态调节(身心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在的神经学机制。回顾慢性疼痛本身会改变大脑环路、包括参与内源性疼痛调节的循证证据,这些证据表明随着疼痛转为慢性,控制疼痛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9.
川江号子是巴蜀一带的民歌.它有多种曲牌,其歌词多是船工们在行程中见景生情,即兴填词.演唱强调一唱众和.它能使船工们抒发情绪,调节身心,加强行船的安全,又具有审美的愉悦作用.它是人在劳动中与自然相结合产生的艺术之花,是长江的魂魄.  相似文献   

10.
正道家养生,是一种在身心和谐的基础上,与自然、社会融洽相处的健康生活方式。它理念先进,同时兼具现代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当代呈现出新的活力。现代科技的发达给人们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然而人的身心和谐却未能与之同行。焦虑、抑郁、失眠、人格分裂等现象愈演愈烈,解决身心和谐问题已成当务之急。在传统道家(教)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启刚 《心理学探新》2011,31(5):459-462
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应对消极情绪的重要手段,对个体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编制符合我国青少年实际的情绪调节策略量表。量表包括认知重评、积极设想、求助他人、行为转移、自我责备、沉思默想、自我压抑、发泄不满和攻击他人九个维度。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的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正念干预在糖尿病领域的应用进展,分析了正念干预的核心内容、作用机制,糖尿病患者正念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及身心干预效果。分析表明,作为非药物治疗手段主导或辅助药物治疗方式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缓解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改善饮食行为,减轻体重、心理健康及情绪调节,以提高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日及降低总的医疗费用等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尝试,且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斯宾诺莎是身心平行论(Psycho-physical parallelism)的创始者。身心平行论是副象论和心理一元论的前身,副象论是唯物论的一种形式,心理一元论是唯心论的一种形式。因此一谈到身心平行论我们就投入了身和心的关系这个中心问题,而身心关系这个问题又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机械论和目的论、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的焦点,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斯宾  相似文献   

14.
去年夏天,我和友人一块去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旅游。听导游说,这里是原始风貌保持最好的风景名胜区,各种珍禽异兽数不胜数。在天子山上我和朋友失去了联系,走进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谷。那里荆棘丛生,树  相似文献   

15.
形体化心理治疗的思想基础是身心关系理论尤其是当代身心关系理论,由身心一元论、二元论中的身心交感论、身心辩证统一论都可以推出该理论和方法,其基石或必然前提条件是身体影响或作用于心理。这说明,形体化心理治疗有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应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感反复 中学生情感摇摆不定的原因是,随着身心各方面的迅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他们对这些需求的合理性认识不足,于是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另外,由于性逐渐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的兴奋性,与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矛盾,使大脑皮质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这是中学生情感反复的生理原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孕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将美学元素融入图书馆的造型设计能进一步地发挥图书馆的美学功能,增加文化氛围,调节读者身心。通过分析湖北大学图书馆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4):156-162
一种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将使我们发现,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从"理本主义"出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是以"情本主义"为其依据。这种有别于"理本主义"的"情本主义"可谓是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中国哲学的各个领域。在人生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把大爱无疆的"圣贤",而非穷究真理的"智者"作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在道德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以一种"以情释德"方式,而非以一种"以理释德"方式理解道德良善。在宗教观上,它使中国古人更多地通过"天亲合一",而非"神理合一"步向终极性的神圣。穷本而追源,这种有别于理本主义的情本主义之所以可能,是以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的身心观为其根本的故端。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立足于一种"身心二分"的身心观的话,那么,传统中国哲学则使自己奠基于一种"身心一体"的身心观之上。换言之,正是这种不同于"身心二分"的"身心一体",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人之所以重情、尊情,之所以以情为本的真正隐秘。  相似文献   

19.
身心康宁概念是从传统健康概念中发展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描述的是人们不断主动朝向最佳健康状态迈进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对几种主要的身心康宁视角、模型和测量工具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在中国文化下,身心康宁所体现的和谐均衡的健康观.  相似文献   

20.
朋友从大森林归来,讲述了一段奇特的亲身经历:在大森林中迷了路,怎么走都走不出来。正当焦急万分时,猛然想起一位老人的话,老人说要是万一在森林里迷了路,你就找柳树,然后跟着成行的柳树走,柳树天性喜欢伴水而生,跟着柳树必能找到水源,找到水源,你就走出大森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